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中超老字号扼杀摇篮里 希望一刀切不是真的

不要把中超老字号扼杀摇篮里 希望一刀切不是真的
2020年12月03日 14:01 国内足球综合

  稿件来源:丰二 一九八四丰臻

  图:青岛海牛早没了,但河南建业一直在。

  中超俱乐部名称中性化这个事已经板上钉钉,具体看各家怎么改。职业俱乐部的名字是俱乐部的第一形象,名字还是很重要的。

  一直不太喜欢恒大这个名字,不太喜欢两个字都是形容词的俱乐部名字。中国企业偏喜欢形容词。万达、实德、全兴。广州恒久巨大足球俱乐部。石家庄永远昌盛足球俱乐部。

  泰达,安宁、通达。富力,富有、强劲有力。武汉卓尔,卓尔不凡。虽然都是朴素的盛世愿景。

  一个物件你给它取个名字,还是得成一个名词。比如你得叫“风扇”,不能叫“转得飞快”。广州转得飞快俱乐部?

  汉字语境里,日本一些球队的名字还可以。鸟栖沙岩、湘南海洋、清水鼓动、甲府风林、磐田喜悦、大宫松鼠、新泻天鹅、山形山神、京都不死鸟、德岛漩涡。不是清一色的FC。各地特色都出来了。

  韩国球队要么是地名FC,如大邱FC、首尔FC,要么是企业冠名,全北现代、水原三星,浦项制铁,不如J联赛球队骚气。

  可是话又说回来,工业文化和商业文化本来也是文化,企业直接冠名也没什么,坚持了二三十年,已成一个足球品牌,它实际上已经中性。

  当然了,韩国这几家俱乐部的名字里有一个前提:小城、大厂、投入理性稳定,安全感很足。

  全北现代作为韩国足坛头牌,年投入比一支中甲保级队还低,只要投资方现代汽车还在全球继续卖,这家俱乐部就能一直轻松运营下去,股东不用换。

  中国足球情况的确特殊:

  一、投入太高,以至于没有什么安全感,再大的企业也好难持续每年10个亿的净投入,俱乐部很容易变成负资产。

  二、足球被搞成了个投机的事,俱乐部股东经常换,每次换了股东就改一个名字,俱乐部无品牌文化积累可言。

  三、中超俱乐部投资方企业背景单调,以房地产企业为主,其它行业甚少介入,略像企业联赛,房产行业属性甚至超过足球属性。

  中超俱乐部中性化的背后有一套严格的限薪政策为其铺路。俱乐部单方面投入得以大幅缩减,投资方对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也就不会设什么阻力了。否则每年投10亿,自己企业品牌还得不到宣传,图啥。

  俱乐部名称中性化肯定有好处,长远看可以让俱乐部品牌有更独立的运营空间,方便直接进入市场,慢慢减少对母公司的依赖。

  但改名的前提是新名字有助于进行社区推广、增强球队对于城市的归属感以及球迷对于球队的归属感,如果改了之后适得其反,品牌价值从零开始,不如不改。

  不能因欧洲球队都是中性名字你也强求中性名字。人家一百年前上车的,你现在上车,肯定不是简单复制就可。

  一些中超俱乐部改名已经引发巨大争议。以河南建业为例。按照足协最新的一刀切政策,建业肯定要去掉了。

  建业固然是一家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的河南企业,但很多人其实不太清楚这一点,反而更熟知建业足球队。建业在中国足坛已经存活二十多年。你改,改成啥更合适呢。河南中原足球俱乐部?怪怪的。河南什么俱乐部都怪。因为建业已经深入人心。

  图:对中国足球而言,国安已经高于北京。

  最可惜国安。

  北京国安,从来不喊北京队,只喊国安队。前几天问隔壁部门一位跑电影的不看足球的年轻记者,听说过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吗,她说没听说过上海申花,但听说过北京国安。以此说明,北京国安这个词还是出圈了。

  北京国安所有的品牌建设都是围绕国安二字,比如他们今年新创的一个公益品牌叫“关心”,谐音“guoan心”。以后不叫北京国安,球迷在工体喊的口号“国安国安北京国安”也要改?经典队歌《国安永远争第一》也要改?

  队名中性化的目的是方便历史传承、长远打造百年俱乐部。形象上早已经实现中性化的北京国安离百年俱乐部只差72年了,现在又要换个新名字重新开始,真的没有必要。申花亦然。听说足协最新的决策是一刀切,连申花都要改。希望不是真的。

  不该改的就不要改,该改的就争取改个好听的名字。就怕改与不改都不如意。

  汉语文化如此美妙,翻译过来的名字往往很带感,自己取个好名字就很难。除了申花,历史记忆中的好名字也没几个了。

  甘肃天马、陕西浐灞、江苏舜天、上海东亚,一时半会儿再也想不起来。

  现在大家都要改名,就改好点。但这事我还挺悲观的,条条框框多,顾忌多,总觉得投资人定名字的时候还会出一些幺蛾子。

  重庆解放足球俱乐部?武汉长江足球俱乐部?上海工人足球俱乐部?广东岭南足球俱乐部?石家庄铁路足球俱乐部?河北燕赵足球俱乐部?别硬整一堆动物就行,什么华南虎,华南虎都快灭绝了还华南虎。

国安建业中超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