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从游牧民族的骑马狩猎到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从唐王朝的昭陵六骏到农耕牧养,从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再到草原骑兵,马无时不是人们谈资和热议的话题。在冷兵器时代里,马在军事上屡建奇功。在农耕始作的长河中,马与劳动工具相结合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机械化的运作和围封禁牧,马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使人类的忠实朋友,它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值得传承与发扬,尤其蒙古马。
古老血统的蒙古马能够在马家族中独占鳌头,当然与马背游牧的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马文化及历史分不开。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称,自远古开始,蒙古人就与马结下不解之缘,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蒙古人始终与马相依为命、形影不离、生死与共。是神奇的蒙古马支撑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冲破层层迷雾、逾越重重险阻,不断地奔向光明的彼岸;是蒙古马之无穷的力量和神奇的速度,缩小了几大洲的空间,打开了人类社会封闭的状态;又是蒙古马之顽强的意志和奔驰的铁蹄,为马背蒙古民族谱写了不朽的史诗,铸就了博大精深的草原蓝色文明。
优良的物种总是让人喜不自胜,优秀的精神品质总是能让沉寂的世间四射光芒,然而,许多人一说起草原游牧民族的辉煌历史与灿烂文化,往往忽略了蒙古马为之奉献的丰功伟绩。假如没有蒙古马的存在和全力以赴的默契配合,也就不会产生马背民族之称谓,更谈不上什么草原文明。蒙古民族的聪敏才智、开拓宽容、放眼世界、大无畏之精神以及所拥有的一切,都与神奇的骏马息息相关。蒙古马对马背民族的贡献无与伦比,在源远流长的草原游牧文明中,蒙古马的功劳无所不在,甚至就连“蒙古”这一古老的名称,其实也在折射着人与马相结合并存的倒影。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蒙古马以其天赋的速度和神奇的力量,成就了马背民族叱咤风云、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业绩。同时也促使蒙古民族崇尚自然,敬畏生命,顺应自然,亲近自然,持之以恒地逐水草游牧生存成为民族的坚强性格,以马背游牧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草原生态文明。
如果说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历史摇篮,那么矫健的蒙古马就是蒙古人创造历史文化的主要依托的力量。从古至今,蒙古民族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蒙古人的一生始终离不开马背,而且在游牧狩猎、行军作战、社会生产、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风俗礼仪中,都有骏马在伴随着的踪影。由此,自然而然地在民族生活中,形成了多姿多彩、独树一帜的马文化。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赞美马的诗篇数不胜数,几乎都是歌颂马的外表形体、速度以及马对人类的贡献,只是把马当做一种物品或驯服工具赞赏而已。却很少有人从人与马生命物种平等、情感交融的角度,赞美骏马与生俱来的高尚品德,乃至脱俗超凡的秉性等方面去描述,尤其是对蒙古马的了解尤为肤浅。
蒙古马的体形较小,四肢强壮,抗寒冷,少疾病,虽然缺乏速度和爆发力,但吃苦耐劳,韧性持久,适合长途骑乘,特别是身体强健的走马,颇受牧人喜爱而且价格不菲。能有一匹称心如意的的坐骑,再配上一副漂亮马鞍,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和财力。内蒙古较为著名的好马当属呼伦贝尔的三河马、锡林郭勒的乌珠穆沁马和伊克昭的乌审马。这三种马即便是粗放散养,同样体态优美,俊秀强健,特别适合在草原和沙漠地区骑乘。相传1300多年前的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的墓葬昭陵中闻名遐迩的六骏之一“特勒骠”,就是当时称霸北方突厥族首领敬献的乌珠穆沁马。
人类在对马的长期驯化过程中,发现马有几个显著的生理特征:一是汗腺发达,利于调节体温,对气候的适应性强,因此不论严寒酷暑都能生存。二是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长途奔跑和强烈劳动。三是虽食道狭窄,单胃,无胆囊,但大肠、盲肠、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消化功能较好。四是马的两眼距离宽,视野重叠部分小,眼的焦距调节力虽弱,但可视面广,眼底视网膜外层感光力强,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五是马的三种知觉奇特,发达的嗅觉是马进化的成功之处,也是马的主要生理特征;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宽;马的听觉非常发达,是对其味觉欠佳的一种生理补充。马的耳朵位于头的最高点,耳翼大,耳肌发达,动作灵敏,旋转变动角度大,因此无需改变体位和转动头部,靠耳郭的运动就能判断声源方向,分辨声音频率、音色。在训练中人们通过口令或哨音建立马的反射行为,利用马的听力来进行调教、训练和使役,对军马的卧倒、站立、静立、注意、前进、后退、攻击等动作都可以通过语言口令下达。六是马睡觉的方式独特。马不一定非在晚上睡,更不是一觉睡到天亮,通常情况下,如没人打搅它,站着、卧着、躺着都能睡。
马是蒙古族的象征,也是蒙古人的骄傲。每当蒙古人跃马扬鞭、奔腾驰骋的时候,就感到山川在眼前流动,大地在周围旋转,一个个精神抖擞,豪情四射,斗志昂扬,一往无前。因为有了马,蒙古人才有了超人的速度和高度,不仅缩小了空间,也缩短了时间,骑在马上不但自由自在地游走于茫茫无际的草原,而且无拘无束地纵横在广阔无边的天地。因为有了马,当年雄心勃勃的成吉思汗和勇猛强悍的蒙古人傲然无惧,所向披靡,不仅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而且独霸称雄与半个世界
蒙古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从小就练就了马上功夫。婴儿襁褓时,长辈们就把他扶上马背,三岁以后就自行拽紧马鬃随众奔跑,四至五岁,上马下马已经娴熟,到七、八岁时,就开始进行乘马射箭和操刀砍杀等训练。公元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创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紧接着挥师西进,大批战马随军出征。这些战马由哪里来?成吉思汗规定,千户子弟的乘马,从千户属下的马群中带来,百户子弟的乘马,从百户属下的马群中带来,牌子头子弟的乘马,从牌子头属下的马群中带来,且均为无偿征用。这个征马制度有效地增强了蒙古军队的战斗力。之后的蒙元统治者为了发展马业,划拨水草丰美之地为官牧场,并规定了各牧场饲养马匹的规模和质量,要求广建棚圈,改善马匹饲养的环境,要求服兵役须自备马匹,实行“以畜代税”的税收政策,鼓励民间广种牧草,官府以发行盐票的办法向农民换取饲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马政管理制度。
在中世纪,蒙古骑兵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不畏艰难困苦、不图安逸舒适,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雄才大略的铁木真就是依靠这支军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蒙古骑兵的战马是蒙古马。这种马具有灵活、疾速和忍耐力强的特点,能较好理解骑士的意图,可以连行数日跨越险恶地形而不进粮草。据传,成吉思汗西征部队的兵力人数不过24万。后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地区的军队只有15万。而能够做到“横扫千军如卷席”,其中包括马的功劳。
据史料记载,当年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总共只有十几万的骑兵部队,但每一位蒙古骑兵都配备两到三匹优良的战马,而且每一匹战马都是经过特殊改良和处理的:一是骟马术。被骟的马不但体格强壮,而且温顺驯服,几万匹马聚在一起能够做到鸦雀无声,一声令下又如万箭齐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二是通鼻术。将马的鼻中隔全部挖空,从而使马的呼吸更加通畅,增加了马的肺活量和耐久力,因而在长途奔跑和持久激战中,蒙古骑兵从不疲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曾经不无感慨地说:“13世纪征服欧洲的不仅仅是来自东方的蒙古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依赖一种个头十分矮小,而且不知喘息的马。”
蒙古人对马的尊崇还表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蒙古人从来不吃马肉,他们认为马是通人性的动物,是牧人的伙伴和朋友;蒙古人不论何时何地都禁止用鞭子抽打马头,他们认为马头是高贵之处,随意鞭打会带来厄运。在那达慕比赛中获胜的马匹,不仅备受宠爱,而且死后还要厚葬。
在与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惊喜地发现,马不仅有灵气、通人性,而且有着可贵的精神特征。一是勇猛英挺。在刀光剑影、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同仇敌忾,无比英勇;不论在绵延不断的山岭中,还是在浩瀚无垠的草原上,机警识途,不会迷失方向。二是速度和耐力惊人。蒙古马纵横驰骋,出发之时犹如利箭翻山跨河,追风一样的速度;负重奔驰,即使行程漫漫,也力图向前,体力均衡持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即使大汗淋漓,也没有疲惫之气。三是对主人忠贞不渝。一旦建立起主仆关系,时时事事呵护着主人,当主人从马背上摔下时,马能将缰绳及时送到主人手中,使人迅速脱离险境。民间有“狗有湿草之恩,马有垂缰之义”之说,因此人与马历来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蒙古马的聪明机智、勇敢执着、忠贞不渝,以及无私奉献精神可谓举世无双。骏马为了实现主人的意愿,总是全力以赴、临危不惧。他们每时每刻都能够意会主人的心理,体贴主人的情感,与主人的行为始终保持密切配合,甚至为了实践主人的志向,心甘情愿地赴汤蹈火、敢于付出生命代价。将力量与速度、机敏与智慧融为一体的蒙古马,把蒙古人的业绩和民族威望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与发扬光大,蒙古马是整个民族亲密无间的朋友、荣辱与共的同盟、出生入死的伴侣。
古往今来,有关蒙古马为之主人全力效忠的许多故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与主人为伴、驰骋于疆场上的骏马腹部负了伤,马的肠子顺着伤口流了出来耷拉在地面上。但是,为了不让马背上的主人闪失于枪林弹雨之中,坚决不辱使命的骏马毫不顾及自己的伤势与痛苦,依然顽强地以最快的速度冲锋陷阵,以致耷拉在地面上的肠子被其飞驰的马蹄一节节地踩断抛弃却毫不顾及,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蒙古马如此器重义气,并与主人灵犀相通的事迹令天地动容。
在战场上,负伤的主人跃不上马背的危急时刻,骏马为了挽救主人会主动跪倒正在地上,让自己的主人跨上马背逾越难关。当不幸的主人战死在沙场的时候,忠贞不渝的蒙古马会日夜守护在主人尸体旁边。为了保护主人尸体的完整,对那些频频前来袭击的禽兽毫不留情,不厌其烦地进行驱赶,直至主人的尸体被风蚀雨淋成为一堆白骨。既使主人在荒郊野外变成一堆白骨,马儿依然不舍得离去,隔三差五地从草滩上跑过来,嗅着那堆静默的尸骨之气息,仰天“咴咴”悲鸣,其深情怀念主人之状令人忧伤不已。此外,由于战场转移或其他缘故而不幸与主人失散的坐骑,绝不甘被他人所控制,甚至奔波到千里之外,也会情怀依旧,每时每刻都在思恋故主。一旦有了逃脱的机会,便不惜长途跋涉之艰辛,总要回到它主人身边来。
蒙古马的这种精神源自于适应蒙古高原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的长期进化,更源自于与主人朝夕相伴相濡以沫的性格映射。从蒙古马的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烙印的精神品质中,不难窥见整个民族的精神光芒。
内蒙古选择的发展思路,凭的就是蒙古马精神。这一发展思路从构思到形成再到实施,有一个长期的凝炼过程,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吃苦耐劳、负重奋发的经验总结,也是内蒙古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晶,更是立足内蒙古当前实际、审时度势的长期积淀。这一思路的思想根源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是适合内蒙古地区发展实际的科学决策。所立足的基础在于内蒙古的煤炭、天然气、有色金属储量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牛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实现连年丰产,牲畜存栏量稳定在了1亿头(只)以上,包括内连八省,外接俄蒙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原崛起战略、中俄蒙经贸合作战略的深入实施。这些资源禀赋和市场保障已经成为全区人民勇猛英挺的性格基因,为内蒙古一往无前地“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的更加亮丽”,为矢志不渝地实现“中国梦”鼓足了底气。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产生活,几乎可以说是对生存极限的考验。但随着富民强区进程的加快和国家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内蒙古正在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单一的制约,惠民增收、减负增收、产业化增收的格局初步形成,全区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信心倍增,这些民生水准的提高极大地考证了内蒙古具有的速度和耐力。
内蒙古人外表粗旷不拘小节,讲道理、讲义气、生性直爽,可是内心却细腻如丝;内蒙古人或许不会和你共富贵,可是断然会和你同辛苦;内蒙古人不会背信弃义,只要他觉得你值得他那么做;内蒙人忠诚,把你当成兄弟就不会背叛……内蒙人所有的这些美德就是蒙古马忠贞不渝精神的生动复制。
继往开来的思路,必然伴随远大的发展抱负。蒙古马精神的更需要文化上的创新和推举。它历史传承悠久、内容丰富多彩、产生影响深远。蒙古马精神的创新和推举体现在文化层面更具现实意义。凡人类涉及到的诸如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通讯、军事、医疗、教育、科研等各个领域,都与蒙古马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
历朝历代的帝王们骑马、爱马,特别在蒙元时期,每年会在元上都驻夏期间举行诈马宴,“诈马”是波斯语,意为“衣服”。宗王、戚里、宿卫、大臣等,每位都要穿上颜色一致的服装,带着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的马来赴宴。其间有盛装的武士们在御殿前进行摔跤、射箭、放走等各种竞技活动和杂戏表演助兴,这样盛大场面延续三天才结束。从流行于民间的饮食、服饰文化和工艺美术技艺中也可以看到蒙古马的影子。酸马奶是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天然绿色保健品。蒙古族把马奶当作圣洁、辟邪之物,当亲朋、子女远行时,老母亲用勺子把马奶洒向天空,祝福他(她)们一路平安。民间还流行着许多以马为名的服饰,如马甲,即坎肩;马褂,指清代满族男子上衣;马尾帽,流行于贵州,由马尾加工编制而成;马靴,蒙古族传统靴子,流行于蒙古地区;马蹄袖,清代满族一种礼服袖头样式等等。蒙古画《无畏》、《八骏图》是绿色大草原上游牧生活的生动写照。国画大师徐悲鸿一生画马,不论天马行空、立马斜阳,还是飞越奔腾之马都寄托着画家爱国主义的情怀。马头琴琴首以马为标志,琴箱上萦以马皮,弓弦则是用马鬃、马尾做成的,可弹奏出马的嘶、鸣、哀、叹等各种声音,故有“蒙古族音乐的象征”之美誉。蒙古族舞蹈中的许多动作来源于马,如“牧马舞”、“祭马舞”采用的大部分是模仿马的各种姿态,动作轻盈舒缓、飞奔腾越。
在草原人民的心目中,蒙古马是一个神圣的动物,是人们心目中的图腾。马有以“吉祥”为核心的人文价值,其中包含祝福、祈祷、激励、成功等象征意义,最典型的一句成语“马到成功”,尘世间成千上万的动物,只有马到了,才能成功,可以看出马在人们心中的份量。中国人把马当作民族的象征。
蒙古好来宝是草原上最盛行的一种民间曲艺,它是由一个人手拉四胡单独演唱,祝福和赞颂人物、山河、骏马、草原或故乡,极力夸张想象,特别细腻传神,而赞美蒙古马的“好来宝”往往是牧人们最爱欣赏和聆听的。史诗《江格尔》中英雄的坐骑,是集兽性、神性和人性于一体的艺术形象,马不但同英雄一样勇敢、坚强,具有高超的智慧,而且善解人意,对主人忠诚,在关键时刻,临危救主。
在西方,马文化象征着骑士精神和道德,象征着名誉、礼仪、虔诚、坚毅和骄傲,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的尚武精神。传承到现在,代表的是绅士风范和高雅。西方人视马术为互动运动,灵性与灵性的对话运动,享受与健康相结合的一种世界顶级品味的运动。
弘扬蒙古马精神,促进马文化发展,对内蒙古来说尤为重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前提下,在蒙古马的经济作用日渐减弱的情态下,将蒙古马的实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相结合,以文化理念促进产业发展把蒙古马精神,加以凝聚形成合力,才能达到双赢共辉。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