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球场外费德勒T恤仍大卖 四岁女儿会为爸爸叫好

2013年08月27日02:43  北京晨报

  罗杰·费德勒走进阿瑟阿什球场,看台上空荡荡的,只有几个工人在临时加固座椅。但这只是美网开赛前一天的训练场面,等到30个小时后他再次进来,耳边一定会响起山呼海啸般地掌声。2013年,瑞士人将以7号种子的身份登台亮相。可即使如此,他在纽约乃至全世界所享受的依然是头号种子的待遇。是的,若单论人气,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他相比。

  登上纽约时报头版封面

  美网开赛的前两天,《纽约时报》国际版的封面就给了费德勒。瑞士人穿着礼服,眼神里满是深情。在2013赛季过去的这些天里,虽然深情并不能挽救他一路下滑的排名,但却容易让人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

  “一个绝不肯放弃的冠军。”这是他们的大标题,作者是迈克尔·施泰因伯格,他从1977年就开始报道美网。“大多数球员到了他(费德勒)这个年龄都已经退役了,可他却说自己还不会考虑这件事。”

  2013年费德勒美网之旅还刚刚开始,但在施泰因伯格的叙述中,故事却是从一个月前的温布尔登说起。那一次他在第二轮输给名不见经传的乌克兰人斯塔霍夫斯基,全世界都为此而扼腕痛惜。但越是逆境就越能展现一个人的勇气,不服输的瑞士人做出更换大拍面球拍的决定,并为此多打了两站低级别巡回赛。虽然美网他会换回小拍面,但30+的年纪还要做出改变,你可以看到他不想离开的决心。

  路透社的评论则被广泛转发,“费德勒想要在美网上证明自己已经找回了手感”。在文中,他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他的后背(back)已经好多了,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已经回来(back)了。”

  费德勒的传记作者瑞内·施道弗一直以来都是瑞士人的好友,他见证了后者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虽然今年他没能来美网再次对瑞士人进行跟踪报道,但在回复本报记者邮件时说自己依然会对费德勒密切关注。

  球场外费德勒T恤大卖

  美网已经在纽约待了100多年,这里的人们早已经将其看做理所应当的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特地大肆宣扬。当然,偶尔也会有几辆公共汽车经过,车身上有美网的标识,上面写着订票热线。但对于外来人,他们还是希望展示一下这个最现代、最欢乐的大满贯。所以在肯尼迪机场去曼哈顿的路上,你会看到巨大的落地广告牌,费德勒在上面严阵以待。

  “代表美网欢迎你”,没有人比瑞士天王更适合这个位置了。他是5届美网冠军,即使成为7号种子也改变不了这一点。自从2009年德尔波特罗夺冠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像他一样在阿瑟阿什球场完成卫冕。纳达尔不能,小德不能,而从来没有卫冕大满贯经验的穆雷[微博]还有待考察。

  在法拉盛公园球场,费德勒的人气更是爆棚到顶峰。即使在没有比赛的周日,他也是人们谈论最多的对象。“罗杰的!”“来一件罗杰的!”阿瑟阿什球场大门外的赞助商商店里,售货员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一家来自新泽西州的球迷站在柜台前,爸爸正在给两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买球衣。其中一个看上一件红色印有花体字母“F”,另外一个立刻也要。“我们从新泽西来,不算太远。他们都喜欢费德勒,我们周一晚上会来看他比赛。”7号种子的美网首秀被安排在了周一晚场,对手是泽姆利亚。如果能够获胜,这家人会穿着新买的T恤,唱着“Let's go Roger,let's go”,浩浩荡荡地杀回哈德逊河西岸。

  教练组成最佳“粉丝团”

  说起孩子,费德勒本人可是网球圈里著名的奶爸之一,他的双胞胎女儿刚满四岁。她们已经能够理解爸爸的工作,会为他每一次得分叫好了。今年温网期间,米尔卡和斯维林·卢瑟就各抱着一个在包厢里为瑞士人加油助威。

  妻子米尔卡自然不用说,卢瑟则是费德勒团队中相当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正式身份是瑞士戴维斯[微博]杯队长,但也是17届大满贯冠军的教练之一。在本届美网,他和主教练保罗·安纳孔一起陪着瑞士人征战。

  由于首日就将出战,所以组委会前一天给了费德勒一个小时在中央球场的训练时间。在这一个小时里,瑞士人的训练对象是立陶宛球员比兰基斯,后者是第一个进入ATP[微博]前100的90后球员,首轮将要对阵小德。双方进行了小型模拟赛,对方的发球让费德勒有点吃不消。而在对抗当中,7号种子还特别加强了对反手的控制——纳达尔总是会攻击他这一点,导致现在所有人都开始效仿。

  和很多球员比起来,费德勒的团队人数并不是很多,但卢瑟和安纳孔都相当贴心。前者除了相当尽职尽责地做好了“球童”的工作外,还继续发扬自己第一“奶粉”的身份,连身上穿的都是费德勒版纪念衫,上面写着“Roger That”。而后者则很少打断费德勒,只有在他停下来喝水的时候,才会说一两句话。做费德勒的教练并不容易,当年的澳大利亚名宿托尼·罗切以及瑞典人伦德格伦显然都深有感受。但安纳孔有过执教桑普拉斯的经验,他说同样30岁的费德勒要比美国人好太多。

  晨报纽约专电 特派记者 葛晓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