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特写,不停地在18米长9米宽的排球场和55岁新婚不久的郎平之间切换,那是一个过去30多年习惯了如同定期支票一样被我们存取,始终给我们精神滋养的图腾。但这次,人们还是试图从这张平静但充满智慧的脸上,找到些许意外光顾的痕迹。
因为即便是最普通的精算师,也会得出中国队不利的结论——
他们面临的,拥有2万疯狂主场球迷的三连冠东道主球队,此前8年的19场比赛,中国仅仅取胜一场。而一切就好似大家设定的那样的,中国队先丢掉第一局,第二局也以大比分落后。
此前的小组赛,她们先后输给荷兰、美国和塞尔维亚,以两胜三负的战绩跌跌撞撞出线。以往多点开花的队伍,只靠朱婷和惠若琪等为数不多的进攻点苦苦支撑。
此前,众多被认为传统优势的项目提前缴械,中国三大球也大多交出了耻辱性的成绩单,看起来女排也要步其后尘。
但人们还是怀有一丝侥幸,指望这支队伍能绝处逢生,指望她们能在刀尖上的舞蹈中杀出重围,没别的,因为她是郎平。
作为一支有着三从一大,科学训练手段,和凝聚力的队伍,中国女排最为强大之处,是在困难时刻,不怨天尤人,不等不靠,在濒临绝境前激发最强的战斗值。2015年世界杯赛,中国队被伤病所困,郎平临阵折将,最终甜蜜登顶。这届奥运会,同样是小组赛跌跌撞撞,但她们却在四分之一决赛惊天爆发,战胜巴西。在随后面对曾战胜过自己的荷兰的时候,他们又在每一局每一分的角逐中笑傲江湖。这两场世纪之战如此惊心动魄,如此你死我活(郎平语),身经百战的郎平都在赛后再次哽咽,以及12年后再次将中国女排带入奥运会决赛的神迹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从12年为了拿金牌展示中国式聪明的陈忠和时代,到如今的新郎平时代,中国代表团在对待奥运会的时候出现了太多的改变。那些通俗意义上的失败者,终于可以像杜丽那样笑谈金牌,像秦凯那样用张扬的求婚仪式赢得队友何姿归,也可以像傅园慧那样展示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洪荒之力。毫无疑问,和李宁失败被寄刀片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抛弃唯金牌论的背后,竞技体育争第一,永争上游的精神永远不服输。我们的数个传统项目表现不尽如人意,个别教练出现了战略出错或备战不利,个别选手在比出最差成绩之后表示自己尽力了的时候,中国女排用两场可以写入史诗般的表现,拒绝命运编写好的剧情,让人们再次回到体育精神本身。当一个个“有多少人郎平看哭”,“有一种精神叫女排”“最伟大一战”等带有浓厚情感倾向的标题再次出现的时候,郎平和她的姑娘们,用一个新的女排精神,诠释了新时代中国体育的内涵。
在这支女排中,90后甚至95后占了大部分。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选择的多元,他们已不可能像前辈那么专一,执拗和沉重,也不可能在训练场上绝对的服从,以及自我坚守。这一点,以女排的新一代核心“朱袁张”(朱婷,袁心玥,张常宁)为例更为明显:通常,她们选择女排更多的是因为喜欢,她们或许不如郎平指导那么决绝,基本功扎实,但一样刻苦,坚守,而且富有创新。她们也许不如郎平指导那么被神话,享受英雄的际遇,但她们真实,低调,谦逊,平实。她们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准备热身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在真人秀等为数不多的展示平台中,他们模特般优雅的身段,卓越的歌唱技巧与音乐技能,以及他们对时尚的态度,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这些姑娘们是幸运的。因为她们遇到了一个喜欢变通,摒弃非人性化的训练手段以及几十条军规所构成的郎平。作为国际打工者,一个女排的守望者,郎平无法尽到自己家庭的责任,但她希望孩子们能享受排球,科学训练,避免赵蕊蕊悲剧的重演。在单位时间比魔鬼还魔鬼的背后,是她以身作者(训练、比赛、开会、备战,郎平经常亲自上阵,平时腰椎不好的她,训练课后,要花上半小时做理疗。很多大赛前,她的睡眠不足4-5个小时。)和不加班主义。当郎平摒弃那种没收手机宿舍查房等非人性化军规,经常记得那些可以称为孩子的姑娘们的生日,伤病,为其购置营养品,发红包,当队员们给郎平示范微信、化妆等手段的时候,中国女排的这种记忆和传承被定格,薪火相传。
毫无疑问,在八分之一决赛“魔鬼主场”逆袭东道主巴西队,在半决赛“你死我活”的残酷角力中靠意志摧毁对手,这是命运之神对不懈努力、历经挫折的女排姑娘们最好的褒奖。接下来,在决赛中面对制造最大冷门的塞尔维亚队,是不是浴火重生的她们,下一个书写奇迹和感动的对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