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动全网花痴 背负父亲旗帜--中国足球未来看他了

引动全网花痴 背负父亲旗帜--中国足球未来看他了
2021年02月25日 15:57 新浪体育

  深度| 新浪体育 #人物 #足球深度策划

  不到一个月前,前国脚李明之子李嗣镕签约荷甲队伍海牙俱乐部,让全网沸腾了。

  除了足球因素,更多却是因为他俊朗的外表。

  上热搜,出圈,李嗣镕让一众少女一见倾心,甚至愿意为他爱上足球。

  爱屋及乌。

  很多人因为喜欢李嗣镕的颜值,而开始关注他的一举一动。但他们忽略了,签约海外俱乐部,在异国他乡的李嗣镕是如何走过这6年的。

  相比容颜,李嗣镕更值得被关注的,应该是他在成长之路上的不懈努力。

  01“攻陷”

  在母亲张冬梅看来,儿子李嗣镕的成名比她期待的时间点起码早了5、6年。

  李嗣镕是她的第二个孩子。

  2002年,米卢带队进入了韩日世界杯,但是在预选赛中担当主力的丈夫李明,却在前往韩国前落选了,成为了世界杯名单之外的第24人。

  李嗣镕就出生于李明落选世界杯参赛名单一年之后,夫妻俩给他起了个小名——聪聪。

  儿子直到8岁才开始接触足球。

  在张冬梅的心中,原本不想让他子承父业。

  少时的李嗣镕与父亲李明

  “他爸爸踢球那会儿我就不敢看比赛,一下头撞破了,一下又哪里受伤了,真不想再经历一次这种煎熬的过程。”

  李明的嘴上没明说,但心里对儿子踢球还是有些许期待,他对妻子说:“要不你就让儿子去试一试,他真的想踢,咱再说。”

  彼时,老女足队员张岩在大连开设了一个青训班,夫妻俩就决定带着儿子去试试。

  第一堂课测试跑步,李嗣镕在一批孩子中跑得有模有样,很是显眼。那一刻,张冬梅认定了这是基因的遗传,终于点了头。

  聪聪从小就长得可爱俏皮,双眼皮下的眼睛水汪汪的。李明与张冬梅的朋友们常喜欢逗他,要和他拍照留念,大家嘴上说着:“以后聪聪踢球要出名,咱们得提前和他照相。”

  1月27日,作为荷兰海牙足球俱乐部青训体系中培养出的第一位合格中国球员,李嗣镕正式与俱乐部签约。

  这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天。

  晚餐时,李嗣镕对妈妈说:“我看俱乐部已经官宣了,我也在微博上发一下吧!”张冬梅点头赞同。

  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5点13分,李嗣镕更新了微博,没有任何文字,两颗爱心,配上两张图。

  一张是自己签约时的单人照片,另一张是一家四口拿着属于李嗣镕的球衣合影。

  发完微博,他便走回卧室,没过多久就睡着了。

  睡梦中,神奇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李嗣镕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睡着的这几个小时里,有关他长相的话题,在几千公里外的国内网络上发酵,成功“破圈”。

  张冬梅记得,海牙当地时间28日早上,儿子急匆匆地敲开了她的房门,用并不精准的中文词语描述着:“妈妈,我的微博好像被攻陷了。”

李嗣镕微博收获饭圈式评论李嗣镕微博收获饭圈式评论  

  13岁从大连来到荷兰海牙,5年多在异国他乡的生活已经改变了李嗣镕的语言模式,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掌握三国语言,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英语与荷兰语。

  在俱乐部,李嗣镕和队友交流是用荷兰语,与朋友用英语沟通,在家和父母说中文。

  和姐姐有时候想不出合适的中文词语表达时,也用英语交流。

  李嗣镕不知国内时下的流行语,在与记者的对话中,他会反问,“信仰”、“C位”是什么意思,自然也就不了解“上热搜”这个词究竟是啥意思。

#李嗣镕热搜词条阅读次数超过1亿次#李嗣镕热搜词条阅读次数超过1亿次  

  对于自己这次“上热搜”事件,还是姐姐给他和母亲做的科普。

  成名给李嗣镕带来的影响呈现出“蝴蝶效应”。微博上开始有关于李嗣镕的“超话”,媒体也开始一波波约采访。

  就连海牙当地华人社团,也被他的人气吸引而来,在训练结束后邀请他用了十几分钟录制新春祝福。

  张冬梅感受不到国内粉丝对新晋“小鲜肉”的追捧,直到那天丈夫李明和朋友都在慨叹这件事情的不可思议,她才隐约感知儿子似乎真的出名了。

  “上热搜”完全在她意料之外,她承认此前自己偶尔也曾幻想过,儿子未来踢球小有成就,像他父亲一样被足球迷知晓,但因为外貌被全网热议还是超出了她的理解。

  “完全和足球不搭边,我都是懵地过了这一天。”

  在惊愕之余,她发现“出圈”对儿子而言说不定利大于弊。

  第一,他们远在国外,无法真切感受到粉丝的力量;第二,儿子也可以借此更珍惜签约机会,更在意自己的形象。

  她对李嗣镕说:“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你,你可要更加努力了。”

  Sam(李嗣镕英文名)从未想过,他的颜值能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从小到大,他从不认为自己在“帅”的范围里,最多只是听到别人评价自己可爱。

  每每听到这些赞誉,他会笑着点头,说“OK!谢谢”,“我从没把这一点当回事。”

  另一方面,他也从未有过追星经历,唯一与此沾边儿的就是喜欢听一些歌手的歌曲,会关注他们发布的新歌。

  一次,被他喜欢的歌手来到海牙办演唱会,他和同学约好要去现场感受一下氛围,但因为其他缘故,没能成行。

  成名后,Sam会偶尔上微博,也会偶尔看看粉丝发来的私信,但因为缺乏交流经验,他不知道如何回应,也就只能作罢。

  但他会看着粉丝的留言发笑,觉得他们的留言“有意思”。在他眼里,粉丝是一群可爱的陌生人,却给了他很多动力。

  02 煎熬

  快要到13岁的那一年,李嗣镕的父母准备带他出国,接受国外的足球理念。

  当球员成了国脚、退役又当了中国两家豪门的俱乐部总经理。李明深谙足球运动员成才规律,他对妻子说:“真正能踢出来得很少。”

  家中的四位老人极力劝阻李嗣镕出国,甚至为此展开了争论。

  张冬梅回忆道:“几乎就是横眉冷对的态势。”

  但他们还是坚持送孩子出国,也并没有抱着一条路走到底的心态。

  张冬梅对聪聪说:“到了国外,就算你球踢得不够好,也可以学和足球有关的知识,可以从事有关的工作,用你的知识为中国足球贡献力量。”

  就这样,一家四口开始向欧洲迁徙。

  在李嗣镕10到12岁两年的时间里,李明夫妇带着他先去了西班牙,接受了几个月的训练。

  但是最后却去了荷兰,之所以如此,语言的因素占据一部分原因。

  因为西班牙的当地人不太会说英语,李明夫妇考虑到语言交流的不方便,最终选择了海牙。

  跟着父母到处奔走,尚且年幼的李嗣镕没有太多的概念,只知道父母在为自己选择最好的学球环境。

训练场上的李嗣镕训练场上的李嗣镕  

  当时,他对足球只是单纯的喜欢,并未想到哪一天要靠足球挣钱,也不会想到未来自己需要和几百个人竞争一个位置的残酷。

  落地海牙,对李家四口而言等于重新安了一个家。之后,李明回国工作,留下一双儿女要靠妻子照顾。

  海牙当地人文环境与国内截然不同,张冬梅需要尽快适应新的规则制度,“比如去市政厅办事,要提前预约。我的性格就很急,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着急,今天办不成就很难受。”

  新家要添置各类家具,去哪里买,张冬梅也要打听清楚,路不熟,她就看着导航自己开车摸索着过去。

  给李嗣镕确定学校也是重要一环。刚去海牙俱乐部梯队跟训时,他们发现教练与球员都不会说英语,互相之间都是用荷兰语交流。

  这是让李嗣镕备受煎熬的一段时间,因为不能和其他人交流,他第一次对训练有了排斥感。

  “我是在队中唯一一个不会说荷兰语的人,很难和其他人融入到一起。”

  李嗣镕刚到海牙时正读初一,张冬梅想送儿子进荷兰本土学校,但遭到拒绝,校方的理由很简单——“他看不懂荷兰语,跟不上别人的课程。”

  没办法,李嗣镕只能先去国际学校,先学会用英语交流。张冬梅庆幸的是,儿子在国内读小学时学业不俗,英语成绩很好。这为他入读国际学校打下基础。

  但队里的教练告诉李嗣镕,光学会英语不行,要想留在队里,他必须也要掌握荷兰语。

  因此,张冬梅聘请了一位已经退休的荷兰语老师到家里给儿子上课,一周两次。李嗣镕对语言有天赋,再加上勤学苦练,天天反复读荷兰语课文与单词。

  1年之后,他已经能用荷兰语打破他与队伍之间的语言障碍,“基本交流完全没有问题。”李嗣镕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李嗣镕认为让自己融入队伍更重要的原因是实力的提升,“只要你踢得好,他们就会尊重你。”

李嗣镕与队友训练李嗣镕与队友训练 

  刚到海牙的前2、3年,对李嗣镕与他母亲而言都是艰难的。张冬梅坦言,在前往海牙的前几年,全家都是在压力下度过的。

  “有生活方面的压力,也担心Sam会被淘汰。”李嗣镕的姐姐也无私地助力弟弟实现理想,“女儿为Sam‘牺牲’了很多自己的目标。”

  来到海牙的第一年,李嗣镕因为实力不达标,没能在队伍注册成功,只能以试训选手的身份跟训。这让他无法参加正式比赛,只能在友谊赛中偶尔出场。

  当时的李嗣镕觉得自己与队友之间的差距太大了,想放弃,“踢比赛没有位置,一直在板凳上坐着看完比赛,即便上场了,也不太自信。”

  本应年少无忧的他,经历了最沮丧的等待,“我想过是不是怎么努力都达不到队友的高度。”

  这段时间,张冬梅的生活则是单调、略显枯燥的。

  家离学校远,张冬梅每天都要早起,送两个孩子上学。学校下午4点放学,李嗣镕要接着去训练,为了不让儿子迟到,张冬梅只能将女儿一起接到训练场。

  儿子训练,她和女儿就在旁边陪着他。如果轮到女儿上课外辅导班的这一天,她还要在这期间接送女儿去另一个地方。

李明一家李明一家  

  这2、3年,他们都是早出晚归,“一般早上7点起出发,晚上8点多到家,李嗣镕吃了饭没多久后也就要睡觉了。”

  李嗣镕记得,5年多前自己刚来到海牙时,每天要参加2次训练,其一是球队的训练,为了追赶进度,他还要单独请教练加练。

  每周还会固定前往阿姆斯特丹进行体能训练。

  模糊的印象里,李嗣镕记得自己的生活填满了训练与学业,“占到了整个生活的80-90%。”

  张冬梅并不担忧儿子会在轨迹固定的“三点一线”中感到孤独,“他没有时间去想其他的,我记得刚来海牙的那两年,他基本没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

  也因为李嗣镕的勤奋,他通过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队伍的认可,得到了注册的机会。张冬梅记得那个场景,儿子跳着,兴奋地说道:“我能注册啦!”

  03 职业素养

  在海牙待的时间久了,李嗣镕开始逐渐适应了环境。通常,孩子交朋友的速度是最快的,最能玩在一起。

  在能和队友交流后,他们就会相约一起玩玩游戏,也会在周末去海滩上踢足网球。

  那段时间,Sam对足球的乐趣来源于赢球。他知道每天那些站在训练场外,手里拿着纸和笔的人是球探,要想进入更高层次踢球,这些人就像开门的钥匙。

  但他从不刻意在这些球探面前表现,他只希望能和队友一起赢球。

  赢球打扫更衣室时,会有一个队友带头高歌,李嗣镕也会跟着唱,一起享受那种沐浴在胜利和荣誉中的激动,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Sam性格开朗,他在学校里也广结善缘,朋友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会相约去市中心玩。

  16岁的那段时间,李嗣镕也短暂陷入过青春期叛逆的泥淖,他偶尔也会和母亲发生争执,想和同学出去吹吹风,但却遭母亲厉声制止。

  久而久之,李嗣镕也放弃了与母亲的这种对抗,他知道母亲是对的,“那段时间,我年纪小,不太懂事。”

  即便如此,但凡要出门,他的自持能力也是能让母亲放心的。每次和同学聚会,他都会早早回家,因为他不想影响第二天的训练;也从不抽烟和喝酒。

  他对自己的交友圈非常满意,“我身边的朋友都非常成熟,我们在一起玩很理性。”他理解了中文里“人以群分”的含义。

  李嗣镕所在的梯队每年都会淘汰部分队员,看着身边原本天赋不错的队友因自身原因落伍而离队,他会更珍惜自己当下所拥有的。

  李嗣镕时常对自己说:“作为职业选手,如果不职业,就没有人能帮得了你。”

  他的职业素养不仅是在训练中,也体现在饮食上。

  李嗣镕透露,这几年,家里每天都会准备两套菜品。这是因为,在进行过俱乐部的学习后,他开始明白餐桌上的一些菜“不是运动员该吃的。”

  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汲取营养,家庭的餐桌上形成了“两派”。李嗣镕自己单独吃西餐;而母亲与姐姐,仍是像以前一样吃中餐。

  张冬梅为此“抱怨”道,“我都被聪聪逼得要学做西餐。”

  为了不让母亲过于劳累,李嗣镕开始自己学做西餐。

  沙拉、意大利面、鱼肉。他最擅长做的是当地人爱吃的卷饼,包上蔬菜与鸡肉,往嘴里一塞,很健康。

  张冬梅偶尔也想换换口味,尝几口儿子做的卷饼,她会惊讶儿子的厨艺,竖起大拇指。

  改变饮食结构后,效果很明显,李嗣镕在身体素质上受益匪浅,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额外的体能加练,他也逐渐不再担心球场上凶狠的身体对抗。

  “刚到海牙来的时候,我在训练时感觉身体跟不上。以前没注意饮食结构,现在注意了,马上感觉不一样。现在我的肌肉线条都是标准运动员类型的,在身体对抗上也不会输给别人。”

  海牙俱乐部国际部总监季履岗透露:“一般来说,因为人种的不同,和欧洲孩子比起来,中国选手的身体发育会慢一点。

  但李嗣镕的身体素质和海牙俱乐部其他选手相比并不差,甚至算好的,他的速度、爆发力都是最好的几个之一。”

  如果当时选择留在国内读书,李嗣镕也许会经历中考、高考以及各种小型考试,在进入职场前等待他的是成千上百次的考验。

  来到海牙踢球,他的战场转移到了球场,每一天都是筛选,都会决定他最终能否留队、晋升。

  记忆中的一鳞半爪中,在刚来海牙踢球时,一支队伍里有16个小伙伴,现在和他一起与海牙俱乐部签约的只剩下了2个人。

  在与好友聚会时,他并非是占据C位的那个人,但在球场上,他希望努力成为核心队员。

  “留在梯队的可能性就会变大,要有竞争意识,因为大家都在竞争一个位置。”

  同时,他也知道足球是团体项目,光自己做好,还不能保证胜利。

  队友没表现好,球队输球了,他情绪低落,但从不会抱怨队友的失误。他会反复看几遍比赛视频,然后与教练交流一些关键点。

  04 受伤

  2020年,其实是对李嗣镕成长打击最重的一年。他经历了好友的离世,在3个月中做了2次手术。

  张冬梅回忆,儿子做的第一个手术是小型手术,第二个对他的影响更明显,伤在了十字韧带上。

膝盖术后的李嗣镕膝盖术后的李嗣镕  

  李嗣镕记得,在手术前,主刀医生对他说,他做过好多次同样类型的手术,很有把握。

  李嗣镕承认,刚听到要做手术的消息时,他会不免担忧,“如果恢复不好怎么办?”那段时间,他心情跌到了谷底,也影响了家人的情绪。

  好在,手术很成功。不过手术后李嗣镕需要很长一段恢复时间,他又开始担忧赶不上队伍的进度。

  张冬梅宽慰他,“如果你坚定训练,就肯定能赶得上。”儿子照做了。

  一年的康复训练很辛苦,李嗣镕每周都要从周一到周五都往返海牙与阿姆斯特丹之间,来回4个小时。

  他在康复训练中想到要用拍视频的方式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得到了父母的赞同。

  李嗣镕说,他一方面想给自己留一个回忆;另一方面,也是想让同样受伤的人看到怎样去康复。

医生为李嗣镕进行康复治疗医生为李嗣镕进行康复治疗  

  “他想激励和他有同样受伤经历的人。”张冬梅对新浪体育说道。

  这个海外足球妈妈惊喜地发现,整个康复过程潜移默化地对儿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见证了儿子的成长。

  “在康复中心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作人员、运动员接触交流,这个过程让他成熟了很多,完全融入了当地的人文体系。”

  她还发现了儿子的一个改变,“他现在和别人的交流接触都是西式的,一见面就一个拥抱。”

  因为疫情,荷兰联赛从去年2、3月份就开始暂停,青年联赛直到现在也没有重启。李嗣镕知道队友与自己的境遇差不多,也是无球可踢。

  这也让李嗣镕在康复的道路上,有了稳扎稳打的打算。

李嗣镕开始有球训练李嗣镕开始有球训练  

  李嗣镕也对新浪体育回忆起了几天前训练的情景,“当时刚回来,也想表现,因为面对的是新的教练。我就在场上放开跑,训练后回到车上直喘气,头也疼。回到家洗完澡直接就睡着了。身体一下子没能适应,不太舒服,还会出现抽筋的情况。”

  但他喜欢这种从辛苦训练中积攒力量的感觉,因为每一次训练后的瘫倒在地,都能悄然兑换成点滴的进步。

  李嗣镕甚至和母亲吹牛,“妈妈,你看我一年没练,也没比队友差到哪里去。”

  张冬梅听后则立马开始敲打有点飘飘然的儿子:“你别这么说,你的队友没有比赛踢已经磨得心里很难受了。你现在属于兴奋期,终于能够回到球场了。”

术后和队友一起训练的李嗣镕术后和队友一起训练的李嗣镕 

  数据显示李嗣镕的恢复情况确实不错。

  在2月21日接受新浪体育采访前,李嗣镕刚完成了一次训练的评估。训练后,父亲李明很快将数据和教练的回馈告诉了儿子。

  李明的这则信息是这么写的:“Sam结束了第一次测试训练,教练评价还不错,训练认真,沟通顺畅,上升空间很大,在灵活性和对球的控制方面都做得不错。”

  在电话那头,李嗣镕是笑着将这段好消息念给新浪体育听的。

  张冬梅也时刻关注着儿子康复的各种数据与评估,她对新浪体育透露,Sam回队训练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从医生与康复中心两处得知的信息,Sam在康复每个阶段的评估数据都非常好,“在训练时,和队友发生碰撞已经没有问题了。”

  如今,已经正式与俱乐部签约,李嗣镕所面临的课题是如何尽快地晋升到一队,他坦言感到了一丝压力。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把自己的状态恢复到受伤前的程度。”

  05 界杯

  随着李嗣镕“出圈”,一些球迷也对他的签约道出了不同看法,比如一小部分球迷认为海牙俱乐部是100%中资投入,这是否会和李嗣镕签约有一定关系?

  对此,季履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海牙俱乐部确实愿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来踢球。但前提是,俱乐部股东在技术层面不会给球队下命令,说必须要让谁谁谁出场,这在足球行业里行不通,荷兰人也不会接受这种方式。”

  “李嗣镕在海牙俱乐部这几年的表现也让荷兰人看到,中国选手能踢好球,不比国外选手差,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他们也愿意配合股东的愿景。”

  事实上,在这份合约签订的两年前,李嗣镕已经与俱乐部签订过一份青训合同。这是为了防止条件好的后备人才被豪门俱乐部挖走。这也证明了李嗣镕早已在俱乐部意向名单之内。

  “签订青训合同后,俱乐部会给选手生活和交通补贴,有几百元的工资,到了18岁以后,再签订职业合同,比青训工资要高,保障更好。”

  在签订这份合同后,李嗣镕顺利地进入了海牙俱乐部U21名单,今年夏天这支队伍就将参加集训,之后便征战联赛。

  U21联赛有8支队伍。

  季履岗介绍,海牙俱乐部一队与U21队之间并没有设置预备队,也就是说,只要李嗣镕实力到达要求,就能进入一队,参加荷甲联赛。

  目前来看,海牙俱乐部在荷甲联赛中处于保级区,有降级的风险。

  但因为海牙是荷兰的第三大城市,而海牙是这座城市里唯一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队,已经拥有100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积淀。

  所以,季履岗认为,“即便降级了,海牙俱乐部还是会很快地回到荷甲联赛中的。”

  李明曾与季履岗谈论过儿子何时能够进入一队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一名足球运动员需要在球场上踢满1万个小时的比赛,才能到达成熟的水准。

  李嗣镕练球时间较晚,从家长的角度,李明不希望儿子很快冒头,拔苗助长。     

李嗣镕与父亲李明李嗣镕与父亲李明  

  季履岗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我们俱乐部也认为李嗣镕现在年轻,实力和经验上还有很大的空间,不能说因为媒体关注、粉丝关注就让他到一队、让他踢荷甲联赛。我们希望长期培养他,好好培养他,不能着急。”

  李嗣镕对此表示理解,他说:“我爸爸说,他在荷兰陪我训练那段时间,帮助他学到很多新的足球理念。他觉得每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涌现的荷兰籍球星,都是技术全面的,能在每一个联赛中站稳脚跟。”

  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期待。

  回到父亲李明那个职业生涯永远的痛。

  李嗣镕记得,父亲落选世界杯的故事是奶奶告诉他的。后来,他搜索到了相关的新闻视频,看到了父亲在回到家乡大连机场后与家人相拥而泣。

李明无缘世界杯回到大连后与家人相拥而泣李明无缘世界杯回到大连后与家人相拥而泣  

  在李嗣镕的理解里,奶奶至今对这件事情仍然耿耿于怀,倒是父亲早已释然了。

  “我知道爸爸回到家第二天后就去训练,后来自费去世界杯现场看比赛。”他被父亲的精神所感动。

  在此之前,李嗣镕已经对许多媒体表态,自己的目标就是以后想进国家队,参加世界杯。

  新浪体育问道:“你是否想帮助父亲完成没有实现的心愿?”

  他疏朗一笑,回答出人意料,但也见实诚,“这个我倒没有想过,我就是想参加世界杯。”

  张冬梅在一旁也笑道,“聪聪就是这样,他有什么说什么,想法很单纯。”

  (董正翔)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