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韩:批评温格当有底线

2014年12月02日09:39   体育专栏  作者:克韩  

  一周三赛,阿森纳拿下了两场。战胜多特蒙德,确保了连续第15个赛季从欧冠小组出线。周末早场拿下西布朗,一度也抢回前四宝座。唯一输的那场比赛,兵工厂除了临门一脚外质量并不差。危机消失了?不。这一天随队来到客场的球迷展开了横幅,一条上面写着“阿尔塞纳,感谢你给我们的记忆,但是时候说再见了”,另一条写着“够了就是够了,温格滚蛋”。这提醒我们,温格的去留问题依然是兵工厂球迷内心的一根刺。

  和过去历次对球迷倒戈事件的态度一样,温格这次还是“三不方针”。一是不评论,“我不想评论此事。难道我需要再说一次吗?我不想评论你的问题。”二是不争论,“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是意见的社会里,人们的意见,就让人们去发表好了。人们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我们能做的事情,都在场上。”三是不放弃,“我会努力为自己爱的俱乐部做到最好,我们球员和教练组之间非常团结,这就是你能做到的全部。”

  其实,是否让温格下课,是近年枪迷中的老话题了。由此也分成温黑、温蜜两派,就像丐帮的污衣净衣。上赛季拿到足总杯冠军,结束八年无冠,让这个话题暂时平息——但和平总是短命的,因为任何一个豪门的球迷,都不会仅仅以足总杯为满足,当球迷看到又一个赛季的联赛冠军在12轮后又已经基本无望,欧冠更是不敢奢求的情况下,情绪难免会要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

  新媒体的发达,又让这种宣泄带有了强烈的极端和非理性色彩。我们这个年纪的老人家,接受的是“旧媒体”的熏陶。旧媒体是什么?旧媒体就是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为了利益最大化,会追求平衡、客观、中立等基本的新闻原则。过去《体坛周报》的国内足球报道被球迷喜欢,就是因为不会偏向本地球队,而是保持一种职业中立和平衡。

  但现在的媒体环境不是如此了,新媒体更像一个社交圈子。在一个“你只看到你所关注者”的世界里,极化几乎是一个必然的趋向:我的话语,得到了我关注者和被我关注者的强烈赞同,因为不赞同我观点的人已经早被我拉黑或取关了,就算还在为了避免冲突也保持缄默。由此则很容易带来一种假象:支持我意见的人是大多数,反对我意见的人是少数。越中立者越不讨好,越容易成为两边极端攻击的箭垛子。而因新媒体崛起而引起“世代焦虑”的旧媒体,现在也早已不那么中立平衡了。

  球迷也成长在不同的世代。这一点,我也是最近才有深刻认识,因为在微博的评论中我看到了一个朋友说“请科普戴恩”。而我原以为,戴恩应该是和温格并列的王朝缔造者,作为兵工厂球迷不可能不认识此人。现在我才明白,这些年才关注阿森纳的球迷,可能只看到痛苦未经历过辉煌。因亨利而关注阿森纳的球迷,可能根本不知道1998年的双冠奇迹。因1998年双冠和温格关注阿森纳的球迷,也可能根本不记得格雷厄姆是谁,不知道《热力球场》里兵工厂的球风是什么,过去到现在,又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变化。

  也因此,概略而言,老一辈的球迷可能会相对不那么激进,因为他们看到的历史是长程的:这些年的风风雨雨,球队的起起伏伏,世事已然看淡,此心到处悠然。输一场球怎么了?也不是没输过,又不是世界末日,明天该干啥还干啥。有几多风流,就有几多折堕。就算血仍未冷,因为人生的经验和阅历渐丰,也知道真做事哪有那么简单。越年轻,才越会下断语“只要那样那样这事就一定成了”。有了“理解之同情”,就不会过分苛责。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力毕竟有时而穷。赶走了温格,以兵工厂如今的管理结构和财务底子,成绩一定能好?好像未必。克洛普都自己开玩笑:“阿森纳击败了我们,球迷不会要我了。”以教授过去多年对俱乐部的贡献,难道配不上执行完自己的现有合同,或者至少打完这一年?别说他恋栈,过去皇马、大巴黎又不是没找过他。也别说他畏惧挑战,连大日本联赛都敢去的人,连在阿森纳这种“史诗级难度”的财务环境下都能保住前四的人,你说他畏惧挑战?

  在这里,我不想谈球迷的对错。保守和激进,是推动世间万物前进的一体两面,不破不立也自有其道理。温格绝非毫无可指摘之处,他的很多具体做法确实值得商榷。希望的只是,无论是温蜜还是温黑,在讨论中都至少保持一定的体面和尊重。对温格,对论辩对手。观点尽可偏激,但脏话脏字终究可以避免,不要觉得好像言语越粗鲁就越正义似的。这,应该是共同的底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温格 阿森纳 英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