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曼联:冒险家乐园(3)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曼联三次降入乙级联赛,其中1934年曼联也是最后一轮侥幸客场打败米尔沃尔,才避免降入丙级的厄运。这段时间,他们在乙级联赛停留的时间,和他们在甲级联赛挣扎的时间差不多长。
在整个前巴斯比时代,曼彻斯特富商戴维斯(J.H.Davies)是俱乐部重要人物,他的独断专行和强横,让这个俱乐部完成了许多重大转变。戴维斯不仅把俱乐部带入老特拉福德,还对俱乐部进行更名,并且改换主场球衣颜色。1927年戴维斯的去世,是直接导致俱乐部运营艰难,仅仅为了生存而苦苦支撑。1930年11月,俱乐部创下了联赛12连败的耻辱纪录,自赛季开始以来一个积分都没有,丢了49个球。1932年,曼彻斯特另外一个富商,做服装生意的詹姆斯·吉布森出面挽救俱乐部,其间还得到了曼城主席阿尔伯特·休斯的帮助。1938年,颇有远见的吉布斯和俱乐部秘书克里克墨,组建了曼联青少年体育俱乐部(Manchester United Junior Athletics Club),这就是曼联青训体系的前身。
1941年3月11日,纳粹德国轰炸老特拉福德,曼联无处容身,只能委曲求全和曼城共享缅因路——在二战结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历史里,曼城不仅是曼彻斯特足球竞技的主角,二战开始后,他们甚至成为了曼联主场的主人,这段往事成为了这个城市里蓝色球迷永远的笑料。
不过曼联总有贵人相助,一个名叫路易斯·罗卡(Louis Rocca)的资深球探,伴随曼联超过了半个世纪。1902年俱乐部改名时,正是罗卡向戴维斯建议更名为“曼联”。1931年当俱乐部面临清盘时,罗卡找到了吉布森。1944年12月15日,罗卡给一个其时尚在盟军体育训练基地任教的苏格兰人,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希望他考虑战后的一份新工作。
马特·巴斯比,前曼城球星,1934年帮助曼城夺取足总杯,后加盟利物浦。倘若是考虑他如何改造了曼联,两个这两个在二战结束前都对他发出过任教邀请的前俱乐部将会多么后悔!只是曼城和利物浦都没有把主教练职位留给他,曼联当时却是彻底无人。同时罗卡和巴斯比一样,在英国国教为主体的社会中,属于少数群落的天主教徒。他成功地说服了巴斯比。
1945年2月19日,距离曼联潜入老特拉福德整整35年,中校巴斯比就任曼联。二战在欧洲还将延续3个月,在亚洲还将延续6个月,但曼联已经在战火中走向了新生。
巴斯比被认为是赫伯特·查普曼之后第二位英国足球明星教练。查普曼在三十年代打造了哈德斯菲尔德和阿森纳两大劲旅,可惜英年早逝。巴斯比在战术意识上,远远领先于同辈,他可能是第一个用磁铁战术版讲解战术、每周联赛前都详细分析对手的英国主教练。二战之后,英国职业足球的训练,还完全集中在体能上,大部分教练都认为,周中训练时不应该让队员碰球,“这样他们周末比赛才会对球更有饥饿感”。巴斯比完全反其道行之。1948年,他的新曼联夺取了足总杯。
他对塑造俱乐部形象的远见,还体现在曼联成为英格兰第一支参加欧洲赛事的球队上。1955年欧洲冠军杯创立,当年的英甲冠军切尔西却为保守的英足总限制没有参赛。1956年曼联夺取英甲冠军后,巴斯比冲破阻力进军欧洲。曼联欧洲第一个对手是比利时冠军安德莱赫特,由于老特拉福德还没有泛光灯,周三晚上的比赛很受影响,巴斯比说服曼城再次租借有泛光灯的缅因路。有趣的是,曼城主席并不看好欧洲冠军杯,认为最多观众不会超过3万人,开出的条件是场租300英镑,或者15%门票收入。那场曼联10比0大声的比赛,总共到场43000名观众。其后一轮对前西德冠军多特蒙德的比赛,缅因路为曼联迎来了75598名观众,曼联3比2获胜。直到半决赛输给卫冕冠军皇马,曼联的第一次欧战历程才告结束。
欧洲记载着曼联的传奇,欧战也给曼联带来了深远的变化。1957年卫冕联赛冠军后,曼联继续着他们在欧洲冠军杯中的征程,巴斯比带出了以邓肯·爱德华兹为代表的“巴斯比宝贝”。谁能想到,1958年成为了俱乐部历史上第二个断代分水岭。一个本来和曼联毫不相干的人物,横剌里跳上了历史舞台。
“肉老板”横空出世
曼联的百年传奇,粗粗看来,仿佛是应该属于巴斯比和弗格森这两个苏格兰传奇主教练的,因为球迷记住的永远会是这两个百折不挠、打造出几支辉煌之师的传奇主教练。然而历史的真相,和人们口头流播的传奇,往往有着极大出入。说起曼联之变,说起曼联从牛顿西斯这样不起眼的俱乐部、从曼彻斯特城里的第二俱乐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俱乐部,路易斯·爱德华兹这个名字绝对不容忽略。在曼联俱乐部,这个人投入了前半生的激情,但后半生他逐渐将曼联变成了自己的个人嗜好,再逐渐将俱乐部变成了他这个家族的赚钱工具。英格兰足球的前一百年历史,遵循的都是一贯游戏规则:劳工阶层运动、绅士风格管理。可是自从路易斯·爱德华兹出现后,这项运动逐渐和历史传承分离。爱德华兹的许多做法,不仅改变了曼联,也改变了英格兰足球,甚至改变了世界足球。用老牌记者格兰维尔的话说,有了爱德华兹,商业足球才成为事实。
从小时候起,路易斯·爱德华兹就对曼联这个本土俱乐部,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路易斯生长在萨尔福德,这个曼彻斯特附近的小镇,被认为是最纯正“红魔”的发源地。在青少年时代,足球是路易斯生活中最大的情感寄托。作为一个贫穷屠夫家庭的儿子,路易斯14岁开始工作,一辈子的营生都是屠宰牲畜、售卖牲肉。1943年父亲去世后,路易斯和弟弟道格拉斯接掌家族肉店,有了一点生活积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财机会陡然降临在牲畜屠宰这个行业:千疮百孔的英国社会由工党当政,实行了十年社会物资配给制。当时英国的社会体制,在接受美国马歇尔“欧洲复兴计划”援助下,在向社会主义以及福利国家模式靠拢,这种的时代环境,私营“肉联厂”的老板,很轻松地得到了政府的诸多扶持和帮助——只要他的肉店能每天都正常稳定地为当地居民提供肉类食品,就是在帮助政府维持社会的稳定。于是“肉联厂”在牲肉贩卖这一生意上的特许经营权,成为了路易斯·爱德华兹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二战之后发了财的爱德华兹两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弟弟道格拉斯像所有暴发户一样,成为保守党成员,用钱混进了各种乡村俱乐部;哥哥路易斯不甘于此,他还想继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他对自己从小就热爱的曼联,倾注了很大热情。在这个精明的商人看来,曼联这个本土足球俱乐部,有可能是爱德华兹家族“肉联厂”之后,让他参与到更广泛社会生活、提高他社会地位的一条捷径。
50年代,一个处心积虑的富有商人,想要结识当地最大足球俱乐部的主教练,一点都不困难,因为那时的足球和现在的英超,有着太多不同。足球在英超到来前,完全属于劳工阶层运动的范畴,巴斯比爵士在他1968年从主教练职位上退休之前,也就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当地名人,却绝不是今日弗格森这样的富豪明星,谨出慎入。
通过一个剧场老板朋友,路易斯在1950年结实了巴斯比,他此时已经是曼彻斯特地区最大的“肉老板”,巴斯比对财富逼人的路易斯也很尊敬。路易斯在很长一段时间扬扬自得,因为巴斯比时不时会邀请他和家人去老特拉福德看球。1952年秋天,路易斯第一次带着自己的儿子马丁·爱德华兹去老特拉福德看曼联对其实英格兰顶级球队狼队的比赛。当时马丁7岁,足球并没有给马丁留下深刻印象。
有了钱的人,接下来就会想有名,恐怕是人之本性。在老特拉福德看到数万球迷山呼海啸欢迎巴斯比的场景,路易斯突然感觉,金钱并不能让他拥有这种人上人的满足感。他也想得到从足球崇拜移情而来的荣誉。于是路易斯开始和巴斯比最骄傲的那一批年轻曼联球星们“巴斯比宝贝”混在一起,他的名声也在提高。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香槟路易斯”——“巴斯比宝贝”的酒钱,总会有曼彻斯特最大的“肉老板”买单。路易斯乐此不疲。
50年代后期,“肉老板”自己的生意登峰造极,他对名誉追求的欲望也到了一个新阶段:他想取代曼联董事会那些老迈昏庸的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