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全满贯第一人笨鸟先飞 褪去光环就是普通人

王楠:全满贯第一人笨鸟先飞 褪去光环就是普通人
2019年10月08日 14:36 新浪体育综合
王楠 王楠

  王楠,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全满贯第一人,24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一金一银的优异成绩之后退役,曾在团中央工作。

  24个冠军,王楠是目前中国夺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乒乓球选手,但她说,自己“笨鸟先飞”。

  她是小队员眼里不敢接近的“大姐大”,但她说,其实自己也有喜怒哀乐。

  她是队友眼里的“铁人”,但她说,背转身后也有动情落泪的一面。

  2019年春天,在一家普普通通的咖啡馆里,41岁的王楠边等儿子放学,边跟记者聊起了往昔岁月。毛衣配长裙,再戴上一副墨镜,她享受着跟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生活。“乒乓球运动员的生活,就是一个圆,从起点最终回到原点。”

  我有我的倔强

  “我是个喜欢较劲的人,爱拿不同的点刺激自己。”王楠有她自己的倔强,这还得从她的第一次世乒赛之旅说起。“凭实力证明自己”的想法,注定了王楠这一生的乒乓生涯,会是一个传奇。

  1997年第44届世乒赛,王楠初出茅庐。在上报名单时,她颇具争议,当时的焦点是“三王选两王”,三王即王晨、王楠、王辉,同时具备竞争力的还有邬娜。可以说,王楠在这几个人中并不突出,她自己也坦言是队里的5号选手。女团半决赛中,王楠和德国队的沙尔打得非常紧张,最后的决赛,她没有获得出场机会。尽管不上场,但她还是得到现场观看,因为到得晚了,安保不让她进场,王楠那股不服输的劲儿又上来了。“这次我上不去,下次我一定要凭自己的本事上去!”

  凭着一股气,她在之后的女单比赛中过关斩将,站上了同“乒乓女皇”邓亚萍对话的决赛赛场。第一局,她给了邓亚萍一个下马威,不过毕竟还不具备跟邓亚萍抗衡的综合实力,“挣扎了几下我就下来了。”王楠笑言。后来,妈妈问她:“你和邓亚萍打,不紧张吗?”王楠说:“其实每场球都紧张,当站上决赛赛场时,第一反应是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对手那么强大,我又兴奋又胆怯,总之很复杂。”

  赛后,邓亚萍告诉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如果王楠好好打,将在今后几年大有作为。

  关于倔强的性格,王楠又讲了一件趣事。十五六岁时,有一次父母来国家队看她,遇到了陆元盛。父母握着陆指导的手,连连说:“谢谢你对楠楠的照顾,她是个急脾气,请多多担待。”陆元盛这样说道:“在这里,对她好没有用,她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她才有发言权。”一旁的王楠,看了他一会儿,心底的声音是这样的,“我一定要打出来!将来让你主动来跟我父母说话”。

  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是多么天真,但又是那么激励人心。王楠告诉记者,陆元盛的这句话,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结果没过两年,陆指导再看到我爸,就主动跟我爸说:‘哎呀王老师,你来啦……’当时的我,特别有成就感。”

  我的座右铭

  “因为你不够优秀,所以你不会被关注。”这是王楠给自己的座右铭,贯穿着她的人生。启发,来自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

  一般而言,运动员都不太敢跟领导去聊,但在王楠看来,徐寅生是个特别和蔼的人,可以像一个朋友那样聊天。

  为了激励王楠,徐寅生没少鞭策过她,“你现在水平不如杨影、李菊”。王楠自嘲:“他从来就没看上过我。呵呵,不过,我那时候的确还差一点儿。”有一次,王楠从别人口里听到徐寅生对她的评价,“他说我打球像削面条,意思是说我球风软”。王楠听了,又不服气了。

  尽管现在王楠老跟徐寅生开玩笑,说自己“记仇”,但实际上,她从来都没有记恨过徐寅生。她很明白,徐寅生说的这些话,都是对她的鞭策。“上次我还对他说,徐主任,我表面上装得很诚恳,可心里一直记着呢,你才像面条!”

  在2000年5月的首届世界女子乒乓球俱乐部比赛中,李佳薇以2比0击败了王楠,悉尼奥运会前,王楠自己都变得有些不自信了。没想到,去了悉尼一抽签,两人真是冤家路窄,王楠心里忐忑不安。主管教练曾传强建议,可以同徐寅生多交流一下。

  于是,王楠赛前找到徐寅生好好聊了一番。“德高望重的人说话比较有分量,因为他经历得多。我们自认为解决不了的事,在他眼里就是件很小的事。”王楠说,“在我眼里,徐主任像个朋友那样亲切。”

  从徐寅生的鞭策中,王楠总结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因为你还不够优秀,所以你不会被关注。现在也一样,不是吗?”

  我是笨鸟先飞

  女队主教练陆元盛告诉记者,王楠是个打球很聪明的运动员。当记者将这话告诉王楠时,她却这么说:“我觉得自己很笨,笨鸟先飞。”

  王楠自认为刚进国家队时,自己比同批人差,学东西没她们快,悟性也及不上她们。所以,当其他女生去逛街、看电影、买衣服时,王楠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独自琢磨乒乓球。宿舍里看录像,训练馆自己练,两点一线。久而久之,王楠给人留下了“内向、冷酷”的印象。在她成为大队员之后,因为成绩耀眼,小队员就更不敢跟她说话了。

  前不久在杨澜的节目中,马龙就当面对她说:“楠姐,我刚进队时挺怕你的,不敢跟你讲话。”王楠听了哈哈大笑:“你们都把我妖魔化了!”一旁的马琳倒是跟她“互损”。

  王楠直言,自己是“双重性格”。有内敛安静的一面,也有活泼开朗的一面。她毫不避讳地说,在比赛和训练中,“我就像个男人。”但生活中的她,也是个爱笑爱玩、心思细腻的女生。

  时间长了,一批小队员渐渐发现,其实王楠也是个知心大姐。王楠退役后,李晓霞、刘诗雯都曾在大赛前给她发消息,将自己的困惑、心情、难处告诉她。王楠记得,“我发消息告诉李晓霞,你这些困惑很正常,我们也都经历过。然后我就会帮她梳理一下心情。完了以后,我会抽空看一下她的比赛,然后再告诉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我有我的风格

  王楠的技术特点,的确不像欧洲选手那样力量大、速度快,难怪徐寅生曾说她打球像“削面条”。但王楠自有风格,她靠旋转,找准时机和空间,打一个时间差,她需要一块自己能驾驭的球拍。

  王楠笑言:“当时国乒队内,我算是红双喜的代言人了。”王楠记得自己是唯一一个从底板到套胶,从正手到反手,全套都用红双喜的。

  在套胶还没有诞生前,王楠也经历过自己灌胶的日子,大大咧咧的她,倒是并不在乎胶皮粘得好不好,“人家的拍子特别平整光滑,我的就跟捡来的一样,这边一个坑,那边一个印。他们都说我粗糙,我一点儿都不在乎,也不会嫌弃用备用拍”。

  当有一天,红双喜开创世界之先河,率先推出了套胶之后,王楠喜出望外,“再也不用自己粘胶皮了”。再加上红双喜的技术人员跟着她,及时获得反馈,修改球拍的细节,王楠从此认准了红双喜。

  在王楠的乒乓生涯中,外国厂商不是没找过她,但每次都被王楠婉言谢绝,“只要我认定的东西,就不会轻易换掉。”

  现在国乒,90%以上的一队成员,都使用红双喜的器材。前年,刘国梁见到王楠,对她说:“我现在发现这两面“狂飚”好用啊,外国选手都不适应。”王楠骄傲地说:“当时都说我古董,其实我是时尚的代表。”手持全套红双喜,王楠的得意之作,就是打一个时间差,“外国人适应不了我,他们永远打不出来这里面的感觉,这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东西。要不傻不啦唧上去跟人拼力量,这跟人拎大锤没区别。”

  如今,王楠将车库改造成了乒乓房,铺上红双喜的地胶,摆上红双喜的球台,让儿子享受乒乓的快乐,一如她当年选择红双喜的器材,自成风格。

  我会“关掉”脑子

  谁没有年少轻狂过?在低谷中挣扎过,从沼泽中爬起来过,王楠渐渐认清了自己,也学会正视现实。

  2002年,正处巅峰的王楠和中国女乒一起遭遇了“滑铁卢”,在女子团体决赛中出人意料地以1比3负于朝鲜队,铩羽而归,这场失利使她备受质疑。

  多年后回头再看,高低起伏的经历,是自己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辉煌的时候,面对媒体敲锣打鼓追捧,王楠内心膨胀过,“人人都夸你,很夸张,无形之中你就会飘飘然。”她还记得,以前自己对待保障生活起居的工作人员,有点目中无人,“人家给你冲水,你不懂得感谢。去食堂吃饭,不好吃甩手就走,你觉得人家的工作都是理所当然,殊不知,忽视了他们在你身边付出的努力。我会骄傲,也犯了很多错误。”

  低谷的时候,媒体铺天盖地批评,也让王楠沮丧过。“老是输球,看到外界的评价,我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几上几下后,王楠学会了屏蔽,“我会‘关掉’我的脑子。”

  “当你退下来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或许生存能力还不如常人。”所以,王楠在职业生涯后期,常常会教导小队员,“运动员生活就是一个圆,你从哪儿起,就从哪儿落。”不过当时的小队员,听了她的话,不以为然,等她们长大了,才领悟其中的道理,“楠姐,我发现你当年说的都对。”

  我练就了强悍

  “有时候能哭出来不是最痛苦的,哭不出来才是最痛苦的。”王楠自嘲,“大家都说我像男人,我自己都觉得像,因为那些经历,练就了我强悍的内心和思维方式。”

  2004年雅典奥运会,在女单1/4决赛中,王楠与李佳薇再次狭路相逢,这次,李佳薇赢了,这让王楠蝉联奥运会女单冠军的梦想破灭了。在众人面前,王楠没有哭,她压抑着自己的情绪,“第一,不能哭,至少不能让她们看到我哭;第二,我不能影响张怡宁的情绪,她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不想因为我的失利给她带来压抑的气氛。”但其实,背转身后,她内心的苦楚,谁又能知道。第二天的双打决赛中,王楠和张怡宁如愿夺冠。

  次年,王楠决定退役。“27岁的我,已过了乒乓球运动员的辉煌时期。”她办理了大学入学手续,在北京找好了住处,准备在2005年乒超结束后正式退役。

  然而,国乒教练组挽留她,劝她坚持打到2008年奥运会。女队中,郭跃和李晓霞尚年轻,只有张怡宁比赛经验丰富,国乒需要王楠来带。教练的劝导,从人生梦想开始说起:“百年一遇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错过的话多可惜啊……”每一个字,都在王楠的心中激荡,北京奥运会,的确是她的梦想。

  王楠很清楚,前方的路途有多难。“因为年纪在那里了,体力什么的都跟不上人家了,更何况,决定退役后再启动,难上加难。”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王楠重新上路。

  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楠又一次站上了女单决赛赛场,这一次的对手,是自己共处10年的室友张怡宁。赛前,她已经将行李打包,房间里只留了一张床,比完就回家。“你必须正视现实,老运动员总有一天会被新运动员取代,这是规律。”

  最后一局时,王楠已经知道自己扳不回来了,一直在跟张怡宁磨,在场上一分一分去咬,哪怕多留一分钟,多打一个球也好,她享受着最后的赛场。

  登上领奖台,王楠终于在众人面前落泪了,但那是满含泪眼的微笑,同胜负无关。“我觉得挺圆满的,为我的乒乓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王楠说,北京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我付出了那么多,无怨无悔。没有让自己失望,也没有让别人失望。”

  回顾23年的乒乓生涯,王楠如此感叹:“我是幸运的,在最初同我一批的队员里,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一队20人,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国乒的三四代,最终,我站上了巅峰。”

  我有普通人的生活

  7岁拿起球拍,30岁退役。原本王楠给自己设定的退役生活,是同乒乓说“拜拜”。但回过头发现,她的人生上半场,因乒乓而辉煌,那么下半场,乒乓依旧是她生活的一个支点。

  她先是去北大读书,并在团中央工作了六年,随后生了两个孩子,辞了工作,将全部心思集中在孩子身上。她开始思考,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是否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更多孩子能享受到快乐的生活和健康的教育。

  乒乓这项最擅长的运动,成了王楠开启新事业的支点。她和朋友成立了“国球舍”,提倡亲子陪伴,并推行公益活动。将喜欢运动的孩子们组织到一起,家长一起参与,打乒乓、参观博物馆、夏令营……

  同团中央合作的“小球大爱”公益项目,为外来务工人员的留守儿童捐赠,迄今已捐赠了1万多人。在做公益的过程中,王楠常常带儿子一起参与,“我们的孩子太幸福了,得让他体会一下别人的生活,培养爱心,让他知道什么叫‘来之不易’”。

  王楠接下来的计划,是办一个乒乓嘉年华活动,以全民健身为载体。她已经联系了刘国梁,请国乒一起来助阵。

  退去世界冠军的光环,王楠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普通的体育事业工作者。大儿子已经8岁了,他对王楠说:“妈妈,我不希望别人因为你是世界冠军,来跟我交朋友,我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人交朋友。”

  本文选自《小球大乾坤》

王楠徐寅生国乒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