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维奇眼里的NBA和别人不一样,我给他一个好听的名字“波波主义”。
“波波主义”指导下的比赛,虽然和NBA大多数比赛不一样,但更接近篮球的本质,归纳起来几大特点就是——球星是基础,但不是全部;阵容善变,看对手防守;角色球员和替补敢进攻,不看球星脸色。上述特点的基础是基本打法不变,每个位置有多人可替。
波波维奇用同样的“波波主义”,在西部决赛打败了雷霆,在总决赛第三场大胜热火。
“波波主义”非常符合中国兵书上讲的:“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在波波维奇眼里,球星不是万能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敢做主人;阵容不是固定不变的,上半场打不好,下半场可以换,一场球打不好,下一场可以换。他在去年总决赛七场球,前四场大阵容,后三场小阵容,西部决赛先大阵容,后小阵容。今年总决赛,大阵容进攻效率一场好一场坏,第三场就把迪奥变成首发。
同样在波波维奇眼里,没有永远打得好的球星,也没有永远打不好的角色球员。所以,在莱昂纳德第二战6犯并且没有得分的情况下,第三场拿下29分,第一节独取16分。马刺历史性的第一节41分当中,22分来自莱昂纳德和格林这两名角色球员,而吉诺比利出场比任何时候都晚,他上场时,马刺已经得25分,领先热火13分。
在我们眼里,这是另一支马刺队,但在波波维奇眼里,马刺队本来就这样。虽然帕克直到第二节6分23秒才正式“开张”得分,可他仍然是马刺的战术灵魂,之所以第一节打成那样,是热火对帕克施加压力的结果,你那样防帕克,那我就换个人打你。
热火在第二战最后5分钟开始用詹姆斯防帕克,让马刺最后阶段7次有效进攻只成功2次,帕克的组织作用几乎消失,而吉诺比利在弧顶饱受包夹。其实,热火的变化还不止于此,在第三场开局,詹姆斯对弧顶持球队员的防守近利偏执:他先防帕克,马刺挡拆后球到迪奥手里,他又留在弧顶防迪奥,格林上来接球,他又防格林,这等于在一个回合当中詹姆斯连续防了三个不同的人,没有一次让持球人突破或投篮。热火的防守因此也变得像联防——按盯人的概念,热火外线所有的挡拆全部换防,按联防的概念,就是防守人都留在原来区域。
这应该是斯波尔斯特拉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防守,也最大可能地挖掘了詹姆斯的防守能力,这样的防法,完全针对帕克和吉诺比利,用以摧毁马刺的战术起点。如果这时候马刺其他队员仍然眼巴巴地看着帕克,或者吉诺比利,那么大败的将不是热火,而是马刺。然而,“波波主义”要求每个人都站出来,手里没球就跑,手里有球就攻,于是轮到莱昂纳德一战成名——当詹姆斯在弧顶,热火左侧与莱昂纳德对位的是查尔默斯,所有人都知道他在第三场结束后被骂惨了,那只是因为他进攻太差;只有詹姆斯心里清楚,当自己到弧顶充当第一道铁闸时,侧翼的查尔默斯没有完成任务。
莱昂纳德没有一直面对查尔默斯,事实上他只是开局利用查尔默斯打出了状态。詹姆斯打了半节就回来防他,可是原来的矛盾重现:当詹姆斯回到左翼,弧顶让人不放心了,他防守的方式不是紧贴,而是若即若离,时刻准备收缩,以免帕克或吉诺比利突入篮下。利用这一点,莱昂纳德第一节扔进3个三分球。
詹姆斯一个人承担了太多的任务,他既要组织进攻,又要得分,还要防守各种位置,这是热火和马刺的最大区别,也是NBA篮球和“波波主义”篮球的最大区别。波波维奇挑了那么多国际球员,即使球星,也是多年以稳定的方式积累的成就,在马刺队你很难判断最后胶着时刻一定由哪位球星来终结比赛,而在热火队,则一定是詹姆斯,如果不是他,责任一定在詹姆斯。
虽然到今年12月才满30周岁,可詹姆斯已经在NBA打了11年球,对比同样年龄的加内特和邓肯的状态,可以发现打两年NBA和两年大学是多么不同。詹姆斯过去打这种比赛,每场40分钟以上绝无问题,可现在连续两场都只有38分钟,已经在第四节出现体能危机,他在第四节连续出现三次失误、两个犯规,当时热火的反扑势头已成强驽之末。
这又回到了我们谈论的核心内容“波波主义”。马刺队从来没有体能问题,莱昂纳德放开手脚打了39分钟已经最多,“GDP”三人平均只有30分钟。迪奥打了37分钟却从来不用承担进攻重任,他只需要专心跟住博什,抢5个篮板,多传几个球,可正是由于他的首发,博什第三场只触球30次,而第二场博什拿球50次,第一场58次。
让热火尴尬的是,莱昂纳德这一场爆发,你精心准备,下一场说不定他就“轮休”了,换成另一个人,因为“波波主义”从来不给你连续两场相同模样的比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