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1/8决赛智利队哈拉最后一记点球打在了最要命的地方──门框。如果反弹入门,那是不能再好的好球,反之,如果反弹不入,那是最遗憾的射门。结果,是后者,巴西队因此得胜。像许多点球决胜的比赛一样,最终一球定乾坤的不是获胜一方把球踢进,而是失利一方没有踢进把胜利送给对手。
足球比赛中,射门的追求就是踢到对方守门员防不到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射中门框的球都已经通过了对手最后一道防线,离是否成功已经没有任何人为能改变的了,接下来的事情只有听天由命。就点球而言,因为门将是唯一防守者,把球踢到门框上,意味着距成功已经最大限度地接近。
借台球术语来说,哈拉这个球与门柱的触点略微厚了一点点,产生几乎是横向的反弹,但刚刚超过了向内反弹的角度极限,只能等着被评为本届世界杯最遗憾的点球。相比加时赛结束前9号皮尼利亚击中门楣的那一脚,哈拉的点球更接近破门,也更难以接受。
多年来,对淘汰赛出现平局以互射点球决胜的办法,球迷爱看这种要死要活的场面和戏剧性结果,球员最不愿接受这种折磨和煎熬。但是,聪明还没有聪明人设计出公平合理的办法取代互射点球,反而连冰球之类以破门为胜的项目都在效仿足球点球决胜。
当年德国足球名宿沃勒尔说过踢点球的感受、;“以后我再也不打点球了!现在的守门员简直是凯撒。倘若你不能把球准确踢进死角,他们总会有办法让你名誉扫地,甚至遗臭万年。”
法国球星阿莫罗索曾在欧冠决赛射失点球,他的体会是:“我成为千古罪人。我不想为自己开脱,但请想想拼死拼活地跑了120分钟,面对球迷震耳欲聋的喊叫,看着似乎越变越小的球门和门将那副一脸轻松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呢?”
1994年世界杯决赛意大利队巴乔射失点球后说:“点球决胜太不公平!罚球队员身上有巨大的压力,似乎自己稍有不慎,就会终生遗憾。而作为守门员,这无疑是一个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良机。所以我罚点球的方法就是耍花招,绝不让他们觉得扑点球是好玩的事。这种规则必须改变。”
但巴乔讨厌的规则并没有改变,第二年,名帅特拉帕托尼率领尤文图斯靠点球捧得丰田杯。他认为:“我宁愿重赛一场,哪怕我们失利,因为点球会使球员发疯的。当一名有责任心的球员在最关键的时刻失误,他会因痛不欲生而产生心理障碍,这是今日足球的悲哀。”
以此来说,无论教练、队友、球迷乃至媒体,对勇敢接受安排走向罚球点的球员,都应当送上掌声,敢打的就是英雄。他们用踢点球的成功和不成功延续了足球的部分魅力。别人的大喜大悲都在事后,而射手面对的是整个过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