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人用一场大胜结束了9连败,不过,这天对湖人来说最大的新闻仍然属于“球哥”一家:教练工会主席卡莱尔抗议媒体为“球爹”提供平台,对湖人队主教练小沃顿的工作指手划脚,谁再采访“球爹”,就应该吊销他的采访证。
关于这则新闻的来龙去脉,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就不多说了。我最不喜欢写关于大嘴巴“球爹”的文章,因为他的确相当讨厌。昨天有一位球迷给我微博发私信,让我说说“球爹”这事,我还回说太讨厌他了,不想写他。
但静下心来想了想,“球爹”这件事有另一个观察角度,就是关于“人设”的问题。NBA虽然是个职业篮球联盟,但也像一个人生大舞台,舞台上每个人都活在固化的“人设”当中,如果“真我”和“人设”不一致,是相当痛苦的一件事。
“人设”——人物设计——是电影、戏剧和动画的一个专业术语,尤其是漫画在青少年中流行之后,“人设”成为网络流行语,意思是一个人的形象定位。以前没有“人设”这个词,我们一般说“角色”,比如在家是父亲,在单位是领导,在父母面前是儿女,但这又和“人设”略有不同。既然是“人物设计”,那么策划和设计的成分更多,尤其对那些公众人物而言。
“球爹”就是一个“人设”。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公众人物,除了其肉身之外,基本上看到的是“人设”,其“真我”被“人设”包裹,鲜为大众了解。
用“人设”包裹自我的目的,是为了营销,因为对公众人物而言,其“人设”就是商品。“球爹”夫妻含辛茹苦培养三个孩子成才,一开始只是让他们能靠打球挣钱。如果他们的努力到孩子们打上NBA为止,他们和NBA其他球员的父母没有两样。但“球爹”两年前灵机一动,觉得还可以自己当老板卖鞋,于是亲自上阵到前台。
体育和娱乐圈不一样,出名靠实打实的球技和成绩,但“球爹”等不了那么久。凭借“球爹”的经历,他还不属于公众人物,所以需要“人物设计”。为了在短时间内蹿红,“球爹”霸王硬上弓,怼天怼地怼名人,所以才有“一对一干死乔丹”的惊人之语,连救了他儿子的总统也不放过,非要发个动图去怼他。
不要说儒家文化熏陶过的中国人觉得不可思议,连美国人都听不下去,说明“球爹”的恶性营销达到了目的。
但这一定是真实的“球爹”吗?如果在家里也是这样的人,“球哥”鲍尔早就崩溃了,不会有到湖人队打球的这一天。在鲍尔眼里,他就是那个从小教他打球、给他树立目标、训练严加管束的父亲——除了没教不能偷东西。相信我,靠嘴巴不可能教出打NBA的儿子,尽管“球爹”教的投篮手型现在还影响着儿子的得分。
这就是为什么记者非要去问鲍尔如何看老爹讽刺小沃顿时,鲍尔一副为难的样子:“对我来说,他就是从小教我打球的父亲;我也没法选择教练……”相信球迷听到鲍尔这样的回答,已经给打了负分。
这又扯出了“球哥”鲍尔的“人设”问题。按理鲍尔只需要打好自己的球,但既然父亲将他纳入营销计划的一部分,他就逃不过“人设”。一个完美的NBA球星“人设”,应该是乔丹、科比、詹姆斯、库里等人那样的。鲍尔看上去不像恩比德那样的个性,也应该走前辈的路线,但他却有一个“球爹”。
“球爹”过于夸张的“人设”,挤压了儿子的“人设”空间。他本可以自在地打球,谈论自己的成长,不怕犯错,越变越成熟。但因为和父亲联系在一起,他只能选择少说话,不说话,因为言多必失。
年纪轻轻沉默寡言像个“小老头”,是一件挺古怪的事。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不了解鲍尔的个性。其实我很喜欢他的大局观,一个新秀对成年人的比赛调度有致,缺了他湖人就在连败。可是除此之外,他在NBA的一切信息几乎为零。由于父亲挤压了儿子的空间,反而对鲍尔的成长大大不利。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在队友受欺负时选择扭头走开,他说自己只是来打篮球的,但这样没有一丝情感的回答,让人觉得他像一架机器。
鲍尔三兄弟有过天真烂漫的童年吗?如今的青年时代血气方刚吗?我相信有,他们也血气方刚,但活在父亲影响下的“人设”里,他们一定非常痛苦。
所谓的“人设”,既有“球爹”这样主动型,也有被动的“人设”,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活在被动的“人设”里。
即使普通人,也会有“人设”。你在妈妈眼里是个乖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好学生,在朋友眼里是仗义的兄弟,在女朋友眼里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子汉。对普通人来说,“人设”就是你的社会角色,虽然没有“球爹”那样的功利目的在内,你也得把自己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尽量避免出格。
其实你也想在雪地里撒点野,但是怕妈妈不喜欢;其实你也想逃掉无聊的课程去看NBA,却怕老师改变对你的印象;其实你也觉得朋友不对,可是怕他说你不够仗义;其实你是个大男人也有怯懦的时候,但怕女朋友对你失望——“人设”让你得到赞美,却也是一件铁甲衣,会让你憋屈。
其实我们了解的大多数人,都只看到他的“人设”。
人的个性、身份是丰富多彩的,但“人设”将他固化,硬得像水泥地。其实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中国古代有名的传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大禹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辛苦工作的英雄典型。如果从他的儿子启的角度观察,这个父亲为了工作把儿子变成“留守儿童”。如果从他的妻子的角度观察,大禹是个不顾家庭温暖的工作狂。幸好,流传下来的人设非常正面,让千秋万代景仰。
我大学的专业是国际新闻,找独特的角度是专业要求。在前一阵“江歌事件”炒得翻天时,我没有跟进议论,因为我觉得那是被网络赋予的人设。如果我要为报纸主持一个版面,会让记者去做一个专题《中国在日留学生的生存现状》。在PG One事件沸沸扬扬之际,可以做一个《中国嘻哈音乐现状》。但现在是移动时代,传统媒体已经完了,碎片化的信息东拼西凑组成了被动的“人设”,少有人探究真相。
你肯定会说,讲了这么多,你自己有没有“人设”?
我有啊,但不是我自己设计的,也是移动网络给我的:我没打过篮球却解说篮球,喜欢卖弄并不怎么样的摄影,是个好父亲,把篮球讲成人生道理,还经常出错。
幸好,我没有“球爹”那样的功利目的,所以从不主动设计,这个被动的“人设”还挺接近我的真实。我从小的学期成绩单上,评语都有“骄傲自满”几个字。我不认为自己是公众人物,所以在社交媒体上会怼那些口出恶言的人。
但这个人设和“真我”还是有出入的地方。比如,我并不是个好父亲,因为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陪儿女,经常我出门的时候她们还睡着,回家的时候她们已经睡了,儿子到现在见我都怕。我经常讲人生道理那是因为我“好为人师”,这样的性格很招讨厌。
幸运的是,我的人设和真我出入不大,我还能比较真实地说话、做事,而又不惹事生非。相信这是你我都愿意追求的状态。
如果你也是“被生活”在人设里,有没有不开心?
最后,献上席慕蓉一首《独白》中的几句——
在一回首间,才忽然发现,
原来,我的一生的种种努力,
不过只是为了周遭的人都对我满意。
为了要博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
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
所有的桎梏。
走到中途,
才忽然发现,
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
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本文来自公众号@苏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