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中国网球公开赛的运行和管理团队中,越来越多“洋面孔”的出现,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但在各自领域都极具专业水准的专家,被“安插”在中网组委会的多个部门:速记员、球童培训师、球员总监等等,他们在为中网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的同时,也使得中网在国际化、专业性等方面能更上一层楼。
■服务大满贯的速记员
家住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琳达·克里斯坦森是一名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速记员,“四大满贯去过的次数?我已经记不得了。”琳达说,她负责网球和高尔夫(微博)球方面的速记。
琳达今年第一次来到中网,每场比赛的新闻发布会后,琳达要在十分钟内将球员的问答整理成文字,然后发到媒体工作台上。
琳达说“准确”和“迅速”是速记工作两个最重要的准则。“中网对于我而言,迅速可能更加有挑战性。”琳达说,“在四大满贯的时候,一场发布会会有两个速记员,一旦发布会结束,当场的速记就能提供给记者。但非大满贯赛事通常只有一个速记员,而中网还有中文的问题,这给我的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琳达工作时,身旁总会有一个录音笔和一台录入机。有拿不准的时候,她就重听录音,或是让负责“同声传译”的工作人员帮忙,再核实采访内容,以保证准确无误。“我录入的速度是每分钟260个英文单词,但有些球员会每分钟说出300个左右的单词,所以直到现在,每次新闻发布会,我仍然会感到紧张。”
已经49岁的琳达,没有孩子,对于这种每年绕着地球飞的日子,依然非常享受。琳达说,在不工作的日子,她通常会在网上看很多网球球员的采访,然后脑子里跟随球员的话,做速记练习。
■离开ATP成为“中网人”
史蒂芬·达基特从2005年的上海大师杯起,就是ATP的公关和市场高级经理,统筹安排球员们在赛后的采访和一对一专访事务。今年,达基特离开ATP,成为中网的球员服务及市场、品牌管理总监,他也将家从悉尼搬到了北京。达基特在向记者解释离开ATP的原因时说:“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后,你会想有一些新的东西出现,这可能会是个挑战,但我喜欢这些。”
达基特在ATP的经历,让他和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穆雷(微博)等网球大腕们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达基特的努力下,穆雷在中国网站上开通微博,拓展了针对中国球迷的沟通渠道。在成为“中网人”后,达基特也自然会将这些良好的关系带到中网赛事中来,这对于提升中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达基特很享受成为中网人和在北京生活的日子。他爱吃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他没事的时候,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家周围转转,他还在努力地学习汉语,“我想和这里的人打成一片。”达基特说。
■澳网(微博)的球童培训师
丹尔·斯图哥斯已经为澳网担任了三年的球童培训工作,今年中网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出现了他的身影。原来,丹尔暂时进入中网的组织团队,目的就是挑选明年澳网的六名中国球童。
其实,丹尔在今年7月就来到了中网,当时,他带来了澳网球童培训手册,分发给中网的球童,并按照上边的内容,给100多个孩子进行了培训。丹尔要在这些孩子中选出六名孩子,加入到明年澳网球童的团队中。
丹尔在中网的工作非常忙碌,因为他一个人要给每个中网的球童打分。丹尔说,他的标准主要是球童在接、扔球方面的速度和能力,在比赛中是否能时刻保持精力集中,是否能了解球员的一些发球特点。“像是莎拉波娃(微博),她很喜欢球童从左边给她送球。”丹尔说。
丹尔在比较中国球童和澳网球童时表示,“我认为两者几乎没有太多的差别,如果非要找出个别不同,可能澳网的球童个子会更高一些。”丹尔说,“不过,我非常看好中国的球童,也乐于教他们,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在明年选出更多的孩子去澳网。”
■文/本报记者 宋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