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申花给球迷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痕

2013年12月25日09:28   体育专栏  作者:棋哥  

  网络时代,尽管读书不那么多了,但还是有一个多年来的习惯。那就是熟悉的朋友写的书,特别是签上请你“雅正”、“把玩”、“留念”赠语的书,必须看。

  不久前收到《人民日报》好友,当年复旦大学中文系77届毕业生李辉老师的新作《绝响,八十年代》。又被书中真实的历史故事带回1977年,带到复旦大学四号楼7711班学生宿舍的“百花”墙报栏,走廊墙上那17页稿纸的小说《伤痕》。

  如果说当年卢新华的《伤痕》,是从上海滩影响到全国的伤痕文学。那么,近日网上流传的上海申花迁址云南,则是不那么职业的“职业足球”带来的伤痕足球。

  职业足球20年了,几乎70%以上的足球俱乐部都遇到过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一直觉得不论哪支球队背井离乡,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都不应该撤退,丢不起那个人啊。北京国安好面子,财力也扛得住,根本不会出现主场迁移的段子。但是没想到啊没想到,您“高大上”的上海申花却传出了迁移云南高原的消息,捣糨糊啊。

  伤痕文学:小说《伤痕》,说的是王晓华的妈妈在文革期间被定位“叛徒”后,相信了冤案的王晓华与母亲断绝母子关系去农村插队。经过在农村九年的孤独、歧视、彷徨和痛苦中的煎熬后,母亲得到昭雪平凡。但是当王晓华赶回上海要和母亲见上一面的时候,妈妈已经离开人世。

  伤痕足球:上海申花,一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职业足球二十年来屹立上海滩的足球俱乐部,居然要扶老携幼去云南设主场?个中苦衷我想无非是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还是那句老生常谈,搞职业足球,若没有一套完整的资金链体系支撑,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保障,您就是再有足球豪情也是瞎扯。因为如今的所谓职业足球基本不可能产生能自身运营的资金链,必须跨界去挖掘。无论是房地产资金链,还是电子竞技资金链,或是资本运营资金链,链条一断,哭天天不应……。

  二是政府的支持出现了问题。人们都会说,职业足球俱乐部已经市场化了,还靠政府支持就说不过去了。但是,在中国搞职业足球俱乐部,公共体育资源都在政府手里,您不依靠政府行吗?体育场,竞赛组织,公安安保……都由政府相关部门把持,不依靠政府您是寸步难行。在这方面,北京市政府做得就不错。不仅有文化体育产业支持资金,还有三大球扶持资金,更有体育表演业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难怪北京的三大球这两年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方面要感谢党,感谢政府。

  三是俱乐部的内部、股东出现了问题。对于这种情况,还是老话“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我们外地人就不多嘴了。

  足球老将谢晖谢指导的话很有道理:“申花的离去失去了上海这座城市赋予他的全部意义”。因此,关于上海申花搬迁的传说,总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叶辛《孽债》里的那句歌词:“美丽的西双版纳,那里有我的爸爸。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

  这上海怎么总能和云南扯上关系?

  卢新华在《伤痕》中写过“虽然孩子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

  在上海滩有20年职业足球历史的上海申花,如果真的离去,将会在球迷心中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痕。伤痕足球,您还玩它干什么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申花 职业 主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