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乒乓球放弃国球虚名才能走向市场

2015年03月25日10:45   体育专栏  作者:杨华  

  命如五鼓衔山月,气似三更油尽灯。属于乒乓球的光荣岁月一去不复返,“国球”的头衔对于中国乒乓球发展来说,不再是炫耀资本,而是沉重负担。——乒乓球长期强调政治意义和思想建设,违背了体育本身的纯粹性和市场本身的开放性,以至于上赛季“裸奔”的乒超被迫挂牌自救。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古人又云,名不副实者招尤,忝居高位者得咎。乒乓球在特殊时期被推上历史前台,可谓根红苗正、可谓体坛榜样。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神化乒乓球的风潮早已消歇,人们开始厌烦国乒的自我优越感——春晚小品口误事件,绝大多数人都站在国乒对立面,就是受够了他们趾高气扬拿“国球”二字压人的行径。

  中国体育史上最幸运的项目就是乒乓球。乒乓球原本并不受国人待见,抗战之前的全运会从未设该项目,1935年全国普查,乒球受欢迎程度甚至排名跳绳、盖房子之后……新中国建立后各种因缘际会,乒乓球才开始“又红又专”。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如果不是国家领袖和民众对于冠军荣誉的强烈渴望;如果不是容国团为新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如果不是国际乒联对华友好,是唯一不搞“两个中国”的单项体育组织;如果不是美国只能通过乒乓球外交对华表达恭维和亲善,乒乓球怎么可能攀升到国球地位?

  乒乓球一切以“为国争光”为核心,所以乒超联赛就沦为了国家队的附庸,没有任何权威性和号召力可言。国手们利用这段时间敷衍、调整和养伤,他们知道得到刘国梁的好感,比得到俱乐部的好感重要得多——分房子领奖金还要靠奥运会啊!圈内人都清楚,弱化国乒才能强化联赛,摆脱管制才能刺激市场,可惜既得利益者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胸襟,就像“养狼计划”只是装腔作势一样。

  中国乒协新赛季为乒超公开招商,设定的单赛季打包总代理费是3000万(很有可能无人接手继续“裸奔”),而平安集团仅仅冠名费一年就要支付中超1.5亿,李宁公司则是5年20亿赞助CBA,相比之下,乒超确实太寒酸了。乒超根本无法实现盈利,因为他们要自掏腰包推广,央视转播一场乒超,乒协至少要花费50万。——而如今的中央政策和百姓声音,都不支持江和平继续把CCTV5变成“乒乓球台”了。

  世界级的运动水平,乡镇级的市场运作。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乒超的困境:“乒超联赛场均观众1000多人,但球票一般也就二三十块。俱乐部没有回报,久而久之心灰意冷,所以我们必须丰富联赛现场展示形式,加强赛事的娱乐化、趣味化。”然而,时刻保持政治正确,时刻贯彻上级意旨、时刻遵循金牌至上的国球,完成欢乐、有趣的蜕变又谈何容易!

  前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直言中国球员不够“活泼可爱”,球员们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好不容易涌现了桀骜不驯的“藏獒”张继科,却也被教练组敲打掉不少野性。国乒球员要提高个人品牌形象,就要会打扮、学外语、说真话、做实事、培养气质、挖掘魅力,否则100个冠军也没一个福原爱亲和力高。

  可以说,正是“国球”的盛名堵死了乒乓球职业化的出路,僵化死板的管理、紧张机械的训练,让乒超赛事不可能打造出节日氛围。只有放弃国球称号、收起严肃面目,才能使乒乓球恢复“游戏球”的本质,在比赛的互动性、趣味性上狠下功夫。

  盖茨、巴菲特都是乒乓球票友,他们看重的是乒乓球的娱乐休闲属性,而非竞技对抗属性。要想看惨烈的史诗对决,要想看和平年代的战争,美国富豪的首选当然是NFL橄榄球,NHL冰球,乒乓球格局实在太小了。所以,乒超不应该是国家队的练兵场和选拔赛,而是要有更多即兴表演、更多花样技巧,到时候说不定盖茨、巴菲特开心了,会投资几千万美刀呢!

  我们已经不需要徐寅生重扣星野的12大板提振民族士气,而是需要乒超联赛杂耍般的12大板愉悦观众眼球。

  大公体育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乒乓球 国球 乒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