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福原爱的哭笑与我乒之深沉

2016年03月04日09:32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日本人,无论说啥做啥在中国都不招人烦的大概就是乒乓选手福原爱了。每次国际乒乓球大赛,福原爱都是媒体“长枪短炮”关注的热点。一口东北话,一脸哭笑样,一副卡通形,一派无所谓,用马三立的话说“逗你玩……”。

  反观我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技艺超群,虎胆熊威,指哪儿打哪儿……,夸赞他们的时候都找不到技术弱点。只是有一点可惜,那就是无论发球接发球,还是得胜被采访,几乎都是一脸的严肃表情,如张恨水小说名——《夜深沉》。

  前些天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坐台《艺课堂》,谈奥运会的特许产品与奥林匹克艺术衍生品。当谈到一带一路的文化产品陶瓷之时,主持人王冠老师就问“为什么赠送给巴西奥组委的礼物选择龙泉青瓷?为什么不选景德镇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等更加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品”。

  我我我我我……怎么说呢?只能说是景德镇的陶瓷太完美无瑕!太精雕细琢!太千年传承!太官窑……。致使景德镇的陶瓷总显得匠气十足,缺乏诗意和远方。

  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在中国乒乓球举国体制一骑绝尘的带动下,已成为“可看可不看”顶级体育赛事。究其原因,我看也是因为中国乒乓球队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对手研究透彻,对自己严厉苛刻,整得面部表情单一古板。乒乓球的技术完美与陶瓷的技艺精湛如果太过了,就都有可能抑制其创造力,走向缺乏观赏性之“匠气”。

  打乒乓球,制作陶瓷,需要匠心独具。过于苛刻,过分严肃,就可能匠气十足。

  上礼拜去辽宁出差,参观了鞍山、抚顺、沈阳的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嘿!练乒乓球的孩子还真多,青少年体育运动非常普及。一打听,抚顺出了王楠、刘诗雯、木子,鞍山出了马琳、郭跃、马龙、李晓霞。这些乒乓高手,不仅占据了近十年来的世界乒坛制高点,也占据了这些天吉隆坡世乒赛的头条新闻。

  不白喝辽宁朋友的酒,夸辽宁乒乓球运动普及,就要夸辽宁乒乓球运动员还有笑脸。至少马龙、李晓霞不那么“夜深沉”,而且福原爱也是辽宁培养的瓷娃娃。

  关于中国乒乓球运动员脸上的严肃深沉、不苟言笑、怒目而视,总觉得起源于邓亚萍姐姐。但也就奇怪了,面容慈祥的萨马兰奇老大爷还偏偏就是喜欢邓亚萍。那眼神如诗人李贺“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愣是瞪眼夺得了十八个世界冠军。当然了,球场下邓亚萍的眼神还真没那么凶,保留着邻家小妹的坦率真诚。

  第一次看世乒赛,是1971年我爹带着我看黑白纪录片《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那年月真喜欢梁戈亮,动作舒展大气,扣球流星斩月。第一次参加世乒赛的报道工作,是1985年在瑞典哥德堡的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是在那届比赛中,中国运动员陈新华赛场上的微笑,笑垮了瑞典名将佩尔森、瓦尔德内尔……,记忆留到今日。

  如今我是特别不爱看关于乒乓球的文字报道,写不出趣味,更无文笔幽默。哪怕就是中国乒乓球队输了一局球,媒体都能写上千八百字,干瘪无物,味同嚼蜡。

  所以,我看近年来乒乓球大赛观众的冷清,选手的深沉,解说的乏味,都与我们如今的乒乓球文化定位有关。太强调对敌斗争的技战术发挥,太较劲每球必争无瑕疵,比赛艺术不留白,毫无悬念可期待。

  唉!啥时候能再感受徐寅生写的《乒乓运动的春天》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福原爱乒乓马龙奥运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