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曾抵抗瘟疫(鼠疫)的吉祥动物

骏马——曾抵抗瘟疫(鼠疫)的吉祥动物
2020年02月09日 14:04 新浪体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天为龙,在地为马。

  马是勇武刚健的象征。《易传·说卦》:“乾为马”,马合天道,马属阳性。马迅疾刚健,故“天行健”,成为君子自强不息的座右铭。

  我们在小学课本中学习到法国作家布封的散文《马》,笔下的马马给人以不寻常的亲切。《马》里面,与其说含着人类对马的赞美,不如说透着马对人类的感化。

  “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动物——马

  它和人分担着疆场的劳苦,同享着战斗的光荣;

  它和它的主人一样,具有无畏的精神,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

  它听惯了兵器搏击的声音,喜爱它,追求它,以与主人同样的兴奋鼓舞起来;

  这天生就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动物,它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尽一切力量来为人服务,它还要超出自己的力量,甚至于舍弃生命以求服从得更好。

  最和婉的马,那些只为着摆阔绰、壮观瞻而喂养着、供奉着的马,那些不是为着装饰它们本身,却是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黄金链条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

  在历史社会,马还是地位、财富的象征。古代帝王出行,要由清一色的四匹高头大马拉车,那气派要超过当代的加长“林肯”轿车。

  汉朝初年因为经济的凋敝,皇帝、大臣也只好委曲求全,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简朴局面。

  当然这是事不得已的无奈之举,一旦经济恢复,车马仪仗自然要符合帝王礼制。“乘肥马,衣轻裘”、“宝马雕车香满路”不仅是王公贵族的豪奢,更是古代都市土豪的风尚。

  马在这里除了应景的亮相之外,更多的是茫然与无聊,自然也就失却了它驰骋疆场的英姿与显示俊美的机会。

  骏马抑制鼠疫,改写明清两朝历史

  据说当年,明朝碰上了鼠疫明军死伤无数,为何入关清军却安然无恙呢?明末鼠疫虽然来势凶猛,但据史料记载,当时在京城的致死率是20%(一说为40%)左右(“十室九空”并非指全家死绝,更多的是举家逃走避难)。

  也就是说,多数人(包括患病后又痊愈)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还是生存了下来

  清军并未大批感染鼠疫是很多人认为战马是跳蚤的天敌。

  欧洲人已经发现,腺鼠疫必须经跳蚤传播。跳蚤讨厌马味,所以骑兵很难感染鼠疫。

  清兵主要由骑兵组成。汉军吴三桂部也是骑兵占多。

  李自成的部下死于鼠疫者多,但李自成与他手下大部分骑马的军官如刘宗敏、田见秀、郝摇旗……都未染病。据说左良玉发兵清君侧,途中吐血而亡,军队溃散。吐血而亡是肺鼠疫的症状,主帅尚且染肺鼠疫而亡,何况其它兵丁。

  爆发的鼠疫使明军大减员失去斗志,难怪无论扬州、嘉定、南京,守军都少得可怜;太原、潼关、洛阳、西安统统未见恶战。

  有人可能举出李自成余部有22万降清。这22万的数字是不能认真的,千万不要忘记甚么叫吃空名额!为什么这22万大军要在阿济格走后才出来投降?这里的猫腻一目了然。争强好胜是造反者天性,如果李自成部下真有22万健康有战斗力的军队,他们绝对不可能面对不过10万清兵不战而降。

  跳蚤不咬骑兵,所以满洲兵不染腺鼠疫,更不可能染肺鼠疫,自然精神饱满杀气腾腾。所以清军四处攻城都象李自成入北京一样容易。

  因此,说明灭清兴,跳蚤是重要因素。有关文献对跳蚤作了全面研究,发现跳蚤主要寄生在猫、鼠、狗身上,唯独没有任何文献提到跳蚤寄生在马身上。也没有跳蚤咬马的记载。马病防治的书籍,关于马的寄生害虫有很多种,唯独没有跳蚤。如果跳蚤咬马,则鼠疫流行会大量感染马。事实上没有任何大量马感染鼠疫的报道。如果跳蚤讨厌马的味道,则常年与马共处全身马臊味,有可能减少跳蚤叮咬!

  一个结论就是:长期与马接触居然可以减少患鼠疫的机会!

  古代的马厩里面往往会有一只猴子再里面乱跳乱蹦跶,据说马厩里养猴子就能避免马瘟,有一定的道理,要不然,《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不会被封为弼马温。

  据历史有记载,南北朝北魏高阳太守、著名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明代著名大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载:“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都说明了民间有畜猴于马厩用来避马瘟疫的习惯。

  现代医学专家们经研究认为:母猴排泄的尿液散发出的气味,对马的瘟疫确有预防、抑制作用。

  (第一赛马网)

瘟疫常识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