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你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男篮?

2014年10月03日10:25   体育专栏  作者:苏群  

  中国男篮结束了他们的亚运之征,一次“期中考试”考砸了对日本那门课,获得了铺天盖地的板砖。但是就整个亚运会7场球,你会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支年轻的队伍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和事物,会得到区别很大的结论,甚至结论完全相反。在摄影上,取景角度是成败的关键之一,它让你获得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而大多数照片之所以千篇一律,只是因为拍摄角度太过平常和平庸——比如,你站着,以你自己身高的位置去取景,你获得的照片,和绝大多数人眼睛看到的景象没有区别,因为他们也都那样站着看。试试找一个制高点,或者把相机放在地上。

  我看过新浪搞的一个调查,60%以上的人给了“6分或6分以下”,是最差的一档。如果你有心浏览一下微博的留言、论坛的讨论、媒体的文章,也会得到相似的印象:中国队表现太差了,居然输给日本?他们的基本功为什么这么差?一再说他们年轻,为什么不带几个老将?宫鲁鸣行不行啊,赶紧换了!

  我很想问的是,太多人这样义愤填膺,到底有多久没看过男篮比赛了?家里的月份牌从2008年翻到2014年了吗?

  早在2009年中国男篮兵败天津亚锦赛时,我就用过一个成语“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当时,这个成语是用来讽刺中国的篮球管理当局,锦标主义至上,不顺应形势,立新求变,提前输入新鲜血液。六年过去,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却可以拿来形容用老眼光看待中国男篮的角度,用来警醒躺在六年前的时间里看现在的大众态度。过去的六年,中国男篮早已经历了由姚时代巅峰到后姚时代低谷的抛物线降落,眼下是触底的沿续,并没有那么快地反弹。

  高高在上地用广角镜头去看这支中国队,只会想到谩骂,这是一个错误的取景角度。你的镜头里会出现太多和这支队伍无关的东西,东拉西扯过去怎样、联赛如何、基层选材怎么回事、体教分离为什么不实行,等等。很多的老生长谈,小小的篮球圈无法改变的东西,都扣在中国队身上。

  对现在这支男篮,你需要走近,将镜头贴近,用大光圈小景深,去看他们的细节,发现他们的优点,期待他们尽快磨掉那些顽疾。对他们来说,时间不多,只有一年,这一年翻不过身,巴西奥运会就无缘。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这支中国队在亚运会上的每一场比赛呢?从第一场对哈萨克斯坦,到最后一场对卡塔尔,并没有过前后不一的表现。得第五名那场打卡塔尔,和揭幕战打哈萨克斯坦,几乎如出一辙,第一节大大领先,后两节或后三节处理球简单急躁。这是一支态度上没有问题的队伍,只是因为多数人没有打过国家一队,即使打过洲际比赛或世界级比赛的少数人,也都不是挑大梁。所以,与其用“年轻”来形容这支队伍,不如用台湾一位记者朱彦硕的说法更准确:没有资深球员。

  事实上中国队的7场球中,有5场球的第四节输给对手,有两场第四节赢了,一场是对最弱的蒙古,一场是对最强的伊朗。中国队最突出的特征是防守凶狠,进攻缺少核心,投篮不稳定,缺乏控制比赛的能力,因此总是前三板斧有效,大起大落。这样一支球队是没有夺冠把握的,宫鲁鸣出征前说要夺冠,只是想给他们底气和信心——赛前我和有些队员聊,发现他们并没有那么足够的自信。中国队如果发挥出色,理想的结果应该是亚军,因为伊朗的实力远在我们之上。

  舆论众口一辞指责的是对日本队那场被逆转的比赛,但仅就比赛的角度看,这不是他们最不好的一场球,在两节半的时间内,中国队的发挥像计划中的那样打得很好,完全压制了日本队。宫鲁鸣满脑子想在对伊朗那场球打出点名堂,第三节换下四人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试着让更多人体验比赛。回头再看,如果不是对日本队用周琦打了27分钟,他怎么可能对伊朗得17分抢11个篮板球?在那之前,周琦的时间被严格控制在15分钟以内。

  中国队打得最差的一场球是对中华台北,对手没有戴维斯,整场在紧逼,让中国队打出了7场球中最低的三分命中率18%,倒数第二的两分命中率44%,篮板没有什么优势,整场疲于应付,第四节12-20,最后1分险胜。那场球充分暴露了中国队的全部问题:内线无统治力,外线无攻击力,第四节无控制力。但很少有人去详细讨论那场球,其实对日本的逆转隐患早在前两场已经埋下。

  把中国队置入一个变化中的阶段,近距离、微观地看待这支中国队,才能更客观地看到他们的正负两面,才能更历史地接受他们成长中的挫折,而不是一边倒地指责。我从来避免用“练得最苦”来为他们作托辞,刻苦训练是职业球员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夸口的资本。突出的优点和突出的缺点并存于这支队伍,让他们在在比赛中大起大落,也在遭遇谩骂的同时收获了零星的掌声。王哲林脚步炫目但下肢没有爆发力,郭艾伦突破犀利但投篮太差,刘晓宇稳重但攻击欲望不强,周琦封盖出色但内线缺攻击手段,孙桐林擅长策应但防守意识淡漠,丁彦雨航防守积极但三分太慢热……到最后,我们发现全队得分最稳定、平均分最高的是赵泰隆,就像世界杯我们发现美国队得分最稳定的是库里。

  虽然很多人依然对亚运会兴趣盎然,但是和奥运会、新的世界杯比起来,亚运会已经彻底沦为鸡肋比赛,用来作为“休克疗法”中的一环,输赢都不必大惊小怪。

  一个队员、一支队伍有没有成长性,不是看他们赢球后,而是看输球后的表现。最后一战打卡塔尔,丁彦雨航突然打得像期待中的那个全能战士了,郭艾伦居然一节进了3个三分球,王哲林恢复了他篮下的蝴蝶脚步。意志是在挫折中磨出来的,而不是顺境中夸出来的。一个有大目标的队伍,需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在的阶段、该做的努力,批评和谩骂不过是奋起的动力。

  在这个角度上,中国男篮的亚运会之旅除了没有和韩国打一场是个遗憾,其余都是收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男篮 逆转 亚运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