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达:足球教科书是纸上谈兵还是九阴真经?

2015年03月12日17:43   体育专栏  作者:孟繁达  

  这是继《“老甲A”有谁舍得守望校园足球》和《足球的文化价值观》之后,我第三次写校园足球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要出版《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引起不小的议论。媒体报道,教材分7册,供三年级到高中学生使用,教材还采用3D图像展示技巧动作,引入二维码“扫一扫”就能看到技术视频。消息一出,有人点赞,有人怀疑,当下孩童,生正逢时,那这教科书是纸上谈兵?还是九阴真经?

  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本校园足球教材”,并不全对。我小时候就曾看到过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年版的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教材《足球》,我还也在足坛名宿沈福儒家中看到过90年代的足球教科书,大学期间也读过一些高校体育足球教材为解说足球做储备。2011年,江苏扬州江都区曹王小学就开发出校本教材《快乐足球》;去年,上海还出版过一本足球教材叫《蒙蒙讲足球》,向校园足球联盟113所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发放,书中的主人公“蒙蒙”是个形似西班牙球员大卫比利亚的卡通形象,“蒙蒙”的名字既有“联盟”中“盟”的谐音,也与流行网络用语“萌”同音,写作成“蒙”有启蒙、教育的意思。“萌萌”在书中向小读者们介绍了足球的历史、比赛规则、一些基础动作,而编辑则希望它能像日本漫画《足球小将》一样,让孩子们通过漫画对足球产生兴趣。

  说到日本,青少年足球教材是有传统的。在中国以青训著称的杭州绿城俱乐部,一直也没有一本能贯穿整个梯队所用的教材,直到日本籍主帅冈田武史和助理教练、U20队主教练小野刚的到来。小野刚是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他向俱乐部推荐了日本足协技术委员会编写的青训教材。绿城俱乐部拜托曾经留学日本的《钱江晚报》记者陈淡宁历时半年把这本书翻译了,译者最头疼的就是教材中的示意图,不仅逐句翻译,还要按序排版,细节专业之处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们没有教材,要翻译日本人的,现在有了教材,国人自己又不满意?

  我上网看了网友的发言,有些评论还是值得引人思考,比如一些从学生阶段过来的朋友就怀疑,在中国,尤其是素质教育欠发达地区,“音体美”课表多年来成了摆设,更别提教材的适用和使用程度。但我觉得,这个现象对于“70后”“80后”普遍存在,但近些年来确有好转,尤其是条件略好的地方。比如,2011年底,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率先推出“2+1”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加一项艺术特长的教育探索;2013年初,湖南省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音体美”教师专项培训计划;2013年,美国科技教育协会来华为湖南省洞口县、桑植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沅陵县等四个特困县主办了乡村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公益活动;天津校园足球推广持续火爆,2015年冬令营各区县01至05年龄段男女孩都有参加,足坛名宿、老甲A队专门互动指导,今年天津有计划遴选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保证至少有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而在北京,教育部与GLS全球巨星传奇俱乐部共同签署了《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项目》,内斯塔、马特拉齐和萨尔加多已经在来过八一学校现场指导了小球员们的训练。那么,对其他学校是不是也能像对八一学校一样重视?而各地的设想、规划、样板能不能坚持、继续、复制显得尤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着说着,我们已经由教材说到了实践,建议体育行政部门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拨专款用于校园足球工作,已是老生常谈。成都就规定校园足球定点校要从日常体育经费中安排20%用于校园足球活动这是相对合理的,不多的投入,便可以帮助中小学完成5人制足球场的施建。说实话,看到人教社《中小学校园足球教材》要出版的新闻,着实想点个赞,就凭扫二维码看到动画这个细节就看出用心一斑。中国足球到今天,说的多,做的少,难道不是个问题吗?新浪微博网友@1435疯小鱼说:“做了总比不做好。嘲讽的人也许声音最大,但成就最小。推向正确的方向,并创造出持久的不同的,是那些沉默的奋斗者。”没错,足球教材仅是一个必备的配套,或许还是启示教育改革的杆标,而落实场地还给孩子们一堂体育课的前提更加重要。说白了,有书没老师没场地,就是纸上谈兵,有书有老师有场地,怎么就不可能是九阴真经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校园足球 教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