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现在的输赢都没太大意义

2013年08月19日10:52   体育专栏  作者:马寅  

  三周分站赛九战全胜排名第一,郎平统率仅三个月的中国女排就刷新了自2004年世界女排大奖赛实行赛制改革以后在分站赛阶段取得的最好成绩,回望数年历史,会发现中国女排上次在分站赛排名第一已经是八年前的旧事。

  但是在九场比赛击退的八个对手中,只有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称得上实力不俗,两场比赛都是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才最终胜出,而且只有塞尔维亚一个对手最终打进前六闯入总决赛,这似乎又说明九连胜的含金量并没有多高。

  “您认为应该如何看待这九连胜?”结束武汉站的比赛,记者第一时间把这个问题抛给郎平。

  “奥运会以后各队都在调整队伍,锻炼新人,而且好多运动员都刚刚结束联赛后的假期开始恢复,现在的赢和输,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关键是我们是不是达到了锻炼自己球队的目的,”三周的分站赛,多场遭遇战,郎平的时间被训练、研究对手录像、带队员学习占得满满当当,“我希望队员们能通过比赛有收获,有进步,输赢不重要,输球要输个明白,找到问题所在,赢球也要有内容,看到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在全运会后一周带队出战大奖赛,郎平对比赛成绩的期望值并不高。出征前记者们跟她聊到总决赛前景,她半开玩笑说如果前两周打得不好,不排除战略性放弃的可能。所以7月30日带着一个全新组合的阵容出征澳门时,她完全是抱着放手锻炼队伍不在乎结果的心态。她当时曾对第一次承担主接一传重任的王一梅和朱婷说,反正接得好接不好,都是你们接,惠若琪和殷娜没在场下,没人可以替你们。

  当然放手锻炼队伍并不意味着打无准备之仗,出发前郎平就已经利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找来保加利亚、捷克、阿根廷这几个陌生对手的录像,利用休息日全部做好,带队员认真学习。而在每场比赛前的晚上,郎平都会反复观看对手最新的录像资料,把握细节,以备临场指挥。

  “我们的原则就是打一场往前走一步,我总要求队员总结你这一场比上一场哪些地方有进步,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九场比赛下来,你可以看到这支球队身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比如说配合生疏,比如说临场应变能力还很差,对方换个人,变变打法,我们自己就乱了,还有就是阶段性的起伏非常大……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大家的气儿一直在那里,团结向上,谁上场都很积极努力,也很给力,球队充满正能量。从技术环节来讲,一传有进步,发球有进步,控制节奏有进步。”郎平这样总结过去三周中国女排的表现。

  其实相比起往年参加大奖赛,中国女排此番征战最大的进步在于用人观念的进步。郎平在三站比赛中使用了完全不同的两套阵容,其中还不乏小的人员更替。据统计,参加第二期集训的22名队员除了杨婕,其余21名球员都或多或少赢得出场机会,其中只有刘晓彤、乔婷和刘晏含的上场时间少于一局,而参加满全部三站比赛的球员只有沈静思、朱婷和刘聪聪三人,三人中只有沈静思场场首发,但无一人打满全部9场比赛。

  “全运会后队员们都很疲惫,必须要给她们一个精力和体力的恢复过程,大家轮着打,都能得到休息,也都有锻炼机会,我觉得这样很好。”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谈起她的用人策略时这样说。

  也正是在郎平这个思路之下,我们看到了过去两年中国女排一分钟都不能缺少的“全面主攻”惠若琪根本没有出现在澳门,看到了在香港站比赛首发出场的惠若琪几次被朱婷替换下场,看到了自2005年以来没伤没病的王一梅第一次被留在了替补席上不再不可或缺,当然更看到了在场上的每个位置都有多人打球,各有特点,竞争还相当激烈……

  郎平所说的奥运后第一年各队都在锻炼新人,很多球队主力都在联赛假期后的恢复期,其实也并非今年的特情,只是此前人家玩的是这种节奏而我们不是,那时的中国女排,从奥运周期第一年的第一项比赛就十分看重赢球,结果总是前半程用铁打主力阵容“陪太子读书”累积一些好成绩,真到要成绩需要发力的时候已经是老底全亮,疲态尽显。

  正是因为郎平的“人员轮换制”和她大胆放手锻炼队伍的魄力,尽管三周分站赛面对八个不够强大的对手,尽管有些场次打得十分沉闷,但是中国女排仍然十分吸引球迷眼球,大家不会因为单纯的胜利妄自尊大,也不会因胜利的含金量不高而妄自菲薄,相反每个人都会不断在其中找到亮点,获取信心,而郎平用人的变化更令人对每一场比赛充满期待。

  “分站赛拿了冠军,您想不想在总决赛努力一下,力争占据里约奥运周期的第一个制高点?”有记者问郎平。

  “我觉得总决赛的冠军谈不上什么制高点吧?”郎平回答说,“我的指导思想是继续锻炼队伍,以平和心态面对接下来总决赛的竞争,不会只盯着好成绩,也不会放弃机会。”

文章关键词: 郎平 中国女排 分站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