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汕:中国篮球最早德比和最牛观众

2014年05月12日11:49   体育专栏  作者:金汕  

  解放后北京成了篮球运动的竞赛中心,几乎所有的重要比赛都在北京举行。

  自50年代后期起到60年代中期,北京和八一的男子篮球是国内最强的两支球队。八一队在50年代初期就组建了,北京队则在1956年才正式成立。以至1951年首届国家男篮组建,北京的球员还在代表华北队出战。而北京市体委一直在筹划成立首都的篮球队,后来的北京队大多来自中央体育学院。当时尚无“德比战”之说,而中国男篮的德比战始于1954年10月17日,地点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先说说这场“德比战”观众的阵容吧,坐在主席台上的有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邓小平、贺龙、罗荣桓以及多位部长和高级将领,半个多世纪过去,他们仍是中国篮球比赛最高级别的观众,也是中国篮球史上最牛的观众。

  八一队阵容整齐,组织后卫是身高1.70米的余邦基,而在当时被称为“大个儿”的吴自秉身高1.86米,庞世侯1.88米,王兆钰和周春霖也都1米80多。中央体育学院的陈文彬、刘二柱、白金申、张锡山、李汉亭也都1米80多,只有刘二柱接近1米90,而这些球员都成为后来的北京队队员。

  由于身高无法和国际强队相比,因此中国篮球就讲究快速、灵活,还有中国人擅长的跳投(当时称“砸眼”)。而两队各有特点,八一队打法顽强硬朗实用,中央体育学院队更讲究战术,进攻时常用“8”字流星般来往穿梭。中央体院队的张锡山、李汉亭把余邦基、王兆钰盯得死死的。余邦基虽然身高1米70,是当时组织进攻的好手,他动似脱兔,常常突到三秒区内从容分球,八一队比赛一旦他不在场上,一些解放军战士就喊“上余邦基”。而中央体院队的张锡山比余邦基年轻,加上身高1米84,弹跳速度出众,也抑制了余邦基的组织。而刘二柱、白金申、陈文彬与庞世侯、周春霖、吴自秉的对位防守也呈现龙争虎斗之势。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中央体院的陈文彬,这位北京大学历史系的高材生后来成为北京队和国家队的教练,他是典型的学者型教练,几年后为中国篮球的迅速崛起立下很大功绩。

  50年代中国篮球运动员虽然身高偏矮,但也逼得不得不更讲究技战术和灵活快速,因此也使观赏性增强。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也为双方的精彩表现而鼓掌。上半时难解难分,以平局告终。下半时依然比分拉不开,打到29平中央体院队李汉亭4次犯规,为保存实力换上徐仲已,而徐的特点八一队较陌生,几分钟后中央体院已41比33领先8分。八一队向以意志顽强著称,比分拉开反而让他们绝地反击,他们把1米86的吴自秉和1米88的庞世侯共同埋伏在篮下组成“双塔”,这使体院队的白金申、刘二柱不得不犯规阻挡他们篮下进攻,而他们5次犯规后双方实力发生逆转,最后八一队以63比52获胜。

  这场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国内最高水平的比赛引起了很大轰动,篮球界一致认为,应该多多举行这样的比赛,从而也推动了全国篮球联赛的举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北京队 中国男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