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王克楠真的好难

2013年10月14日14:43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已逝跳水明星王克楠已逝跳水明星王克楠

尽管对于这个年轻裁判兼跳水明星的蹊跷死亡,和雅典奥运会那鬼使神差的一跳一样,这其中充满了太多的诡异和想象的空间。不过正如张斌所说,我们还是应该怀念这些平凡人物,正是他们支撑了中国体育。

  在中国跳水队,有两类人的辨识度最高:一类是所谓明星人物——他们具有靓丽的外形,炫目的成绩,书写着体育史上的传奇,代表有高敏、伏明霞、郭晶晶、田亮等;还有一类,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或“倒霉蛋”——他们被人们记住或提及,仅仅是因为他们“糟糕”的足以成为前者反面教材的成绩(其实就是没拿冠军)。为此,他们还被迫接受一些概念性的描述——比如“千年老二”“零分先生(小姐)”等。

  由于前者过于脸谱化,过于梦幻,因此在内心深处,我更倾向于和第二类人接近。毕竟在能够站上金子塔尖享受无限风光的,少之又少。更多的籍籍无名者以及“千年老二”们,或许才更代表了这一项目更真实的存在。深入接触下来,你会发现在他们谨慎乃至显得有些冷漠的外表背后,大多有着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世界。走近他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亲和、朴实、善良和坚韧。不仅如此,在跳水这个奉行纪律、流水线般产出冠军的团队中,他们有俨然成为了不起的行为大师和冷峻思考者——比如在报纸上几次向洛加尼斯宣战的谭良德,比如能用英语流利地演讲的清华高才生周吕鑫,比如用微笑来化解失败苦痛的王克楠。

  我第一次见到王克楠是在2001年。在一群乱哄哄的人中,田亮指着一个皮肤白皙的男孩对我说,“这位是王克楠,郭晶晶的师弟,他很爱笑。”那个被带头大哥点评的小伙子很配合,居然回之以羞涩一笑。

  “再笑,眼睛都快没了”,旁边队友起哄。他依然笑,小小的眼睛果真眯成了一条缝。

  对于他在队伍中的定位,其实可以用煽情的“笑中带泪”来形容。确实,在这台甚至只有奥运冠军才是冠军的“金牌收割机”里,只是世界冠军、内心不够狠、只有稳定性没有难度的王克楠,平凡得犹如入水后溅起的一滴水珠。雅典奥运会前,有关方面一度放弃他,只是最终顾及到他训练刻苦、敢于牺牲,加上稳定度高,他才勉强搭上通往雅典的末班车。没想到,也正是在雅典,他走进了纠缠他一生的噩梦:男子双人跳板决赛,王克楠与队友彭勃以较大优势一路领先。最后一跳用周继红领队的话说,“只要大头朝下入水,金牌就到手了”,但最终因起跳前有观众闹场的意外而受到干扰,他横拍在水面上。赛后新闻发布会上,他枯坐如老僧目光游离;再之后的4小时,有记者看到他和彭勃在跳水馆空荡荡的草地上,一前一后地走着,在夜色下垂下长长的背影。

  “成名只是低概率事件,更多的则是失败者。你看我们河北体育人,郭晶晶被同门的伏明霞压制了7年,史冬鹏在刘翔的阴影下没办法翻身,更可惜的是赵颖慧,每届奥运第一金她都是热门,但每次她都成为别人的陪衬。这可能和河北在地缘上的因素也有关联吧,这里一直是以北京的辅助存在”,在一次的闲聊中,他竟然主动提及这个话题,让人无言以对。

  尽管如此,王克楠还是选择了用笑来面对一切。尽管雅典娜女神“伤害”了他,但他更担心的,是另一个队友彭勃。于是,在雅典,尽管不愿意面对公众,尽管内心已经沮丧,但没有比赛任务的他还是在彭勃左右,寸步不离。后来彭勃在重压下拿到单项金牌,他是第一个冲上去拥抱的,“谢谢你,帮我出了一口气,”这一刻,一直微笑示人的王克楠终于泪如雨下。

  雅典奥运会似乎耗尽了王克楠的全部热情和精力。随后,他顶着心理素质差的“恶名”黯然退役,步入到平凡的轨迹:2005年,他退役,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同时成为河北跳水队教练;2006年,他成为跳水国际级裁判;2011年,他低调娶妻。

  但命运对他似乎真的有些残酷:2013年10月5日,王克楠以国际裁判的身份被点名执法东亚运动会跳水比赛。但就在东亚运开幕前一天凌晨,无情的车轮碾过他年仅33岁的躯体。可怜他刚满4个月的娇小女儿,还不会叫“爸爸”,更不知道父亲已经离开。

  雅典那一跳,是他事业的结点;天津,成为他生命的结点。

  在天堂里,这个爱笑的年轻人还会有这么多磨难吗?

文章关键词: 王克楠 奥运会 雅典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