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民族精神,扛奥运大梁。
这是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成功之后,著名书法家都本基先生题写给何振梁主席的一幅“嵌名联”。
只是何老一直不愿独享申办奥运成功的荣耀,无论在他的《何振梁申奥日记》里,还是在奥林匹克文化的各种论坛上,何老总是强调“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中国体育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北京奥申委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全国人民的真心支持……”。
2015年的1月4日,何老走了,所以要把这幅“嵌名联”再写出来,缅怀何振梁主席。写完这句就不再讲高大上的赞美话了,因为何老不喜欢突出个人,还是写一些接地气的,有生活气息的小事来纪念何老。
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是只有23岁的何振梁第一次以翻译的身份参加奥运会。何老生前谈起那届奥运会的记忆,居然是“旅途”。他说飞机是从蒙古国绕过去的,起起降降了七八次才到达赫尔辛基,呵呵,那时年轻不害怕。
1980年,何振梁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参加了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季奥运会。以至他后来总是提醒我:“记住了,自从1979年国际奥委会在名古屋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益以后,中国代表团再次出现在奥运赛场的准确提法应该是从参加1980年的冬奥会开始,而不是1984年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我在亚组委广播电视委员会工作,当时何振梁同志是亚组委的副主席。由于和我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何真是何振梁同志的女儿,使得我们这批年轻人能够当面“何主任”,背后“咱爸”般的没大没小。也正是因为与何老有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接触,因此更能够切身感受到何老对国家,对奥林匹克事业的极度忠诚,感受到何老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教育传播的执着精神。
1993年9月,北京在蒙特卡洛第一次申办奥运会的前夕,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突然把一份报纸放在了何振梁面前。报纸的标题大意是“北京奥申委官员讲:如果美国以人权问题反对北京申奥,中国将抵制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萨马兰奇主席在这个标题前面写了“He ?”,希望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解释。
何老认为这是犯了申办奥运大忌,如果因为美国反对中国申办奥运会我们就抵制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这是严重违背《奥林匹克宪章》的。于是,何老以中国奥委会主席的身份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际奥委会承诺无论申办结果如何,中国都将派代表团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来何老也承认,在维护国家主权,尊重《奥林匹克宪章》的申办工作中,可能会得罪一些朋友,无意中伤害一些有爱国主义热情而忽略奥林匹克精神的同志。但得罪人也必须这样做,否则中国就不能真正的融入奥林匹克国际大家庭中去。
那次申办输给悉尼之后,何振梁回到饭店后躺在浴缸里嚎啕大哭。但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维护与坚持,为中国北京继续申办奥运会赢得了先机。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我在向何老祝贺、问候、感慨的同时提出:能把您的申奥演说词给我收藏吗?何老说“把最标准的中文版给你吧”,并签上“何振梁”三个字。我一直认为这是一篇极其精彩的演说词,应该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课本。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何振梁把一生献给奥林匹克事业最好的一篇载入史册的文件。
“主席先生、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
无论你们今天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
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可以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将近50年前,我第一次参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那是在赫尔辛基。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奥运精神。和祖国的许多同胞一样,我认为奥林匹克价值理念具有普遍意义,奥林匹克圣火照亮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在我的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来中国,让我的男女同胞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理想永恒的魅力。
选择北京,你们将在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将奥运会带到拥有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让十亿人民有机会用他们的创造力和奉献精神为奥林匹克运动服务。
你们所传达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
如果你们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亲爱的同事们,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七年之后,北京将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谢谢!”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开始传递那天,已经离世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朗诵了这篇演说词。
2009年12月29日,何振梁主席80岁生日从国际奥委会退休那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又朗诵了这篇演说词。
2013年11月20日,来北京向习近平主席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奖章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也专程到医院看望何振梁主席。何老对巴赫说:“北京-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的人民支持”。
何振梁主席是1929年12月29日生人,巴赫主席是1953年12月29日生人。由于他们俩生日是一天,所以每年12月29日他们都幽默的互赠生日礼物。那天何老对巴赫说中国的“马年”快到了,送给巴赫一匹中国的陶瓷雕塑“马”,祝巴赫主席上任马到成功。
2014年12月初,我去医院看望何老,并将手机微信中的“2022年冬奥申委宣传片”给何老看。身边的护士马超问何老“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能成功吗”?一向讲话曼斯条理、温文尔雅的何老突然大声说“申办奥运,一定成功”。
这是我听到何老说的最后一句话。
2015年1月4日下午4点01分,收到何老儿子何阳的短信:“我父亲于1月4日下午3时50分去世。何阳”。
何老说他喜欢阳光,所以儿子叫何阳,他追求真理,因此女儿叫何真。
何振梁主席走了,但他留下的奥林匹克精神永存。今天再看“振民族精神,扛奥运大梁”这幅对联,何老当之无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