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德国童话生生不息的根源

2014年07月14日10:33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德国人赢了。在1比0点杀阿根廷之后,2006年版本《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终于在8年后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照进现实。曲终人散之际,我们才发现,在这个崇尚个性主义、球星本位主义的今天,德国男模队依靠自己的坚韧,团队精神,关注细节,是多么稀缺的资源。而在他们貌似冷峻的外表下面,裹挟着一颗对于足球近乎童真的爱。这一点,在克洛泽身上体现尤为明显。

  频繁光顾各类公关活动最大的好处,便是你也许能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某年,我和一群时尚男女应赞助商之约偶入拜仁的训练基地。在绿色草坪和几栋三层小楼的掩映下,我正被远处几个被球迷包裹的红色背影搞得晕晕入睡,直到一个满脸汗水的高大背影突然出现。

  “是巴拉克吗?”同行的一个女汽车编辑好奇地问。

  “不是!”我矜持地清了清嗓子,以显示我作为一枚体育记者的见识不凡。其实,和这群非典型性球盲记者相比,我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后来,我辗转询问新闻官,才大致搞清楚此君的真实身份——米罗斯拉夫·克洛泽。

  真怪不了我们,和那些气场十足的高富帅巨星相比,谦逊、朴实的克洛泽如同邻家的泥瓦匠——事实上,在成为职业运动员前,他还真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攻读过屋顶粉刷专业。而他的成长脚本,也如同男版《灰姑娘》,以及反映德国队(微博)征战2006年世界杯的电影《德国,一个夏天的童话》。作为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裔后代,他除了和语言做斗争,还必须直面刻板排外的德国足球文化。更主要的,他缺少一个前锋的基本要件:欧文那风一般的速度(和他同岁的欧文,早在1998年世界杯就上演“千里走单骑”的绝技),英扎吉的超凡嗅觉,内马尔华丽的踩单车和马赛回旋,以及苏克“禁区内拉小提琴”式的细腻。而在气质上,他甚至没有巴神的思考,苏神的“伶牙俐齿”,遑论巴乔的忧郁。

  比大他两岁的罗纳尔多,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参照物。突然的变速启动,匪夷所思的动作,以及不可思议的门前感觉,让罗纳尔多在任何情况下,取得进球都如同探囊取物。即便是重伤之后,他依旧能保持稳定的进球率。但是,场外的花边新闻和臃肿肥胖的身形,让“外星人”的竞技生涯逐渐走低,直到远离公众的视线。克洛泽呢?当罗纳尔多享受世界足球先生的荣耀时,他还为拥有第一份职业合同而感到荣耀。国家队?那是因为国家队面临人才极度短缺。正因为如此,他一直生活在怀疑和挑剔的目光中,以致2002年世界杯一战成名后,还有一些媒体批评他只会头球破门,只会在与弱队的比赛中进些无关紧要的球。就连他脚下活太糙、甚至特别的跑步姿势和发式,都会被媒体拿来品评。但是,他不为所动,一步步上演老兵的逆袭。他不喝酒,不泡吧,不发推特,喜欢天晴的时候打理花园,或者粉刷屋顶,在屋顶上听音乐。遇到不好的天气,他会在室内打乒乓球,看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或者户外垂钓,或者,在凌晨五点给双胞胎儿子冲奶粉、换尿布。他平静、自律,惟一彰显个性的,也许是他在进球之后标志性的空翻动作——这一技能,来自技校毕业后的夜大体育课程内容。

  两个前锋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哲学,实际上是两种足球文化之间的碰撞。在巴西,一个个罗纳尔多式天才精英横空出世,拥有华丽的脚法,各大赛场都是他们尽情挥洒个人才艺的场合。他们享受着足球带给自己的金钱、荣耀,也感受到成名后的无法承受之重。和其他沉湎于纸醉金迷的阿德里亚诺乃至小罗等巴西后辈相比,罗纳尔多简直就是“常青树”。但是,德国制造的却是克洛泽式的产品。在铁的纪律面前,他们大多没有太光鲜的履历(硬汉巴拉克已经算超级明星)及出位的场外生活(厄齐尔也只是场上有点懒,以及和玉女女友闹点别扭等);他们重视集体,关注细节(在拉齐奥的时候,克洛泽会亲自去捡球),关注公平(他曾拒绝主罚裁判给己方的点球,理由是没有看清楚)。要知道,就因为没有给安排主罚点球,巴西球星内马尔曾怒火中烧,并对教练恶语相向。

  在物质利益至上的年代,凸显个人价值的巴西,和回归足球本质的德国,在世界杯上呈现了巨大的分野:在内马尔受伤之后,巴西阵脚大乱,被德国“屠杀”。而德国队,36岁的克洛泽们,正在替补席上等待着召唤:对加纳,他上场仅仅2分钟,便完成进球并展示空翻绝技。巴德之战,又是他横空出世,将比分锁定为2比0,将个人的世界杯进球数增添到16个。

  在创造世界杯进球最多的历史后,他没有狂喜,没有仪式,就连那惊世骇俗的空翻绝技也无缘展示——因为左脚有伤。

  但是,我领教过一次他激情和野性的时刻。那是某个活动环节,还是克洛泽出场,对象是一群5岁、6岁的孩子。

  尽管已是名扬天下的世界名将,克洛泽也从来不会向孩子传输动作,也不会要求孩子固定某个位置。一旦某个孩子表现出色,克洛泽会张扬地欢呼,将孩子们高高举过头顶膜拜。

  “这一切源于害怕。”随行官员对我说。他们害怕枯燥的技术动作,会消磨掉孩子们踢球的兴趣,害怕防守会耗掉孩子们踢球的自信。他们更加害怕,孩子们会过于喜欢出风头,而忽略团体配合。因此,对于那些华丽丽盘带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太过赞扬,倒是对那些懂得纪律和服从的孩子,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他们小心翼翼,维持着德国文化中的那些珍贵火种,代代相传。

  可能,这就是德国童话生生不息的根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德国 克洛泽 世界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