驮具与挽具的构造

驮具与挽具的构造
2020年03月06日 15:12 新浪体育
马具 马具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系统的介绍驮具和挽具。

  一、 驮用马具及其构造

  驮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驮鞍:由左右两块鞍板形成拱形,其上面再以凉快横的拱木固定。在拱木之间,构成鞍座,恰好能放置鞍架。鞍下再垫以棕皮、羊毛或棉花填充的软鞍垫,以保护背部,免受磨伤。

  2、鞍架:是具有四脚的木架,形似坐凳,其宽度略大于鞍座,以便于装卸。其两侧横档,货物可捆在鞍架上方及两侧。

  3、鞦:由鞦盖、鞦耳及坐皮等组成。鞦盖是三角形,置于尻的上方, 借两侧的鞦耳和坐皮相连,以固定坐皮。坐皮是宽约6~7cm的革带,装于臀股后方,左右两端结在鞍的厚基脚以增加鞍对鞦的固定作用,并防止驮鞍前移。

  4、攀胸:相当于靷,它的作用是防止鞍位后移。是用一根适当宽窄的皮带,绕过前胸,两端结于鞍的前方。

  在新式驮具中,如军用驮鞍,目的在携带弹药或其他武器装备,故构造比较复杂,多由铁质及皮质制成。

  二、 挽用马具及其构造

  挽马主要用于挽车,又称辕马、稍马、骖马或副马。其中尤以辕马的挽具较为复杂而齐全,所以我们今天主要以辕马的马具作为挽具的介绍。

  1、挽鞍(辕鞍)我国车辆主要为两轮车,辕马背也用力,即以挽鞍支持车辕的负重。挽鞍较简单,有用木制或铁制的鞍架,即前后两个鞍桥,有的在鞍桥上装有1—2对轱辘,可以转动,有的在前后鞍桥中间装以铁板拱,用以擎搭腰。在鞍桥下面的左右,固定上两块鞍板,鞍板下面垫有皮制的鞍磨,在其下面再垫以软的鞍垫,以防磨伤背部。鞍前与颈部的枷板,鞍后和尻上鞦相连,以固定其位置。防止前后移动。

  2、搭腰:也称辕绊,由数层皮子做成。为宽而厚的皮带,长约60cm,宽约8—9cm,其作用是支持辕杆重量,上方搭在鞍的前后桥之间轱辘上或铁板拱上,可以滑动,以及减轻车辆行为时达于马体的震动力。两侧下端有大的铁环或铜环,用皮制的搭腰抓子套在辕杆前端。

  3、套包和枷板:套包也称颈圈,一般都是里面填以草或棕皮等,外边包以帆布和皮子。在套包前的左右两侧架着两个圆木棒制的枷板,这是挽力的支点。在枷板的中部各穿有两个孔洞,用以联结挽索。枷板的上下两端用绳拴住,下端为活结,套马或卸马时,只要解开下端的活结,即可将马套上或卸下。套包优势容易移动,有时容易压迫马颈,影响马的呼吸,这是必须注意用合适的套包,购买或制作以前,应将尺寸量好,做好以后应有正确的形状。

  4、套索:套索的前端联结在枷板上。辕马的套索多用几根皮条,后端挂在辕杆上;前套的套索则多用结实的粗麻绳,一般通过车体的前下侧方的铁环,将后端固定在车轴上。辕马的套索短,在行进中由于车辕的摆动,挽力消耗较大。

  5、肚带:肚带是防止 上坡时车辕仰起而设的装置。它是一条比搭腰较窄的软皮带(或麻绳带),两端以皮圈扣在辕杆前端,右端一般是固定于辕杆上,待马进辕后,以他端套于左侧辕杆上。因此,和搭腰起着上下保持辕杆的稳定作用。

  6、鞦:鞦也是用皮子做成的宽的皮带,在下坡时,用以制止车体下滑,也称坐皮,用以坐坡;并借此让马使车体后退。因此,它比乘驮鞦尤为重要。挽鞦必须通过马臀部,两侧连接在搭腰抓子上,由鞦盖和鞦梁保持其水平。

  (文章内容来源于:龙之媒马文化)

驮具挽具构造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