裸奔!失去外援的男排联赛 就像《皇帝的新装》

裸奔!失去外援的男排联赛 就像《皇帝的新装》
2020年08月31日 14:15 新浪体育

  疫情下的男排超级联赛,回到了9年前。

  那时的上海男排是一统天下的王者之师,像是战国后期的“秦国”,实力雄厚,兵锋横扫苍茫大地;而江苏、河南、山东几支队伍,也似楚国、齐国、魏国,蓄力而发,伺机夺魁。

  2012赛季,上海男排实现9连冠伟业后,北京男排锐意“变法”,率先引进三位强力外援,打破了上海一统天下的格局。

  他们先在当年,历史上第一次拿到联赛冠军,之后又加冕全运会金牌,显示了这种进步并非偶然。

  上海男排为夺回宝座,效仿强敌“变法”,同样重金引进外援。终于在沈琼执教后,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并开创了第二个上海男排王朝。

  从2013-2014赛季到2019-2020赛季,男排联赛一直重复播放“京沪争霸”的戏码。

  2018-2019赛季男排超级联赛决赛京沪大战

  7个赛季中,京沪两队先后6次在决赛相遇,北京男排先胜一次后连输5次。

  纵然广东、福建、四川、天津、江苏以及浙江6队先后开始“胡服骑射”,但依旧难以改变“双璧格局”。

  因为疫情,男排超级联赛在停赛7个月后于8月下旬重新开启。

  没有外援加盟的这届联赛,像被剥去了华丽的外衣。“京沪大战”不复出现,北京队甚至多年来首次跌出了前四。

  缺少外援的男排联赛,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正在裸奔……

  北京衰退

  与上个赛季相比,这次男排联赛四强只有一队有所变动,那就是北京男排被踢出第一集团,取而代之的是“青年军”浙江。

  这支队伍场上首发队员最年长的是1993年出生的主攻金志鸿,年纪最小的,是2000年出生的国内第一高度、主攻张景胤。

  在今年的联赛重开之前,因为各队都缺少外援,更像是全运会大战,所以外界在衡量诸队实力时,更愿意以全运会战绩和阵容来预测联赛的前景。

  2013年与2017年两届全运会中,北京队都进入了决赛。

  2013年,他们在时任主教练李牧的带领下,于决胜局逆转上海男排,成功夺冠;4年后,依靠江川与刘力宾组成的双核,北京队再次晋级决赛。但是最终负于了八一男排。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这个赛季的北京男排是有绝对实力冲冠的。他们引进了3位外援,包括伊朗男排球星、二传马鲁夫。

  此人是伊朗男排在世界排坛崛起的关键先生。

  作为场上的灵魂人物,在他的穿针引线下,伊朗男排跻身世界一流强队,也是亚洲唯一一支能够与欧洲列强掰手腕的队伍。

  有了马鲁夫的助阵,北京队让上个赛季留洋日本联赛的刘力宾留在了队伍中,准备用江川、刘力宾加上三外援的豪华阵容,去冲击上海男排筑造的“王朝”。

  谁料想,疫情打乱了一切。

  在等待复赛的几个月里,电视台与各家媒体时常报道北京男排的训练情况。新闻中的他们训练积极,技术与身体训练有序进行,以不变应万变。

  然而,该队的这次联赛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在第一阶段对阵浙江男排的比赛中,北京男排江川得到了26分冠绝全场,刘力宾也拿到了15分,但其他位置疲软。双星的闪耀,不敌浙江男排多点开花,最终以1比3落败。

  这场比赛的失利也让北京男排陷入了被动。

  此后,在第二阶段第一场面对山东男排时,北京的刘力宾被针对哑火,虽然另一位主攻张秉龙挺身而出,与江川联合阻击对手,但仍未成功。

  北京男排在第一局24比20拿到局点后,却莫名其妙崩盘,惨遭逆转。此后一泻千里,以0比3溃败。

  在第二阶段中,北京队与浙江队、山东队、福建队同在一组。按照赛制,是前两名晋级四强。

  前两场比赛的失利,让北京男排马上就陷入了被动之中。

  虽然在第二次遇到山东队时以3比1逆转复仇,赢得了小组出线的唯一希望。但最后一轮,浙江队保存实力,以0比3负于山东,从而与对方携手晋级,将北京队时隔8年挤出了四强。

  尽管外界对浙江最后关头的做法有所议论,但是北京队的出局还是自己葬送了主动权的缘故。任何的竞技体育,都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从这次比赛不难看出,联赛传统两强之一的北京队在没有外援“装饰”的情况下,体现出了内虚的态势。

  其一,江川与刘力宾两位国手被誉为国内男子排坛的“双子星”,各自在接应与主攻位置都属于翘楚。可这次秦皇岛之旅,当队伍遇到困境时,他们没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自己的带动能力。

  这种表现,或许与伤病有关。

  其二,其他位置人员实力的匮乏。将北京队无缘四强的责任全都归到江川与刘力宾的身上,是有失公允的。

  比起他们不在最佳状态,对北京男排而言更致命的,是其他位置优秀人员的匮乏。

  二传位置上,这次主打的年轻选手刘泽,表现不失不过。要求第一次以主力身份亮相的他表现出彩是不太现实的。

  但在刘泽遇到状态起伏时,另一位老二传康慷也无法扮演“救兵”的角色。

  二传位置是北京男排现在最孱弱的,也难怪他们在这次联赛中原本引进了马鲁夫,而引进二传位置的外援在强队中比较罕见。

  此外,北京队各个位置的板凳深度不够。

  以副攻为例,在这个位置上,谷佳丰与王东宸都是身材超过2米的可塑之才,但他们在比赛中没有太多的闪光点,无法给“双子星”提供有力支援。

  北京队年年都会拿这个位置与上海队做对比,认为自己在副攻位置上欠缺较多。但叫了几年,却也没见明显进步。

  两位替补副攻杨帆与胡希召已经过了巅峰状态,更多的只是作为发球替补出场,不能成为有力的补给。

  其三,队员冲劲不足,队伍凝聚力不够。

  还记得北京男排第一次拿到联赛冠军时的劳模接应王琛吗?

  身高只有1米93的他,在网口没有任何优势。但北京队的两次联赛夺冠与一次全运会夺冠,谁能忘得了王琛的贡献。

  高度不够,用狠劲来弥补,他在场上气势如虹,在上海男排的主场以一人之力带动全队发起反攻,才有了那次在虹口体育馆的“喧宾夺主”。

  当时,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刚刚退役的沈琼,就被王琛在场上的斗志所感染,用他的例子来激励与他打相同位置、身材条件更好的戴卿尧。

  但现在的北京男排,在场上更多给人一种不温不火的感觉。“95后”和“00后”都缺乏王琛的那股激情昂扬、舍我其谁的霸气。眼神里缺乏敢于“刺刀见红”的血性。

  同城的北京男篮,那一年在马布里的带领下,让“五棵松”沸腾了,也让全国球迷见识到了北京爷们骨子里的“倔强”。

  这次比赛,之前已经转型为女排陪练的王琛,又一次出现在队伍中。不知站在场下的他,看着场上的师弟们有点“温吞水”的表现,心里会作何感想?

  为何上海受影响小?

  外援不在,日子过得紧巴的不只有北京男排。上海男排在缺少双外援的情况下,边攻实力也受到了影响。但基于这支队伍本土队员的较强实力,他们是在外援缺战方面受到影响最小的队伍。

  广东男排,几乎每个赛季都会引进外援。

  台山素有“排球之乡”美誉,当地的9人制比赛场馆里可以座无虚席,但在竞技体育范畴的6人制室内排球比赛,广东队却捉襟见肘,鲜有本土培养出来的国手。

  早些时候,他们从各个省市“挖掘”一些无球可打的专业队员,勉强组建起一支队伍,加上外援的助力,也能够跻身八强,在联赛里潇洒走一回。

  这次没有外援,与浙江队、北京队同组的广东队毫无作为,只能被无情淘汰出八强。

  相同情况的还有四川队,他们创造了古巴籍外援莱昂纳多在国内联赛单场49分的最高纪录。

  在有外援鼎力相助的日子里,四川队也是联赛四强的常客。联赛初办的前三个赛季,四川队更是包揽了冠军。

  不过那时他们有周建安、张翔等名将在阵,这些国手退役之后,这支队伍也一蹶不振。

  到了2015-2016赛季,四川队在外援的帮助下提升了整体实力,那个赛季名列第4,此后两个赛季更是在莱昂纳多的帮助下连续拿到季军。

  上个赛季,四川队告别了原来的赞助商,也不再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外援,全华班的阵容,让他们在联赛中退到了第6位。

  天津男排没有女队的雄厚实力,本土人才的缺乏导致他们不得不向山东、上海等队租借内援。

  上个赛季,天津男排着手引进外援,却在第一阶段中没能小组出线,无缘八强。本赛季期待有所作为的他们再次内外援引进双管齐下。

  然而,受疫情影响,外援无法来华,单靠内援也无力让天津男排进入八强。这块国内男排圈的“贫瘠土壤”,要想肥沃起来,尚需时日。

  江苏男排上个赛季历史上第一次引进外援,来自黑山的博伊奇司职接应。

  虽然其实力,在欧洲只能算二流偏下。但他的到来,还是让江苏男排尝到了甜头,时隔五年重回联赛四强。

  这个赛季,江苏男排原本计划引进两位外援,一位主攻,一位接应,希望能够增强边攻硬实力,力争打破“京沪争霸”的格局。

  然而,没有外援让江苏队在边攻方面暴露出了瘸腿的迹象。队长张晨已经35岁,已经身兼教练的他很有可能在明年全运会后选择退役,完全转型为教练。

  另一位主攻俞元泰弹跳惊人,却无奈身高吃了亏,1米83的身高让他无法在联赛中坐稳首发。而接应刘向东也进入了职业生涯的后期。

  江苏男排如果能引入外援,还能继续掩盖一下边攻青黄不接的问题,可惜疫情让他们的问题暴露得更明显了。这几年的青年比赛中,江苏青年男排也基本上没有亮眼的边攻新秀。

  可以说,往后几年,江苏队要想保住联赛前四,只能更多地借助外援的力量了。

  这次比赛,虽然江苏队晋级了四强,但也存在侥幸。比如最后一场战胜上海男排的比赛中,对手主力接应受伤下场,之前上海男排首发二传郭成、副攻张哲嘉也是因伤没有出场。

  可以想象,若上海男排阵容齐全,江苏男排要进前四的难度也许会高很多。

  在主力二传、核心队员詹国俊缺战的情况下,为何上海男排受到外援缺战影响最小?这多少还是与主教练沈琼的未雨绸缪有关。

  雅加达亚运会的惨淡结果,并没有浇灭沈琼的雄心。这几年上海青年男排输送上来的好苗子屈指可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沈琼不得不自己跑到其他省市,寻找后备力量,力图夯实上海队的国内人才基础。

  沈琼从不否认本土队员整体实力不够强的事实,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海男排之所以这次目标定前八,是因为在2017年全运会中只拿到了第五。”

  在追求联赛霸主地位的同时,沈琼没有放弃全运会战略。他找到山东男排,主动挖掘担任主攻的希望之星付侯文投沪。

  同时,他也从不同渠道寻找一些运动员过来补位,比如大学生运动员武弸智、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职业选手丁慧以及已经退役的二传郭成。

  值得一提的是,郭成这名身体素质不错的二传,也曾入选过国家队,但却早早退役。

  沈琼在去年带队去日本打热身赛时邀请郭成同去,并派他在比赛中出场。以“试训”选手身份出场的郭成表现不俗,得到了各个攻手夸赞。沈琼听后决定邀请郭成加盟,也给了后者延续职业生涯的机会。

  这次比赛,詹国俊缺战,郭成成为了首发二传,在未受伤前的比赛中,他与队友配合不错,还急中生智给张哲嘉(副攻)传了一个后攻,成为本次比赛的一个亮点。

  武弸智的表现更是让沈琼啧啧赞扬,成为了没有外援情况下,全队火力最强的一人。

  在带队拿到联赛五连冠的过程中,沈琼多次讲述了一个观点:队伍要夺冠,不仅要靠外援,更重要的是本土选手的实力。他信奉自己的这套“理论”,也从中得到了诸多裨益。

  几年前,在男排各队开始纷纷引入外援时,排球界、媒体与球迷纷纷开始憧憬男排联赛的光明前景。

  问题是,外援一年比一年多,名气一年比一年响,但外援的到来对本土运动员的帮助究竟多不多?国家队有没有从中受益,整体实力有没有变强?

  借着这次没有外援的联赛,各队都真正地亮出了底牌。外援给各队带来的是什么,也各有答案。

  等外援又可以出现在联赛赛场上的时候,国内男排各支队伍应怎样解决好本土球员的问题,想明白这一点,可能比盲目引进外援要更为重要。

  (董正翔)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