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华网:中国女网不应只做“奥运暴发户”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09:48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7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丽)

  “暴发”背后的暗流涌动

  中国网球自2002年兵败釜山以来开始职业化探索,通过“走出去”参加巡回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此过程中,种种敏感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彭帅脱离国家队“单飞”,领军人物李娜时有类似“大满贯比奥运会重要”的惊人之语,奖金分配风波不断,最近华裔名将张德培执教未果……

  2007年,伤病问题成为直接导火索。去年温网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关键人物郑洁和李娜,如今都因伤躺在病床上。郑洁在法网含泪要求治疗脚伤的一幕,令一直以来有关女网的争议白热化。

  蒋宏伟对“以健康换奥运”的说法予以坚决否认。对于郑洁迟迟未动手术的原因,他解释说,因为手术有一定风险,所以队内有所顾忌。蒋宏伟同时表态,即便是牵扯到奥运资格赛,健康也始终在第一位。但他也强调,“职业化不是自由化”。对于“金花”们越来越显露的“个性”,他认为是走职业化后出现的自由化的倾向,需要加强队员管理和思想教育。

  中国女网的风波实际上是职业化理念和传统体制的冲突。职业化培养模式与举国体制冲突的焦点之一是个人回报问题。中国球员从小到大都是国家投资培养,因此为国效力被视为球员的天职。西方的职业球员是以个人家庭为培养单位、以商业赞助和参赛奖金为出路,因此“国家召唤”就缺乏约束力。

  有些人认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冲突的,有时候是。2005年

温网在时间上和当年的亚锦赛相冲突,于是中国“金花”就没能参加那一年的温网。但大部分时候不是。如果“单飞”的彭帅能拿大满贯女单冠军,她是小受益者,中国
网球
是中受益者,国家才是大受益者。个人利益得到保障,国家利益也会随之而来。在
台球
界,“神童”丁俊晖靠个人奋斗出来,极大地促进了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受关注度和发展,给中国台球帮了大忙。

  “一夜暴富”还是“可持续发展”

  温网中国女单止步首轮之后,英国《泰晤士报》撰文暗示“金花”全线溃败跟中国网球的体制有关。文章说,在中国一切都是奥运为先,球员打球不是个体行为,而是为了“同政府间的合同”,并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集中投资,但并不稳固。以举国体制为支撑的“奥运战略”,首先导致急功近利。战功赫赫的中国女网实际上非常脆弱,一个郑洁的受伤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奥运前景,从根本上说明这个项目的底气不足。

  举国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在短期内集中国家资源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处在刚起步阶段的中国网球事业确实有推动作用。这也是女网在短时间内崛起的重要原因。但是,网球本身作为一个高度职业化的项目,本身具有更多的商业性和个体性,如果中国女网要走向世界网坛的最高台阶,就必须学会游戏规则。

  然而,“一切为了奥运”的指导思想有违职业化原则。它容易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项目的发展规律。女网职业化的口号喊了近十年,学会了“参加职业赛事和聘请外教”而形似职业化,但并没有做到“神似”。

  当然这两项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作为后进者,我们迫切需要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金花”们也从中受益匪浅。但中国女网的根本问题在于体制上没有职业化。举国体制下中国网球的培养和管理是粗线条的,一个集训队、一个领队、一个主教练。而职业化的做法是一个明星背后,有一个团队在为其服务。人家是好几个人管一个人,我们是一个人管好几个,无法量身打造。在管理模式上,我们是教练管队员,人家是明星聘教练。国外是明星中心制,球员一旦觉得教练有问题,可以立即更换。我们是家长制,教练水平再差,球员也不能炒教练。

  当职业化遭遇举国体制,中国女网正在试图寻找一条中间道路,但职业化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大方向。如果说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种种问题都还可以用“为国争光”来掩盖,那么奥运之后,这种矛盾势必日益尖锐。要追求“一夜暴富”,还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女网,乃至中国所有体育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