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15天郎平改变了什么?

2013年06月19日16:11   体育专栏  作者:马寅  

  或许是热度太高,或许是关注太多,或许是投入太深,又或许是改变太大,总之当大家在感叹声中忽然意识到郎平正式上任至今不到20天时,第一感觉普遍是吃惊。

  从5月10日首训,到5月17日首秀,前后只有8天,到5月24日带领球队收获两站精英赛冠军,郎平上任不过15天。

  15天,中国女排就重新又团结上进,斗志昂扬,光彩照人,这改变毫无疑问来自于主帅郎平。

  区区15天的时间,郎平到底改变了什么?   

  郎平送给女排姑娘们的“见面礼”,是一张调查问卷。

  说说你的性格特点,谈谈你的技术特点;你认为国家队在里约周期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什么?你能为球队做哪些贡献?你希望教练在哪些方面给你更多帮助……

  问卷是郎平在带恒大女排征战亚俱杯时利用空闲时间在越南拟好的,她人还没到国家队,问卷就已经通过助理教练发到了每个队员手里。在带领新一届中国女排开启一段奋斗历程之前,她想先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一下这些和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孩子。

  18年前,她第一次接手中国女排时,也是从了解运动员开始。

  面对比自己小15岁上下的队员,她尝试和她们交心,倾听她们的烦恼和顾虑,之后她意识到帮助这些几乎对排球生涯心灰意冷的姑娘们重建信心是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

  18年后再度执教中国女排,球员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5年,“90后”已经占据半壁江山,和年轻人交流,郎平选择了更轻松更开放的方式。

  回收的问卷中不乏娟秀的字迹和颇具个性的表达,郎平一一作了批注。

  这是首训前一天的事。其时很多队员都在想象第二天这位明星教练的出场方式,结果郎平的做法完全出乎她们意料——她比规定的训练时间提早15分钟来到球馆,当队员们睡眼惺忪走进训练馆时,竟看到郎导已经换好训练服和球鞋,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等大家了。

  集合,她没有冗长的说教式开场白,直奔主题讲上午的训练安排,她一声“小葵”立时把沈静思喊愣住了,这位年轻的二传完全没有想到郎导竟然知道队友对自己的爱称。

  准备活动开始,她的目光并不偏离,哪个队员有个拉伸肌肉的动作做得不到位,她都会提醒,甚至上前纠正动作,看到教练如此认真,每个队员都会下意识检查一下自己的动作够不够标准。

  正式操练起来,郎平亲自上阵垫球扣球,指哪儿打哪儿,队员们几乎都是第一次见如此技术精湛的教练,毕竟中国只有一个“铁榔头”。

  “我50岁的人都能做到,你们也要做到!”

  “注意脚下!”

  “尽量不要倒地!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 

  她力争给每个队员指出她看到的问题,告诉她们改正的方法,为此她一个人的声音要大到盖过球馆里队员的喊声、连续不断击打皮球的“咚咚”声,还有此起彼伏的球鞋磨擦地胶的“吱吱”声。

  “听到郎导那么大声喊我们,我特别想去给她端一杯水。”只是一个小时的接触,郎平和队员之间就在悄然发生着一些化学反应,一位此前跟郎平并不熟悉的老队员后来说,“她真的很有感染力,我不知不觉就被她吸引住了,想抓住她说的每一句话,情不自禁地心疼她……”

  但是那时的郎平心中却正一团乱麻。

  队员在训练中体现出的基本功比她想象得要差,第一天训练,她们完全不清楚教练的想法和思路,教与学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偏偏,七天之后就要打比赛,对手中还有上个奥运会周期中国女排的第一苦主——泰国队。

  万事开头难,郎平这个开头不仅难,还考验重重。

  刚训练两天,又赶上周末。

  时间这么紧,还让队员休息吗?

  “必须休!”郎平坚持周四下午给队员放半天假,周日全天休息,“我是才上任两天,但是孩子们已经练了一礼拜了,弦儿不能一直绷着,一直绷着就没弹性了,大脑也需要休息。”

  周六晚上,在带队员看过泰国队的录像之后,郎平开车回家,享受姐姐的放松按摩。队里有队医,但是她心疼练了一天的队员,不愿占用她们的治疗时间。

  周日睡到自然醒,陪妈妈吃个饭共度母亲节,下午她就赶回运动员公寓,全队的训练日记等着她批改,她给每个人写了希望。

  周一,5月13日,郎平组队的第四天,也是出征北仑参加精英赛前在北京的最后一堂训练课。

  集合时她说要着手准备泰国队,话音未落她便提问:“小葵你说一下泰国队第一轮的站位。”“姚迪,泰国队第一轮的战术都有什么?”“小惠,你说说她们第一轮习惯的线路。”三个被点名的队员都挺紧张,只有姚迪答错了一点,小姑娘说完就意识到了,吐了吐舌头。此时的郎导表情非常严肃,就像她指挥比赛时的神情那样一丝不苟。

  第一项训练刚开始不久,姚迪就在防守做一个转向动作时崴了脚。疼痛加难过,她坐在场地里就捂着脸哭了。正在另一边带沈静思、李慧训练的郎平赶快跑过来问情况,判断是普通崴脚,郎平让队员把姚迪抬到场边,帮她用冰袋敷住伤处。

  见姚迪脸上还挂着泪珠,郎平摸摸姚迪的头:“孩子,是不是练累了啊?想休息啊?”

  “郎导,不是……”全队年龄最小的姚迪和浪浪同岁,此时她的语气就像是对妈妈说话。

  郎平继续逗她:“孩子,下次你想歇着就直接跟我说,我就给你放假,崴脚多疼啊。”

  “啊,郎导,真的不是……我特想练……”此时的姚迪已经破涕为笑了。

  训练继续。

  场边的姚迪,眼睛一直盯着教练和队友,到六打六环节,她自告奋勇翻记分牌。而她的队友,休息喝水时,到她附近捡球时,都会问她好点没有,需要什么帮助,甚至连每一次回转身时和她目光相对,都会用眼神慰问一下。

  这一天的主课是抓防守和拦网,合练不足一周就要亮相赛场,在有限的时间内又要整合又要备战,郎平只能抓主要矛盾,解决关键问题。拿拦网来说,首先是纠正手形,纠正步法,然后是针对泰国队的打法特点解决如何判断跟进如何出手的问题。把这么多的内容浓缩在一两堂训练课当中,最辛苦的是郎平,她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泰国队的特点烂熟于心,再把要点渗透在每个单项训练当中。

  累吗?肯定累。

  “但是看到第三天的训练就比第一天的训练有样儿了,心里还是很安慰的。”带领队员进步的过程,对于郎平来说从来都是痛并快乐着,“看着她们瞪大眼睛听我讲,听好就去做,非常认真去实践,我还是很有动力的。虽然离我们的目标还很远很远,但是我每天推进她们一点,大家就离目标近一点,这么想就好了。”

  5月14日,郎平组队第五天,一大早她带球队飞赴宁波北仑。

  细心的球迷一眼就看出了这支球队着装上的变化,出现在机场的女排姑娘,不像过去那样穿得花花绿绿,个性十足,而是统一的桃红色T恤衫红色运动裤。这看似不像一向主张个性的郎平的风格,但是郎平表示这要求确是自己提出,中国女排是一个团队,球队整体亮相时,要统一着装。

  到北仑的第一堂训练课, 郎平给老队员和年轻队员分别提了希望——

  “老队员要做榜样,多带年轻队员,同时要继续提高自己,在球场上能做到尽可能弥补年轻队员的不足;年轻队员要跟着老队员走,向老队员学习,更要敢于向她们挑战。在我们的球队,要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上场不上场的队员都要注意学习,努力提高水平,只有大家一起进步,全队的水平才能提高。”

  这样的希望,郎平迄今为止只提了这一次,但是在北仑、深圳两站比赛中,如此令人欣慰的场景却不断出现——

  同是自由人,老将张娴经常鼓励指点年轻的单丹娜,六场比赛打完,张娴像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样,指着单丹娜很自豪地问记者:巴妞(单丹娜的爱称)这些天是不是进步很大?小将乔婷积极向徐云丽请教拦网,徐云丽知无不言,讲得特别仔细。深圳站最后一场对阵古巴队的比赛之前,当殷娜听说教练安排刘晓彤顶替自己首发出场时,主动把刘晓彤拉到一边给她传授自己在一传和拦网方面的心得。

  因脚伤一直坐在观摩席上的张磊,始终密切关注着同在接应位置上的队友曾春蕾:“我脚伤了打不了,心里不可能不着急,但是看到曾春蕾打得非常好,进步很大,我很为她高兴。体育项目队内要的就是互相学习的良性竞争氛围,这样才能促进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希望她越打越好,我也越来越出色,中国女排是一个团队,我俩的特点不同,两个人都打得好,我们的球队才会更强大。”

  每个队员的心理都渐渐变得强大,这缘于作为主教练的郎平对每个队员一视同仁的关心爱护。

  北仑站揭幕战当天,郎平从上海请来了利用周末前来帮忙的好朋友——美国运动康复师和中医整脊专家。战胜波多黎各队当晚,整脊专家给全队队员挨个儿会诊,郎平一直陪着,直到全部会诊完毕凌晨才睡。来自美国的运动康复师第二天就跟着球队到训练馆,开始带王一梅、张磊和姚迪三个脚踝有伤的队员锻炼踝关节肌肉群。从去年五一大梅脚踝受伤接受手术至今一年,因为康复情况不很理想,大梅现在在做一些需要踝关节控制的细小动作时仍有困难,作为全队资格最老的队员再次入选国家队,大梅恨不得早点上场打球,但是郎平一直按着她要她踏下心来耐心恢复身体机能,强调老伤要抓紧做康复,磨刀不误砍柴功。

  至于新伤,必须养好了再练,这也是郎平的原则。

  5月13日不小心崴脚的姚迪,到深圳时脚已经不疼了,训练时开始跃跃欲试,她想用这样的方式暗示郎导自己可以恢复训练了。郎平不肯冒这个险,对于小姑娘想要脱离伤兵阵营的要求权当没看见。

  杨珺菁在比赛中脚下一滑闪了腰,郎平安排她全休;殷娜在一次防守时膝盖和队友撞了一下,她忍着痛表示自己还可以坚持,郎平却第一时间把她换下;北仑站前两场首发表现出色的老将徐云丽,第三场比赛被郎平直接放上了观众席休息调整。结束北仑深圳两站比赛,大队人马返回北京,郎平安排殷娜和徐云丽直飞上海找她的朋友治疗多年的腰伤。

  了解郎平的朋友知道,作为职业教练,她不是不在乎成绩,但是相比运动员的健康,她们暂时能不能上场打球并没那么重要。注重对运动员的伤病控制,注重对老队员运动量的控制,有长远眼光,这是郎平执教的特点之一。

  郎平对运动员的关爱还体现在对她们信心的培养。

  年轻的二传沈静思、李慧距离优秀的二传差距还相当大,甚至用15天的时间让她们完成和攻手的磨合打好比赛的难度都很大。特别是主二传沈静思,受到的关注更多,面对的争议更大,但是在郎平那儿,沈静思听到的都是鼓励:“郎导每天都亲自带我训练,她教会我很多。我知道自己距离高水平差很远,郎导给了我信心,让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她有办法帮我进步。而且她总是鼓励我自由去发挥,给我支持,她告诉我有问题会给我时间改正,不要着急,这让我的心情稳定下来,开始专注于每天的奋斗。”替补二传李慧两站精英赛只有几分钟出场机会,前有沈静思后有年轻的姚迪,李慧的国家队前景最不被看好,但是李慧却能做到不为此患得患失:“看到我传不好球就不说话,郎导会问我,李慧,你是一个二传吗?她说二传是场上的领导者,作为一名二传,必须要有那种领导力,技术可以不到,但是情绪和精神不能缺少。来国家队以后,郎导就指出我的传球动作有问题,她正在帮我改动作,我能感受到自己有变化。所以我认为谈不上什么位置竞争,努力做好自己最重要。也许我比别人差,但是我一定会比别人努力。”

  回到北京进入一个月的封闭集训期,一天的训练下来,李慧还会利用晚上的时间把她找教练调的录像拿出来研究,向高水平学习。当然如此自觉学习的不只李慧,有郎平以身作则,敬业精神和自觉学习业务的风气很快感染了中国女排这个新团队。

  曾在恒大女排跟随郎平征战亚俱杯的张娴深有感触地说:“郎导经常很晚了还在看录像,我们都心疼她,让她少看一会儿,早点休息,她会说我作为教练如果不清楚对手的特点,那我怎么指挥,我们听了就觉得郎导这么投入地研究对手,为什么我们队员不能多看看,钻研一下,然后我们也去找教练调相关的技术录像,至少保证在我们各自的这一块儿,要把对手的情况了解透了。”

  张磊是个善于观察的细心人,说起和郎平相处的二十天,她深有体会地说:“郎导很多事从不会过多用语言来表述,更多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我们,训练中她会和我们一起做操、一起打防甚至一起训练,那是很具有感染力的,大伙在敬佩郎导身怀绝技和她的人格魅力的同时,更愿意全身心投入训练,向她学习。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排球上的事,别人无法解答的问题在她那里都能迎刃而解。她让你知道差距,然后还能教会你怎么提高和弥补。而作为长辈,郎导平时爱叫我们孩子们,这让我们感觉和她很近,更信任她,喜欢和她在一起。”

  从恒大到国家队,比其他国家队队员多了一个月和郎导相处时间的张娴对此感受更深,她发现在郎平身上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在吸引着自己:“我和郎导接触有一种感觉,是和别的教练从没有过的。我觉得她是一个我非常在乎的人,看她累我会心疼,看她每天开会背着包,我总是想去帮她拿,看她那么晚了还要看录像会我就想催她休息。我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她,心里总是特别主动想去帮她分担些事,其实也就是有这份心而已,最终我能为她做的也就是在训练比赛中做好自己,在生活中管好自己,不给她添事。还有,因为有这种吸引,就总是想着要进步,因为作为老队员有这种紧迫感,只有努力提高水平保持好状态才能争取更多跟郎导在一起相处的时间。”

  在郎平管理球队的指导思想当中,纪律要有,自觉性更加重要。她参加竞聘时就说过,要培养球员的自我管理能力。现在的这支中国女排,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但是队员都能很好地管理自己,晚上不收手机不查房,队员差不多时间都会自觉休息,因为心里想着“明天还要奋斗”。在如此轻松的环境中,每个人的梦想、上进心和自由空间都是被尊重的,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会被鼓励,郎平会耐心的跟队员讲每个动作,教她们怎么打球,引导她们思考,她希望她们打排球是个会思考的运动员,不打排球是个有思想的人。

  记者问从恒大女排跟随郎平到国家队执教的李铁鸣,15天的时间,郎平到底改变了什么?

  李铁鸣的回答很客观:“其实这么短的时间,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郎导还是在思想上给这支球队带来的改变比较大。她回到国家队后所做的一切努力,在球场上的表现出的敬业精神、对工作认真细致的态度,对球员的耐心周到,当然还包括郎导的个人魅力让这支队伍重新找回了原来的魂魄,姑娘们在郎导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也是很重要的。”

  而记者也一直记得在深圳站的颁奖仪式后张磊接受采访时说的话:“郎导带队虽然还不到两周时间,但是通过比赛大家都能看到中国女排在进步,而且一场比一场打得好,真的,我一个伤员旁观比赛都打心里开心激动,在看台上看球我都会像球迷一样激动欢呼,甚至开场时听现场播报员说中国队主教练郎平时,我都不由自主地双手握拳高举起来,我觉得球队之所以进步那么快,真的是因为有郎导在!她是我们的精神领袖!”

文章关键词: 郎平 女排 集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