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不只以老男孩的名义铭记大郅

2014年02月17日15:41   体育专栏  作者:杨毅  

  如果,这CBA常规赛的最后一轮,确是王治郅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句号,他不言不语,在未有任何仪式感的舞台上划下的最后一笔,是一个顺遂、接受、规矩的圆圈。但我们铭记他,是因为他用尽平生之力,用他的雄心和梦想,用父母遥望的双眼和斑白的头发,把体制和思维的圆圈刺破的一角。   

  初春的宁波,没有仪式,没有电视直播,王治郅挥手告辞。1995年开始征战CBA,1996年出战亚特兰大奥运会,19年叱咤风云,至此终告收尾。   

  一场轰轰烈烈的送别运动,自年初八一主帅阿的江透露大郅将在本赛季CBA结束时退役之后即告展开。北京的全明星赛演绎成了送别大郅之夜;春节后的最后6轮常规赛,大郅所到之处,都如同最后的巡演,以八一连败之旅,却接受四方的朝拜。但这场送别,到了最后时刻却显得有些暧昧。大郅未再接受任何的采访,也未亲口再给出任何的确认,一生处在体制之中的王治郅,最终也许依然等待着体制内的认可和批示。   

  这正是我想说的,37岁的王治郅用他的职业生涯,用他无以伦比的经历,带给中国篮球,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究竟是什么?两个月以来,人们追忆和铭记王治郅的职业生涯,我们常说他是老男孩,他是96黄金一代最后一位站在球场上的运动员,他是当年的亚洲第一中锋,他曾在广州身披12枚金牌接受队友的膜拜。但当历史定格,我更想说的是,王治郅最该被铭记的,还是那段已经被收存起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王治郅是一位这个时代的开路先锋。   

  也许大郅本人已经不愿再提及;在他2006年回归祖国之后,人们也可以避之不提。那好像是一段错误,是一段浪子回头的传说。之后姚明、易建联在NBA所取得的成就和位置的稳定性,也远在大郅之上,这让很多年轻的球迷已经淡忘了王治郅是第一个登陆NBA的中国运动员的事实和意义。也不再记得,这个出身中国最古老体育体制——八一体工大队,在南二环先农坛大院里长大的北京孩子,在被NBA选中、登陆NBA、在NBA挣扎留守的过程,是多么的遍布荆棘。在挣扎和留守的过程中,王治郅与身后体制的搏斗,又曾经是多么的坚决和痛苦。如果在我的整个采访生涯里选取几个我永生不会忘记的画面,一定有2002年秋风中的奥克兰球馆,王治郅与世锦赛前在此热身的中国男篮诀别,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球馆里投着三分,球一颗颗的坠落在地板上,在内心上砰砰颤动,从此开始了孤单的搏杀。   

  时过境迁,眨眼12年。我不想再说起当初的细节,也不必再纠缠谁对谁错。王治郅为了挣扎着实现他的理想,曾经从一位英雄变成千夫所指的罪人,曾经被信兰成治下的篮管中心开除出国家队。但当你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王治郅的故事至少改变了三件事情:第一,他证明了中国运动员可以努力走出古老的体制,去“美帝”打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哪怕他是一位解放军战士;第三,他证明了中国运动员能够依靠自己的特点在NBA占据一席之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我们(70后以前)所生长的时代所接受的教育,是个人必须永远服从集体,个人利益必须永远给集体利益让路。王治郅的故事,让人们反思内心的定式,让社会意识到个人的发展必须得到尊重。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上,没有出色的个人,何来出色的集体?这完全超越了篮球或者体育领域,改变了一个时代的认知。   

  王治郅没有在NBA赢得更大的成就,由于命运的牵绊,他始终是一名NBA的边缘球员。但他所改变的三件事情,不只为中国运动员打开了进入NBA的大门,更改变了社会的思维。在王治郅之后,巴特尔、姚明、易建联、孙悦都圆梦NBA,都从他们的组织那里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获得了更多的便利,也获得了更多社会舆论的帮助,人们在看待他们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时也更宽容,更鼓励。没有王治郅趟开这条荆棘之路,就不可能有此后的便利;没有王治郅如同困兽般的搏杀,就没有日后一扇扇大门的开启。站在这个角度上,中国一定还会出现下一个登陆NBA的运动员,他们其中未必还会有人达到姚明的成就,但绝不会再出现下一个王治郅。这就是姚明曾对大郅说过的话:没有我姚明,你王治郅还是王治郅;如果没有你王治郅,我姚明就不会是今天的姚明。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达拉斯乌龟溪的公寓里,王治郅家壁橱上摆的那个画框——夜色下典型的美国,宁静的街道,一个蹬着滑板的少年在飞驰,身披小牛队球衣的王治郅,站在路的尽头,露出微笑。画面注脚上的英文是:AGREAT PIONEER(伟大的先锋)。   

  在2006年回归祖国之后,王治郅又两次登上巅峰,一次是2007年率领八一重夺CBA冠军,那也是他们迄今的最后一冠;另一次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身披12块金牌,却说“就像上班下班一样,我们只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历尽沧桑,世事变幻,人们都看到,王治郅再也和先前不同。大郅曾经是那么年少气盛,睥睨天下;而后来的他,越发宽淡平和,仿佛不再争锋,唯尊天命。这时常让我慨叹,再锋锐的棱角,也会被生活磨平。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时逢八一和中国男篮的战绩都直线下降,环境险恶,后继乏力,八一溃败于国内,国篮崩盘于南海。大郅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已经向一头兢兢业业、站好最后一班岗的老黄牛靠拢。人们为他的努力得不到回报而遗憾,为他难求一胜而不甘,为他职业生涯的收尾叹息,却都已经忘记,他曾是那样的不屈,他曾有那样的抗争,他曾怀有的斩断荆棘、刀锋断刃的梦想。   

  如果,这CBA常规赛的最后一轮,确是王治郅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句号,他不言不语,在未有任何仪式感的舞台上划下的最后一笔,是一个顺遂、接受、规矩的圆圈。但我们铭记他,是因为他用尽平生之力,用他的雄心和梦想,用父母遥望的双眼和斑白的头发,把体制和思维的圆圈刺破的一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治郅 老男孩 cba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