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杨旺:张继科“狼性”去哪儿了?

2014年05月12日09:35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我有话说(1,031人参与)

  “信不信你会上头条?”

  这是东京世乒赛男团半决赛后,国乒主帅刘国梁对张继科的一句戏言。刘的本意,是想通过这种独特的心理调节手段,来帮助弟子找回当初的狂野不驯和激情四溢。谁料成一语成谶。第二天,中国队高举斯韦思林杯和张继科郁郁寡欢的镜头,无一例外登上了各媒体的头条。

  一种所谓“团体赛恐惧症”,开始光顾这位26岁的大满贯得主,并呈现如下症候:过去三年,他三次在团体赛中连续丢分。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半决赛输给了波尔;2013年世界杯决赛,他负于中华台北小将陈建安;2014年的这次,他又输给德国二号主将奥恰洛夫。此外,他还是十年以来第一位惨遭对手横扫的男乒国手。

  赛后,不论功臣马龙还是刘国梁,都在反复强调他仍是核心,仍是值得仰仗的大将。但是,礼节性的恭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在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当下,国家队近乎严苛的要求和自我阉割,可能会让张继科失去带头大哥的位置,甚至受到边缘化。这一点,有点类似他的2010年。

  “那时候每场球被淘汰,就没比赛可打了,心情始终处于压抑和高度紧张中。”张继科曾对我回忆。这个信奉摇滚精神,酷爱速度感的山东青年,内心深处有着极强的焦虑感和危机意识。这话总焦虑,既来自于国乒近乎残酷的竞争机制,管理手段(他曾有被国家队“退货”的经历),还源自那个执拗父亲的坚守。在意识到张继科的运动天赋之后,乒乓球业余发烧友张传铭辞去了国企的铁饭碗,毅然带着儿子走上乒乓的艰辛路。粗暴(经常打骂)、偏执(他曾记下了十几万字的训练日志),魔鬼式训练(六年时间继科只休息了六天),他和其他“鹰爸”何其相似。

  或许由于压抑,所以渴望上位;因为执拗,所以桀骜。当传说中的机会降临时,张继科选择了近乎搏命的状态:2010年,他抓住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王皓三秒钟的犹豫,成为中乒队史上惟一参加过男团决赛的非世界冠军成员;2011年的鹿特丹,他成为16年来首次参加世乒赛单打便夺冠的运动员;2012年,他成为伦敦奥运会单打冠军成员。叛逆→算计→渴望上位→抓住机遇→成功,张继科的成功方程式背后隐约可见林丹的影子。

  同为国球队伍的领军人物,张继科和林丹的共通之处还不止于此:他们都时尚、叛逆,都对成功充满了设计感和天才的灵感——他们赛后的庆祝动作、纹身,都会成为媒体的焦点。他们分别被投射在两个富有传奇性的名字上,即C罗和梅西。这两个绰号也构成了一种隐喻和期盼:在这个中国体育男神和巨星缺位的时代,他们理应找到自己的坐标。

  但事实是,在斩获“大满贯”之后,两人的职业履历却出现了分野:

  在羽毛球队,林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自由度。总教练李永波为他耐心打点着一切,包括他和主管教练吉新鹏产生摩擦时会安排后者离开,包括允许他适度的单飞,以及在享受两个悠长的假期后归来——一次247天,另一次八个月。结果显见,林丹的传奇表演得以延续,还顺便在赛场外诠释着自己的天才灵感:客串记者,参加综艺节目,飙车,办咖啡屋,创立服装品牌,写自传,拍写真……

  张继科呢?他必须继续面对各项严苛的制度,像新人一样接受王皓、马龙、樊振东一轮轮的挑战,而他的核心地位已经被马龙分享。因为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即便连马琳、王励勤这样的带头大哥,都必须低调、勤勉,自我要求严苛等。就连他们的恋爱,都只能处于半地下状态。他们不得以个人名义出席商业活动,一切活动都只能以团队为单元。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他们的一切都和金牌有关,和政治相捆绑。在他们每个天价的广告合同后面,往往都会有省级高官的博弈。

  “在这里,我的错误会被放大,好在我比较吃激将法。批评越大,反弹也会越大。”如今的张继科,试图为这一切辩解。但是,其中传递出的无奈情绪却很明显,他也承认,“自己已经成为所有人的靶子。”

  严酷的队规,犯错后暴风骤雨的批评,束缚了张继科天才的灵感和想象力。团队比赛中的接连告负,则让他彻底撕扯下叛逆的标签,在央视面前庄重的向全国人民道歉。等着那些充满野性和激情的撕裂球衣的动作,也被解读为对对手不尊重时,他便彻底进入到体制内的笼子里。

  于是,当“Mr张”只能收起纹身和健硕的肌肉,系上领结,穿上燕尾服,用山东郊区口音发出低沉的英文时,那些属于他的激情、叛逆、野性……开始无声无息地沦陷:沦陷在金牌的诉求中,沦陷在责任包裹的外壳里,沦陷在所谓“贵族”的血液里,沦陷在人们滔天的口水中。

  重新放逐,抑或一飞冲天,注定是无解的千千结,只能他自己才能解开。

  而我,则想起2012年对张继科的一次拍摄。

  “继科,叫起来!”摄影师说。

  “没有情绪,而且影响不好。”

  “这样更有力量啊。想象你奔驰在旷野里,做你本能的动作。”

  “好吧。”在扭捏几下后,他很快进入状态。在进行完跳挡板,跪地亲吻,撕扯球衣等程序后,一声闷骚而歇斯底里的声音在摄影棚骤然响起。

笔者与张继科笔者与张继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张继科 林丹 世乒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有107条评论,共1,031人参与

发布
最热评论刷新
看山看水看潮人[新浪网友]
乒乓球和羽毛球是两个概念!羽毛球没有了林丹,就很难说能够稳拿!而乒乓球闭上眼睛抓一把,都可能拿世界冠军!所以张继科随便犯点错,就随时会给别人取代!俗话说:地球没有谁还照转,但这只能够放在乒乓球里!所以乒乓球队的所谓世界冠军都只能够做孙子!!!而有些项目的一些人却可以做大爷!因为该项目确实离不开这些人!这叫做不可替代!如:孙杨(这么多风波,看能够拿他怎么样?)李娜、刘翔。
用户pdpykkt9jl[新浪网友]
不就是输场球嘛,大惊小怪的,对手又不痴不傻。都有发挥不好的时候,这就是竞技体育,正常的很。输球的运员更需要祖国人民的宽慰,不要那么挑剔地对待他们,体育比赛很残酷。新闻媒体和祖国人民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痛,说长道短甚至黑他们,对他们进行人身攻击这都是没人性没良心没道德没素质的表现。
恶猫咪2000[新浪网友]
文笔不错,不过张跟林没有可比性。。。中国只有林丹能拿到金牌,对付李宗伟。。。而乒乓球有没有张,金牌都是中国的。。嘿嘿
张继科之所以屡屡败在决赛团体赛中,主要原因是对团体赛的不重视,个人英雄主义(大满贯)太熬。既然屡屡失败,为什么不用王皓···
探哲[新浪网友]
张继科处在自王励勤马琳王皓开启的国乒男队全盛期,大小比赛的冠军想要的可以全拿,对国外主要对手的战绩几乎全胜。其实张输几场球和前辈们甚至和二王一马相比也不算什么。只是他把神奇的个人大赛大满贯外加一届世锦赛单打冠军太当回事了,甩掉这个包袱,他仍然可以续写辉煌。
最新评论刷新
kakui123[辽宁]
ὠ2李永波算什么笑cry继科就是继科!
大满贯三大赛你都不知道是什么 还好意思评论
阿科就是宝宝啊[江苏扬州]
感谢所有当时为他发声理解他的人,我想现在所有的小蝴蝶都想穿越回去守护他,陪伴他
手机用户[新浪网友]
山东郊区?郊区你mb!青岛是郊区?不懂别在这瞎bb,丢人现眼!
火树银花的天空[新浪网友]
可能是大满贯拿了之后,他那种求胜的欲望没那么强了,再者,他已经是全世界都在研究他,他在明,敌在暗,就像庄则栋在60年代,特长都被高桥浩研究透了,同时又不适应高桥的发球,连续三次输,经容国团点醒:你再用特长就是给高桥送分人家把你研究透了,你得用短处打高桥的短处才行。张继科得不断创新,斗志不降才行。不知道他能不能复制前辈庄则栋男单三连冠的记录?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