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马王”走遍世界 300件精品马具走进辉煌草原

西藏“马王”走遍世界 300件精品马具走进辉煌草原
2020年02月18日 11:05 新浪体育
旦争达杰收藏马具达300件,被收藏界尊称为“马王” 旦争达杰收藏马具达300件,被收藏界尊称为“马王”

  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演变,马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具也渐渐淡出民用的舞台。然而对于45岁的旦争达杰来说,马具几乎是他的全部,20年间他走遍世界,美国、日本、土耳其、尼泊尔、哈萨克斯坦等地都留下追寻的足迹。目前,他已收藏马鞍、马镫、马鞭、马嚼等马具达300件,被收藏界尊称为“马王”。

  12月28日,旦争达杰坐在西藏拉萨老城八廓街的店铺里,计划在马具仓库里进行一场“大扫除”,元旦将至,他要好好保养这些来之不易的“宝贝”,干干净净迎接新年。旦争达杰说:“最近,有不少人想买我的藏品,我一个都舍不得卖,收藏久了就产生感情了,毕竟我和马具的故事很多。”

  精美的马鞍

  旦争达杰收藏了60多盘马鞍

  草原马背上长大 当“倒爷”意识到马具价值

  旦争达杰出生于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这里,马的角色十分重要,藏族地区地域广博,交通运输工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而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最重要、最得宠的交通工具。藏语中常用“马”喻指“好人”,可见马在藏族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旦争达杰收藏马具达300件

  身为藏族,旦争达杰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我特别喜欢骑马驰骋的感觉,辽阔草原、蓝天白云、雪山湖泊、羊群野花……美得纯粹。”他说,十几岁时,父亲就花大钱买了一匹当地赛马场上有名的枣红走马,作为礼物送给了他。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旦争达杰自小就对马具如数家珍。

  长大后,旦争达杰来到西藏拉萨闯荡,为谋生做起了“倒爷”。他回忆:“我和朋友凑了点钱,开始合伙做生意,从一个老人手里用400块钱购进一只雄鹰雕件,不到一会工夫卖出800块钱,当时觉得原来做生意这么容易,就慢慢进入古玩行当。”慢慢地,凭借好学和吃苦的精神,旦争达杰的生意越做越大。

  经过岁月的洗礼,马鞍上的花纹依然精致

  在市场上,来自草原的旦争达杰看到有不少人收藏马具,经过几次交流,他逐渐意识到马具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历史上,骑兵和战马的地位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特种部队,而马与藏族人的关系一直很紧密,所以马具是我们民族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祖宗的东西我们要做好传承,我内心的情结一下被勾起来,想收藏的欲望特别强烈。”他说,从1998年开始,自己就力所能及地开始收藏马具,从“古玩倒爷”转变为“马具收藏爱好者”。

  花上千万藏300件马具 “马王”潜心研究马具文化

  随着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方式的普及,马逐渐远离人民的生活,从事马具制作的工匠越来越少,马具匠的手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物以稀为贵,现在马具藏品愈发珍贵。

  镶嵌了宝石的马鞍

  为了搜集到更全面、更精美的马具,旦争达杰的搜寻足迹踏遍了新疆、西藏、内蒙古、北京等地。近几年他还走出国门,前往日本、阿联酋、外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世界各地“淘宝”,并将美国西部牛仔的马具收入囊中。

  近看马鞍的雕刻十分精美

  问及最喜欢哪一件马具,旦争达杰回答:“每一件都是我的孩子,都来之不易,不能偏爱谁。”说完,他笑着拿出一盘马鞍:“但孩子也分长幼,这是我家‘老大’,5年前我从尼泊尔花45万元买回来的马鞍,保存完好,花纹精美,光泽如新,用的是铁鋄金工艺,非常难得,在所有藏品中,它的等级属于上乘。”

  在收藏之余,旦争达杰也潜心研究马具文化。看似普通的马具,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冶铁技艺的进步。

  近看马鞍的雕刻十分精美

  铁鋄金是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工艺,旦争达杰解释:“因为金不能附着在铁表面,如果用物理方法,比如像在铜、银等表面上用那种镏金的方法,无法完成,而‘鋄’的工艺可以做到。‘鋄’简单地理解为撞击,先把纹饰刻出来,再用极薄的金高速地撞击,由于金较柔软、延展性好,会依附于铁器表面,所以这就‘鋄金’工艺。”

  因为马曾经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广泛,对藏文藏语影响深刻,旦争达杰介绍:“著名的《藏汉大词典》中有关马的词汇是很多的达170多例。这170多个词汇包涵马的颜色、性情、种类、器具、关于赛马、关于马的劳作特征、外形特征以及与马有关的地名、马及其有关的佛教用语等。”

  木质马鞍

  截至目前,20年来他的藏品总量达300件以上,其中马鞍60余盘,总花费1000余万元,年代包括元代、明代、清代及民国等时期,材质有铁、木及铁鋄金等。因为藏品数量多、品质高、投入大、时间跨度广,旦争达杰被业界成为“马王”。

  色彩艳丽的马鞍

  为家乡捐赠15件马具 梦想办展览传播草原文化

  旦争达杰十分珍爱自己的藏品,每次保养耗费2斤橄榄油。“西藏气候干燥,马具不容易氧化,每年只要进行3次保养,需要用橄榄油仔细擦拭马具的角角落落。”他说,这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每次保养要耗费2到3天时间。

  尽管外型陈旧,但马鞍上的花纹依然熠熠生辉

  看到马具一复一日地堆满仓库,妻子卓拉不理解丈夫的坚持:“买这些旧马具有什么用?花这么多钱干点啥不好。”旦争达杰耐心的解释:“身为藏族,我有传承文化的义务,作为男人,在解决温饱以后,需要有事业、有梦想,实现社会价值。”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卓拉十分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

  古代将军骑马作战时,佩戴的护心镜

  这些年,不少人想高价收购旦争达杰收藏的马具,都被他婉拒了:“一方面担心卖出去,藏品升值,就收不回来了;另一方面,流出去对传统文化是一种损失,可能转过几个人的手,就不知道它最终的下落,我不放心。”而对于家乡玉树,他却显得很慷慨,无偿捐赠了15件藏品。

  雕刻精美的马镫

  去年7月,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玉树州博物馆开馆,旦争达杰听得消息后,精心挑选了15件马鞍、马镫等藏品,将10件捐给玉树州博物馆,5件捐给玉树藏族自治州红十字会灾后重建展览室。玉树市副市长格扎对旦争达杰的公益举动赞赏有加:“他为博物馆融入了草原气息和马具元素,家乡人民感谢他所做出的文化贡献。”

  旦争达杰收藏的马镫

  下一步,旦争达杰计划通过文创产品和开办展览来传播草原文化和马具传统,并成立的西藏战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梦想做准备:“我希望把世界的马具种类都收集全,所以收藏的脚步不会停止。”

  马镫上的图案栩栩如生

  经过岁月的洗礼,马镫表面已磨得十分光滑

  (中国草原)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