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刘翔被储存的青春期

2015年04月10日11:25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延宕数日的刘翔即将退役的消息一出,知名体育记者严小琰便在朋友圈感言:我的青春期结束了。对于经历了刘翔成长全过程的严来说,刘翔确实是她怒放青春的所有见证。不过这种真诚的言语在针对刘翔的话语体系中缺乏市场,很快就有人注释道:恭喜,你的青春期延长了好久。

  这就是国人对于刘翔的真实心态:既崇高又滑稽,既励志又戏谑。以我和刘翔有限的交往,如果他存在青春期的话,应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它属于年轻人这个特定的群体,他顽皮、时尚、张狂、率性。可惜刘翔的这种真性情并没有保鲜期,当这个自来水厂工人的后代过渡到巨星阶段,那张怒放的搞怪的长着青春痘的脸庞,被一张精于修饰的脸所取代,精准、崇高、老于世故,用空洞的傲慢来对付周遭的一切。

  我和刘翔的第一次接触是在2003年的城运会。在长沙某处宾馆,我们有了3个小时的直接对话。那是我最为愉悦的采访经历,作为编辑第一次直面大牌,而彼时的他也刚刚摘得世界锦标赛铜牌。双方的谈话夹杂着搞怪,以及所谓的猛料,“你相信史冬鹏真的比我小”,“耐克这种大牌竟然邀请我为他们的专卖店代言”云云。

  只可惜第二天当我如约去给他送报时,才发现他的团队已经下达封口令。我们只能通过门缝进行了简短的对话。

  在我看来,那道门构成了刘翔真实处境的隐喻。在之后的很多公开场合,我和他已经缺乏平等沟通的可能。他的目光缥缈,语言空洞而精致,有一种俯瞰众生的优越感。

  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刘翔延迟退役行程,排除可能存在的组织需要、广告绑架等因素,在内心他必然对这个曾给过无数荣誉和伤痛的体制充满了眷念。这是一种他得心应手的模式:除了对本我成绩的突破,关键时刻,自己只要设计几个表演动作,即兴来几句格言警句,一切都有团队来安排。

  喜欢说“随便玩玩”的刘翔,内心深处是否有东山再起、希望通过成绩来平息所有猜测甚至中伤的欲望?我们无从知晓,也没有兴趣探究。因为在经历无数次跌宕起伏的戏剧性事件之后,刘翔和他的团队,或出于高层的旨意,或出于公关形象的考量,甚至广告商的压力,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辩解。或者说,他选择了相信这个体系,可以让一切烟消云散。在过往发生的重大体育事件中,这种“沉默体”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在社交媒体如此凶猛的今天,刘翔却存在着严重的误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众会转而寻求对一切细节的探究,以及娱乐化的解读,正如对中国足球那样。而随着有娱乐背景的妻子葛天的加入,各种戏剧性的读本开始充斥每个角落。

  客观来说,选择退役,意味着刘翔和以往的决裂和告别,开始重新挖掘本我。我比较关注的,是牢固地附着在这个门(也就是举国体制)上的刘翔,在摆脱自身的光环和羁绊之后,能否依然具有和姚明、李娜等超级巨星平等对话的权力?他能否保持自己当初青春期的奋进姿态,再有大的作为?

  至少如下两个指标,是他需要适应并遵循的:

  首先是出色的学习能力。这是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技巧,也是姚明和李娜能够在退役之后延续巨大影响力的重要原因。李娜曾在运动中途学习和充电,此举也成为她事业版图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此后她开始不断学习并适应国际规则,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行为及团队建设中,从而一步步赢取世界级的影响力。姚明更不用说,无论是适应NBA规则,还是打造世界级的姚之队,小巨人在各种身份间随意切换,顺风顺水。对于刘翔来说,一支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队伍让他在众多事件中丢了不少分,自身的综合素质体现得并不明显。当然,作为情商极为拔尖的运动员,要适应这一切应该不难,关键是能否重新回到虚心的状态。我的朋友冬日娜说,他第一次参加世青赛时,曾对着央视镜头吐槽当地糟糕的饮食及环境,结果引来很多议论。等到第二次,他的言谈举止变得成熟稳重。又比如他第一次尝试解说全国田径锦标赛,在适应解说语言方面尤为出色,轻松而富有思考,调皮而幽默。

  其次是在社会公众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履行榜样的力量,这是社会名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李娜在这方面的创建并不多,某些时候,她是以一股破坏力或者说反对者的身份出现,来倒逼举国体制改良对自己的管理。而她和金花们对于青少年的持续关注和敦促,也促使中国网球项目没有能出现断档。姚明自不用说,前不久“两会”中关于校园体育的联合提名,以及他在不同场合针对体育改革的议论,显示了他的领袖气质和体育产业的深邃思考。而身为俱乐部老板的他,敢于在球员转会等问题上上书直言,逆强大的中国篮协的龙须,确实让人点赞。从长远来说,他确实将推进中国职业体育改革的进程。

  在这方面,长期身处体制内的刘翔,其建树并不多。很多情况下,他是以体制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出现,缺少批判性思考。当了8年的政协委员,刘翔依然停留在运动员式的思维。在他有据可考的提案中(大部分时间请假或者无提案),关于教练员的有效保障、田径为全民健身服务,以及提高运动员文化素质等,虽然有一定针对性,但缺乏深度和建设性。

  在社会转型期,田径这个项目如何进行巨大的裂变,中国体育人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严肃命题。至少目前,我们看不到答案。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由于刘翔的离去,以往一票难求的田径场、红红火火的田径赛事,已经变得冷冷清清。

  他们,在执拗地等待下一个刘翔的到来。但,可能永远都等不到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刘翔 退役 田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