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不可复制的拉玛西亚

2016年03月16日14:54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出租车经过坎帕诺,绕行而过时,出租车司机指向一幢昏暗夜色中小房子,“La Masia,”他说道。

  早春时节来到巴塞罗那,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巴展,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科技展览,也因为巴萨俱乐部,特别是巴萨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拉玛西亚,长久让我着迷。

  巴萨这个俱乐部和中国有着亲近缘分,因为巴萨的全球合作伙伴,包括来自中国的OPPO。由此我能有机会深入到巴萨核心,探究一下拉玛西亚的真貌。

  第二天的拜访,并不是坎帕诺,而是8公里之外的巴塞罗那体育俱乐部训练中心。拉玛西亚在国际语境的传播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半神化的名称,一种足球哲学乃至城市文化的代表。但是在加泰罗尼亚语中,Masia只是小农舍的意思。根据俱乐部朋友的讲述,当初修建坎帕诺的时候,旁边有一幢小农舍,俱乐部存留了下来,用作社会活动中心。后来在俱乐部接受训练的青少年球员越来越多,小农舍经过扩建,成为了那些非本地孩子们的宿舍。简单而朴素。

  今天的这幢农舍,在坎帕诺用围栏圈了起来,连上周边,都属于维护和重新开发区域。在我们看来有些神秘的所在,也不过是堂前燕,参差百姓家,没有那么神奇。当地的孩子,喜欢足球,热爱自己的俱乐部,通过各种选拔竞赛和被观察,最终能进入到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于是有了拉玛西亚。

  只是拉玛西亚真正成为今天的拉玛西亚,必须得感谢克鲁伊夫。1979年,结束自己在巴萨球员时代之前,他建议当时的俱乐部主席努涅兹模仿阿贾克斯,对巴萨青训体系规范化管理,融合了荷兰足球精髓的拉玛西亚开始孕育。十年后,克鲁伊夫以主教练身份重归巴萨,拉玛西亚步入正轨。2010年的金球奖候选人三甲,梅西、哈维和伊涅斯塔,全部出自拉玛西亚。

  一个极具包容性,又充满着高迪、米罗和毕加索艺术创造力的城市,足球和当地生活的融合,形成了巴萨文化。正是这种独一无二,让巴萨和OPPO之间,形成了自然的品牌关联。

  在巴塞罗那海边的餐桌上,春风仍有些凛冽,而关于巴萨话题,却是煦暖而别致的。

  OPPO的CEO陈明永先生,作为一位二十多年的巴萨球迷,向我讲述起他的巴萨情缘时,强调的正是这种文化和气质的独特。“我被巴萨吸引,最开始因为马拉多纳,”陈先生说,“当时马拉多纳很有名,巴萨却还不是欧洲最顶尖的俱乐部。后来克鲁伊夫到来,让我真正成为巴萨球迷。巴萨有拉玛西亚培训体系,也有全球人才选拔的方式,他们对人的选择,是先要确定文化基因相同、哲学和价值观相同者。这和我们做企业做品牌的逻辑一致。我们有自己的品牌哲学,寻找人才就是两种需求:合格性和合适性,比如你的技术和工作能力不错,那是标准合格,合适就更是价值观的统一。”

  这样的统一,需要耐心和时间的打磨。2011年,老的拉玛西亚容量有限,被正式关闭,整个青训体系和一队以及其他运动队,都被转移到8公里之外的新训练中心。

  这里是“巴塞罗那体育俱乐部”训练中心,而不仅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足球之外,职业队还有篮球、曲棍球、手球和室内足球,业余运动队就更多。整个训练中心的核心区域,是以维拉诺瓦命名的足球一队训练基地——维拉诺瓦,因病辞世的巴萨前主教练,曾经长期担任拉玛西亚教职。

  一队的训练场地属于封闭状态,用各种绿植围栏,和周边区隔开,保持着视觉隔断。其他训练场地,一目了然。虽然外人不可能进入到这个训练中心,但身处实地,神秘面纱被拉开后,看到身边轻松来去的年轻身影,想想这当中或许隐藏着一个未来的普约尔、皮克或布斯克茨,甚至梅西,一切都显得轻松自然,你不会再因为那层神秘而产生其他奇幻想法。

  拉玛西亚现任的青训老大佩普·塞古拉(Pep Seguara),一位大学教师背景的足球教练,以前在希腊执教奥林匹亚科斯夺取过两个联赛冠军,前几年在利物浦负责整个俱乐部青训体系。他向我介绍起拉玛西亚时,用的是非常概念化的描述:关于拉玛西亚的3P理论:position,possession和pressure——位置、控球和压力。

  “这是我们的足球风格,也是我们的足球哲学,”塞古拉说,“所有足球教练都会生活在成绩压力下,但是输球总会发生,如果输球就想变,想用一切手段去获胜,那被抛弃的往往会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东西——足球哲学。拉玛西亚从下至上,所有梯队都贯穿同样的哲学、同样的思路、风格。我们必须赢球,不论一队还是各级梯队,但最重要的是如何赢球。用自己的风格获胜,用我们的哲学和文化获胜,这才是最重要的。”

  拉玛西亚从10岁开始向上,每一岁都有一个梯队,每个年龄梯队都遵循这样的足球培训理念,每个球员对自己的场上位置所要求的技术以及战术执行,都会得到清晰的讲述和培训;足球的对抗,控球既是最好的进攻基础,也是最好的防守依赖;不断给对手施加压力,在施加压力过程中,寻找打败对手的机会。

  拉玛西亚如是成长而繁荣。看似简单,但一以贯之,从10岁到18岁,都在这样的体系中培养,小球员逐渐成长为巴萨B队可用之才,优异者,又从B队晋升到一队。每个年龄梯队一正一副两教练,再配以体能教练和整个巴萨运动恢复体系的照看。这成了一个人才熔炉。

  这个看似简单的体系,复杂处是每一位教练、每一位球员,都要日积月累地锤炼,不断打磨和淬火。每一个环节的培训,都和整体足球风格乃至哲学吻合。

  我问塞古拉,他手下总共有多少教练。塞古拉犹豫了一下,说三十人左右。我又问他拉玛西亚的模式,有可能得到复制、能否在海外例如中国,成立一个新的拉玛西亚吗?

  回答是绝对否定的。完全不可能。

  因为这样的足球定位和风格,是在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群以及当地文化结合,才产生的。这个青训体系,是在半个世纪的磨砺中逐渐成型。拉玛西亚也只有这么多青训教练,这是巴萨的核心竞争力,何以复制?在海外开足校,那是传播和普及足球,拉玛西亚却是为最顶尖精英足球培育人才的,规模只有150名左右的球员。

  我向陈明永先生转述这段拉玛西亚的采访,他极有感慨。“做企业和经营品牌,与拉玛西亚是同样的道理。外在压力或者对手施加的压力,永远都存在,但你不能改变自己,坚持下去才有机会,抓住机会才能获胜。我们说文化和哲学,其实本来蕴藏于每一片乡土间,提炼出来,就是这样的奇迹。”

  充满着现代艺术张力,挑战着传统,却又融合于传统的经典。圣家堂、米拉之家和米罗点缀出那风雅的胡子,长久存在,不可复制。

  不可复制的,恰是经典。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巴萨拉玛西亚青训西甲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