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举国体制外的斯诺克神童

2013年10月30日12:34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16岁“神童”赵心童16岁“神童”赵心童

  一年前,我在成都双流采访吕昊天。

1

  一年后,这个帅小伙俘获了所有人都目光:赵心童。也许,他该改名叫赵神童?

  对于中国神童培养模式的迷恋,源于中国教育体系中过于追求结果,急功近利的驱动。多少虎爸狼妈,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冠冕堂皇的外衣下走上了一条寂寞而浮华的路程,体育也是如此。围棋如此,体操跳水项目也是如此,在丁俊晖之后,斯诺克同样如此。去年吕昊天,今年赵心童,明年呢。

  这是新闻发布厅第一次自发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份荣耀,属于一个叫赵心童的陕北娃。29日的斯诺克国际锦标赛第二轮,这个奶油般的小伙以6比1掀翻强大的世锦赛亚军霍金斯,胜利的火焰在他脸上燃烧。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表情会让那些名满天下的前辈们所不喜,他开始用轻微的小动作来掩饰,小心翼翼地寻找措辞。其难度,丝毫不亚于在球桌上做出一个高难度的斯诺克。

  看起来,他干得不错,听听他对于前辈们的点评:

  霍金斯——我能取胜,主要是运气好,他给了太多机会。

  奥沙利文——他是我的偶像,比赛的时候在他旁边,我兴奋极了。

  丁俊晖——晖哥有一种成熟淡定的气质,他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此情此景,让我仿佛穿越到一年前的某日。同样的新闻发布会,同样的时刻(只是地点从稍显偏僻的双流县郊区县移植到成都市),发言者同样小心翼翼地应付着各色人等的提问。仿佛那个外卡创造排名赛8强的历史,是个烫手的山芋。

  奖金怎么花?——交给妈妈。

  想过可以再进一步吗?——从来没有想过。

  16岁的赵心童,15岁的丁俊晖,14岁的吕昊天,年龄上逐步递减的正太,却都是外卡奇迹的缔造者。在他们的身上,存在着太多的相似之处:都在小小年纪取得了出色的成绩,都很朴实、专注、热爱,很多在中国的球馆里的孩子都不乏这个个性特征——大约11米的斯诺克外延周长,10多个小时,这是少年们每天的活动空间。他们绕着球台走来走去,摆球,击球,再把未能击落的目标球摆回原位。遇到难打的长台进攻练习,他们需要在球台两端折返10多个来回,甚至更多。

  对于那些荷尔蒙过剩的年轻人而言,球房的训练有些类似围棋中的打谱,考验的是人的心性。但在被斯诺克意外俘获之后,他们都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这段注定心酸寂寞的旅程:吕昊天的妈妈为此辞去了工作,全程陪他练球。全家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吕昊天父亲每月三千元左右的工资。(而吕昊天光每月的学费,就有2500元。)而看到丁俊晖在台球方面的天赋后,丁文钧变卖了家产,带着儿子去东莞学球,一家人曾支起一张单人床,就睡在俱乐部员工宿舍的过道尽头。赵心童情况稍好——他得以在12岁时专攻台球,父母很早的时候就专门为他购置了球桌,并有了专门教练。

  假如没有中国公开赛的一战成名,丁俊晖或许和当年成百上千的台球小子一样,在孤独中坚守着这份梦想,甚至有可能放弃。没有举国体制的庇护,没有多少赛事,丁俊晖们只能靠着个人的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现状。相对而言,吕昊天和赵心童们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中国近几年成为世界斯诺克的第二大战场,他们也能接受科学的斯诺克训练。吕昊天的教练庞卫国,赵的教练伍文忠,都是前中国著名国手,都有自己独到的培养体系,并很早接受高水平职业赛事的历练。在去年一战成名之后,吕昊天得以前往英国镀金,而有了这次的突破,赵心童也将在明年加入留洋的浩瀚大军。

  不过,这似乎预示着他们将是一个成功的职业者呢?或者丁俊晖第二呢?恐怕未必、。但2005年中国公开赛丁俊晖夺冠后,梁文博、肖国栋、刘崧、张安达、吕昊天、赵心童等一干年轻选手,不要说超越丁俊晖的成就,就是稳定在世界排名前16,依然只有丁俊晖一人。

  包括庞卫国等专家提醒:中国人对于神童的热衷,反应出中国人希望能垄断这项运动的内在心理。在中国体育中,那种速成的,天才式的选手,比那些大器晚成的选手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关注,当然,也更早地承受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体育尤其独特性。要想在这个成王败寇的领域里立足,除了天资,勤勉,还必须坚韧,勇敢,良好的处事哲学。”庞卫国说,“过于单一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忽略和其他人的交往,严重者甚至导致自闭。如果社会舆论给予的压力过高,或者比赛胜负的观念过于强烈,而又缺乏必然的心理调节机制,那就必然导致崩溃。”

  神童们在历史中起步,神童们的考验刚刚开始。

文章关键词: 斯诺克 丁俊晖 赵心童 神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