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公子曾跻身女子网坛的十强之列,但现在除了一个杉山爱,日本在WTA的前五十排名中已难有作为。而男子方面,锦织圭的确是带头的,在ATP的TOP150中,除了他只有另一个添田豪。作为亚洲网球的发展先锋,现在的日本更像是只纸老虎。
“俄罗斯”还是“日本”,中国网球会向哪个方向发展?这个问题,晏紫的回答很谨慎,“我不知道,现在这还不好说”。其实提问的人心里也没底。
网球是中国的第五大运动,排在它前头的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和足球,这项排名来自于中国网球协会。而在具体的网球人口上,中国网协对外联络负责人孙文斌表示,这个数字是600万——不过中国总人口的0.5%。根据美国网协最近一次的调查,美国的网球人口是2500万。
面前的困难似乎不少,但中国网球也有优势在手——来自官方的支持。关于这一点,ATP国际部首席执行官布莱德·德怀特深有体会。2002年的网球大师杯是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布莱德的事后点评是“办得比我想像中好多了”。从球员接待、新闻中心、餐饮服务到观众区的安排,当时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少,但在得到足够的支持后,一切还是平稳收场了。“我相信(中国网球)会开始爆发,在未来的十年里。如果碰巧出现一位超级巨星的话,我想这个计划还会提前。”
双脚渗血的陈莉
输球落泪的李芳
走在北京街头,你会感觉变化无处不在,这是奥运会让我们看到的。古老的、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民居和新式商务楼群共处一地,马路上自行车穿行不止,和它们一同编织起繁忙交通网的还有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购物中心、电子城,还有能满足各国游客口味的风味餐厅,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合着同一个节拍的,还有他们的网球。
对这个人口超过13亿的国家来说,奥运会的落幕并不是一个网球时代的结束。那么未来,他们是会像俄罗斯那样爆发而出,还是迎向一个失望的纸老虎结局,如他们的邻居日本那样呢?
中国网球的成长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其中也包括那些曾经与这项运动息息相关的中国退役选手们。
李芳和陈莉,她们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代表中国队参加联合会杯青少年组比赛的两位选手,也是中国球员里最早走出国门接受网球训练的那一小部分人。和现在李娜、郑洁、晏紫所身处的环境不同,当李芳和陈莉来到美国的范德梅尔网球学校时,她们简直一无所有——没有赞助,没有装备,什么都没有。
很多年过去后,丹尼斯·范德梅尔的妻子帕特还记得这两个中国姑娘,其中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陈莉那双渗血的脚。因为缺少资金,李芳和陈莉不得不在训练时忍受额外的辛苦,破旧的球鞋让她们的脚上满是水泡。后来帕特实在看不下去,就送了两人新球鞋,结果在换鞋时,她看到了一双渗血的脚。不过,中国姑娘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李芳的世界排名一度高达第36位。这项纪录直到2005年5月才被另一个姓“李”的中国球员打破,李娜,第33位。
李芳的身上集合了很多个“第一”,第一位参加大满贯赛的中国球员,第一位跻身世界前五十名的中国球员,第一位走出国门,靠职业网球来养活自己的中国球员。1998年澳网首轮,李芳以两个0比6输给了法国人玛丽·皮尔斯,失利的她在场上忍不住哭了起来,那是我记忆里中国姑娘少有的脆弱表现。1999赛季结束后,她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十多年后的现在,中国女球员不必再经历那些了,她们有赞助,还能享受荣耀。当李婷和孙甜甜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女双金牌时,中国第一次尝到了网球运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并且很快地,他们就开始渴望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