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詹姆斯的心灵战争

2013年06月24日14:23   体育专栏  作者:苏群  

  这个世界对詹姆斯太苛刻了,哪怕他已经连续两年举起奥布莱恩杯和拉塞尔杯。幸亏他没有与世界为敌,而是面对自己,打胜了一场内心的战争。

  如果乔丹生在自媒体时代,会不会像詹姆斯一样遭遇各种各样的怀疑?科比可能会告诉乔丹,一样会的。而詹姆斯自从来到NBA世界,更像在质疑的海洋里完成跨洋游泳。进不了季后赛,包围他的是质疑,进了季后赛是质疑;进了总决赛拿不了冠军是质疑,拿了冠军还是质疑;在克利夫兰是质疑,离开克利夫兰同样是质疑;得一次冠军是质疑,得两次更是质疑。

  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来解释詹姆斯受到的质疑,显然不足够,否则,詹姆斯不会在夺冠之夜领奖之时,以“人言可畏,我何忧之”来作为获奖感言。夺冠得奖,是职业球员的莫大荣誉,詹姆斯由心而发如此感叹,可见日日包围他的是怎样的心境。但任何人的质疑,比不上他对自己的怀疑,怀疑自己投不进,怀疑自己突不了,怀疑自己忽略了队友。

  詹姆斯不是以乔丹为模具生产出来的巨星,他自身的技术特点和技术缺陷,决定了他从出道到退役将永远生活在质疑中。在“三角进攻”体系里面,乔丹不是进攻的起点,他是攻城拔寨的将军,皮蓬与之珠联璧合,而詹姆斯必须集乔丹和皮蓬的工作于一身。这样的领袖已经有了“魔术师”约翰逊和“大O”罗伯逊为榜样,而詹姆斯作为比他们晚出道二三十年的球星,既有天赋的强壮身体,又有技术不够细腻的天然弱点。一对矛盾已经足够将你纠缠至死,更何况詹姆斯同时面临两对矛盾:团队与个人,身体与技术。在如此多矛盾中突围而出的人,必不一般。而波波维奇正是抓住他内心的纠结,和他进行了七场心灵战争。

  热火与马刺的总决赛,就像是詹姆斯过去10年职业生涯的缩影。技术层面上,波波维奇用收缩防守来考验他的中远距离定点投篮,用迪奥来考验他的低位一对一;团队与个人的选择上,詹姆斯时时要选择传球还是攻击。詹姆斯面临这些矛盾,选择时而果敢,时而犹豫,投篮有时很准,有时很差,低位有时无敌,有时一筹莫展。当热火大胜时,他像那个四届MVP得主,当热火惨败时,他像六年前骑士队那个22岁的落寞的“天之骄子”。

  职业篮球是这样的:没有人在乎你是否提高了自己的球技,只看你是不是让自己的球队赢球,“我尽力了”,不过是失败后别人的宽容或自我安慰。既然得胜后的荣誉由你享受,失败后的质疑必由你承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詹姆斯参透了其中的真谛,也洞悉自身的技术弱点。看球者被他大起大落的数据搞得七荤八素,这一场篮板有18个,下一场前三节只有一个篮板,今天来个“三双”,隔天两节球只有一个助攻,以至于“抢七”大战他以37分平了总决赛第七场的得分纪录,却无人提及。其实,詹姆斯一直在苦苦寻找两对矛盾的平衡点,掌握了平衡点,他就是球场至尊,反之,他会饱受质疑。

  解决那些矛盾的平衡点,即是我们所说的“中庸”,差之不可,过犹不及。作为技术和心理上的一个超级矛盾体,詹姆斯所幸抓住了篮球比赛中的一点本质:适可而止地牺牲自我,把团队置于个人之上。东部决战第七场之前,他与韦德达成了开场球权共享的默契,趁热打铁激活韦德的作用,如果不是如此,热火在总决赛赢不了马刺。后来七场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上一战大胜还是惨败,韦德开场控球从未改变。

  所以,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看透勒布朗的内心世界,但至少“团队”一词毋庸置疑。“团队”本身就是夺冠的必备密码,詹姆斯并没有在质疑的海洋中迷失方向。当你不再纠结于那些攻还是传、投还是突的质疑,选择其实很简单,当你离我足够远的时候,我就投篮,当你离我足够近的时候,我会突破,突破以后,如果队友机会更好,我就传球,这些原本就是篮球的本质。第七场决战,其实是詹姆斯与波波维奇的一次心理决战,更是一次赌博:放你那么远,是我暗示你连自己都对投篮没有自信,而詹姆斯的选择是漠视这种心理暗示,像训练那样投篮。

  一旦放下,便有所得。从东部决赛到总决赛,13场胜负交替,到第14场戛然而止。

文章关键词: 詹姆斯 质疑 团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