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雾霾会杀死中国室外运动的未来

2014年10月14日10:16   体育专栏  作者:杨华  

  也许是巴西足协、阿根廷足协没有发放雾霾补贴,两国球员在鸟巢南美超级德比之前怨声载道,罗比尼奥痛斥:“嗓子难受,呼吸困难,像吸入了浓烟”,他是想在大罗、卡卡之后,争取接拍金嗓子喉宝广告的第三版吗?而刚刚将签名球衣赠送给习主席的梅西,则念及中阿友谊,没有将训练呕吐归罪于恶劣天气。

  中国北部地区的空气污染类型能使当地居民平均寿命至少缩减五年,欧美专门发明了“空气末日”(airpocalypse)这个词汇,在空气末日长期从事户外锻炼,加剧污染颗粒的吸入,无异于变相自杀。PM2.5微粒直接侵入血液,难以被身体代谢,吸多少落多少不可逆转。

  清华大学人体运动专家陈小平表示,雾霾天气下,一切运动都不适合,“除了将运动移至室内,可以稍微减缓雾霾对人体的影响外,没有任何办法。”篮球尚可在室内场馆进行,雾霾对于全民足球推广的打击是致命的(严格说来,室内足球和室外足球完全是两种运动)。如果巴阿大战当晚空气污染达到红色预警,国际足联完全有理由以“伤害身体健康”为由介入,只是FIFA不愿意触怒崛起的中国罢了。

  著名的“鸡汤熬制家”于丹老师曾写道:“天昏地暗一座北京城,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不去跟它较劲。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类似于义和团“把愚昧当武器”鼓吹刀枪不入,于丹式精神防护是不存在的,倒是人人都可能沦为人肉净化器。

  阿根廷《民族报》指出,北京一年只有20个真正的蓝天。PM2.5肆虐严重殃及中国室外运动的开展,无数跑步爱好者、足球爱好者纠结犯愁,他们把跑步、足球视为第二生命,但为了维护好第一生命,不得不断送第二生命。亚非拉足球的发展史警示我们,贫穷、落后、腐朽、专制都不能杀死足球,但严重而持久的雾霾确实对足球运动是一种戕害。

  在京津冀地区,最励志的运动故事通常都带有悲剧色彩——某某某每天坚持晨练,风雨无阻,寒暑不辍,两年后,患上了哮喘病和慢性支气管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高浓度PM2.5会增加罹患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癌的风险,甚至影响整个地区的生殖健康和生命质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美国、英国“挑事”建议运动员戴面具出席奥运,当时国内舆论纷纷炮轰美英敌对势力“丑化北京,抹黑奥运”。而现在,国人自己都开始大面积抢购PM2.5专用口罩了,不过,这种口罩只能阻挡50%左右的有害颗粒。

  马拉松传奇巨星格布雷西拉西耶忌惮北京的沙尘暴和雾霾天,而放弃了2008年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事后他坦言,没想到北京在奥运期间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后悔拒绝参赛。可能令他更没想到的是,奥运后北京一夜回到解放前,“蓝天指数”创下更恐怖的历史新低。体育确实具备改变世界的力量,至少某个阶段效果显著,从这个角度讲,大家没理由反对北京申办冬奥会。

  更令人沮丧的是,英国治理雾霾花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经济增长和污染控制之间达成某种平衡——雾霾是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中国面临的形势可能比当时的英国更严峻。北京市环科院院长潘涛发表前瞻性讲话《北京空气质量有望在2030年达标》,潘院长真是一位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资深专家。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雾霾天气无法根除,这也就意味着体育运动的潜在危害持续存在,中国人不得不远离足球等室外运动,如于丹所言“关上门窗”。或者,空气并不新鲜的健身房会成为运动爱好者的避难所,中国人只能放心大胆地从事被国际主流体育抛弃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室内项目。讽刺的是,乒乓球、羽毛球的发轫和普及,也要归功于英国多风多雨多雾霾的糟糕天气。

  雾霾可能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人造环境灾难。如果说食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特供渠道加以规避,孙杨、林丹那个级别的运动员,绝对不会像老百姓一样饱受瘦肉精、地沟油毒害。但雾霾谁都逃不掉,只要你还想继续呼吸。——“体育课上自习吧”,这句话出现的频率将会越来越高,校园体育除了应试教育的挤压,还要再加上雾霾的干扰。

  感谢一阵风驱散了鸟巢巴阿大战的雾霾,不然的话——在一片迷茫里路易斯的长传能找到内马尔吗?梅西会不会因霾毒攻心呕吐不止离场?买低价票的同学们,大概只能听比赛了吧?幸亏世界杯冠军德国队(微博)没有驾临,否则当帅男教练勒夫抠出一堆黑黑的鼻屎,岂不有损我泱泱大国形象!

  南美双雄吃了北京的霾,赚了北京的钱,有失有得,拍拍屁股走人。剩下的是全民体育的凄凉、无奈和彷徨——怎样拯救中国室外运动?怎样拯救中国足球?难道孩子们只能躲在家打电竞,玩桌游了?

  大公体育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室外运动 雾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