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镜宇:悲情王兴江成CBA“铺路石”

2013年11月18日11:04   体育专栏  作者:王镜宇  
有“中国库班”之称的山西队前老板王兴江有“中国库班”之称的山西队前老板王兴江

  随着“中国库班”王兴江的洒泪告别,持续半年之久的山西男篮转让事件彻底画上句号。挚爱篮球的王兴江也许是个悲情人物,但是他的大胆实践却在CBA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志存高远的王兴江成为CBA联赛改革过程中的“铺路石”。

  从结果上看,山西体育局拥有的一枚公章改变了事情的走向,将近几年在CBA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这支球队留在了山西。表面看来,在行政审批与市场行为的角力中,前者获得了胜利。然而,山西汾酒“加价回购”的事实也表明,资本在符合市场规律和法律框架前提下的流动无可阻挡。尽管收购球队的初衷未能完全实现,北控集团也并非一无收获。

  山西男篮转让事件的“神转折”暴露出CBA联赛顶层设计的漏洞。投资人花上亿的巨资购买球队,却因一枚公章无法参赛,岂非奇闻?当然,山西体育局的坚持也不是全无道理。毕竟当初是山西接纳了这支从河南转投而来的球队,这些年山西体育局也对球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再加上球迷感情等因素,山西体育局自然要表达他们的诉求。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纷争中,中国篮协一直很低调,而他们对联赛相关规则的解读最终成为事实上的“法官”。

  CBA联赛关于主场和参赛权问题的规则制订于多年之前,在当时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随着联赛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以及CBA球队价值的水涨船高,这种由地方体育部门握有的事实上的“一票否决权”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不合情理,也违背了职业联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作为当初规则的制定者,中国篮协在山西男篮转让事件中显得有些尴尬。既然有规则,不能不执行,临时修改也不严肃。事到如今,尘埃落定,该是重新审视规则、考虑修改的时候了。在目前中国的体育运行管理体制下,职业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与地方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的合作。一旦俱乐部股权发生变更,地方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投入的相关资源应该如何体现?这是一个值得中国篮协和CBA联赛投资人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山西男篮转让风波也成为前车之鉴,为未来的CBA投资人提供决策参考。

  山西体育局和汾酒集团这次赢了,但也只是“惨胜”而已。山西队在新赛季CBA联赛开始以来的4连败,是对此最好的注解。“强扭的瓜”到底甜不甜,还得吃吃看。山西体育局依靠行政手段夺回了球队的主导权,但是这支球队在CBA的生存和发展还得靠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汾酒集团投入巨资是否心甘情愿?王兴江及其旧部退出之后山西体育局能否为球队打造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山西队能否维持强队风范?这些问题的答案外界都会保持关注。作为最富改革、创新意愿的投资人之一,王兴江在参与CBA联赛的过程中饱尝酸甜苦辣,他的继任者也会体验同样的滋味。

  北京北控暂时退去,但是以其为代表的市场力量仍会很快回来。在目前18支CBA球队中,来自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队伍达到7支,这也体现了经济实力和市场潜力在CBA球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照目前的趋势,北京重新拥有第二支CBA球队应该不会是太遥远的事。

  王兴江暂时离开了CBA,但是他身上蕴藏的强烈的改革、创新的动力不应也不会离开。(完)

  新华社11月18日发

文章关键词: CBA 山西体育局 王兴江 山西男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