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2日晨,美国网球公开赛在纽约阿瑟-阿什球场2万名球迷的热情助威下落幕,在最受瞩目的男单决战中,瑞士球王、世界NO.1费德勒凭借在第三盘抢7局中的关键胜利,最终以总比分6-3/2-6/7-6(1)/6-1击败力图冲击第三个美网冠军的35岁老将阿加西,连续第二年捧起了男单冠军奖杯。
对于阿加西来说,这也是他自2002年进入美网决赛之后,再度在这项他连续20届不曾缺席过的赛事中第4次在决赛中失利,不过不管怎样,作为网球运动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在阿瑟-阿什球场中留下的足印永远留在了历史记忆的长河中。以下是35岁的阿加西在所参加的20届美网男单比赛中的完全成绩一览表:
年份 |
轮次 |
对手 |
比分 |
1986 |
第一轮 |
贝茨(英国) |
6-7/3-6/6-4/4-6 |
1987 |
第一轮 |
勒孔(法国) |
4-6/6-7/6-4/3-6 |
1988 |
第一轮 |
约翰森(美国) |
7-6/6-3/6-3 |
|
第二轮 |
里奇(美国) |
4-6/6-2/6-3/6-4 |
|
第三轮 |
克里克(美国) |
6-3/6-1/2-6/6-0 |
|
第四轮 |
张德培(美国) |
7-5/6-3/6-2 |
|
1/4决赛 |
康纳斯(美国) |
6-2/7-6/6-1 |
|
半决赛 |
伦德尔(美国) |
6-4/2-6/3-6/4-6 |
1989 |
第一轮 |
维斯(美国) |
6-3/7-6/6-0 |
|
第二轮 |
伯德(英国) |
6-3/6-2/6-3 |
|
第三轮 |
约翰森(美国) |
6-1/7-5/6-2 |
|
第四轮 |
格拉布(美国) |
6-1/7-5/6-3 |
|
1/4决赛 |
康纳斯(美国) |
6-1/4-6/6-7/6-3/6-4 |
|
半决赛 |
伦德尔(美国) |
6-7/1-6/6-3/1-6 |
1990 |
第一轮 |
康内尔(加拿大) |
6-4/6-2/6-2 |
|
第二轮 |
科达(捷克) |
7-5/5-7/6-0/6-4 |
|
第三轮 |
达文(阿根廷) |
7-5/6-4/6-0 |
|
第四轮 |
伯格(美国) |
7-5/6-0/6-2 |
|
1/4决赛 |
切卡索夫(俄罗斯) |
6-2/6-2/6-3 |
|
半决赛 |
贝克尔(德国) |
6-7/6-3/6-2/6-3 |
|
决赛 |
桑普拉斯(美国) |
4-6/3-6/2-6 |
1991 |
第一轮 |
克里斯特恩(美国) |
5-7/6-7(3)/2-6 |
1992 |
第一轮 |
佩恩福斯(瑞典) |
6-2/6-4/6-1 |
|
第二轮 |
罗格(西班牙) |
6-1/6-3/6-2 |
|
第三轮 |
西梅林克(荷兰) |
6-2/6-3/6-3 |
|
第四轮 |
卡-科斯塔(西班牙) |
6-4/6-3/6-2 |
|
半决赛 |
考瑞尔(美国) |
3-6/7-6(6)/1-6/4-6 |
1993 |
第一轮 |
恩奎斯特(瑞典) |
4-6/4-6/6-3/7-6(3)/2-6 |
1994 |
第一轮 |
埃里克森(瑞典) |
6-3/6-2/6-0 |
|
第二轮 |
福尔热(法国) |
6-3/7-5/6-7(5)/6-2 |
|
第三轮 |
费雷拉(南非) |
7-5/6-1/7-5 |
|
第四轮 |
张德培(美国) |
6-1/6-7(3)/6-3/3-6/6-1 |
|
1/4决赛 |
穆斯特(奥地利) |
7-6(5)/6-3/6-0 |
|
半决赛 |
托德-马丁(美国) |
6-3/4-6/6-2/6-3 |
|
决赛 |
斯蒂希(德国) |
6-1/7-6(5)/7-5 |
1995 |
第一轮 |
谢尔顿(美国) |
6-2/6-2/6-2 |
|
第二轮 |
克雷特加(西班牙) |
5-7/6-3/5-7/6-0/6-2 |
|
第三轮 |
埃德伯格(瑞典) |
6-4/6-3/6-1 |
|
第四轮 |
帕尔默(美国) |
7-5/6-3/6-2 |
|
1/4决赛 |
科达(捷克) |
6-4/6-2/1-6/7-5 |
|
半决赛 |
贝克尔(德国) |
7-6(4)/7-6(2)/4-6/6-4 |
|
决赛 |
桑普拉斯(美国) |
4-6/3-6/6-4/5-7 |
1996 |
第一轮 |
哈达德(哥伦比亚) |
6-3/6-3/6-2 |
|
第二轮 |
佩斯(印度) |
3-6/6-4/6-1/6-0 |
|
第三轮 |
西梅林克(荷兰) |
6-4/6-2/7-6(7) |
|
第四轮 |
维顿(美国) |
4-6/6-2/6-3/6-4 |
|
1/4决赛 |
穆斯特(奥地利) |
6-2/7-5/4-6/6-2 |
|
半决赛 |
张德培(美国) |
3-6/2-6/2-6 |
1997 |
第一轮 |
坎贝尔(美国) |
6-1/6-1/4-6/6-3 |
|
第二轮 |
沃尼亚(罗马尼亚) |
6-0/6-2/6-2 |
|
第三轮 |
伍德福德(澳大利亚) |
6-2/6-2/6-4 |
|
第四轮 |
拉夫特(澳大利亚) |
3-6/6-7(4)/6-4/3-6 |
1998 |
第一轮 |
格罗斯让(法国) |
6-4/6-1/6-4 |
|
第二轮 |
拉奥克斯(法国) |
6-3/6-2/6-7(6)/3-6/6-1 |
|
第三轮 |
桑奎内蒂(意大利) |
6-2/6-3/6-0 |
|
第四轮 |
库切拉(斯洛伐克) |
3-6/3-6/7-6(5)/6-1/3-6 |
1999 |
第一轮 |
卡尔蒂(瑞典) |
6-0/6-1/6-3 |
|
第二轮 |
普列兹斯奇(德国) |
6-3/6-2/6-1 |
|
第三轮 |
吉梅尔斯托布(美国) |
6-1/4-6/6-3/6-4 |
|
第四轮 |
克莱门特(法国) |
6-4/6-4/6-3 |
|
1/4决赛 |
埃斯库德(法国) |
7-6(3)/6-3/6-4 |
|
半决赛 |
卡费尔尼科夫(俄罗斯) |
1-6/6-3/6-3/6-3 |
|
决赛 |
托德-马丁(美国) |
6-4/6-7(5)/6-7(2)/6-3/6-2 |
2000 |
第一轮 |
亚历克斯-金(美国) |
6-4/6-2/6-0 |
|
第二轮 |
克莱门特(法国) |
3-6/2-6/4-6 |
2001 |
第一轮 |
麦克-布莱恩(美国) |
6-4/6-1/6-0 |
|
第二轮 |
马苏(智利) |
6-7(4)/6-4/6-2/7-6(1) |
|
第三轮 |
德尔加多(巴拿马) |
7-5/7-6(5)/6-3 |
|
第四轮 |
费德勒(瑞士) |
6-1/6-2/6-4 |
|
1/4决赛 |
桑普拉斯(美国) |
7-6(7)/6-7(2)/6-7(2)/6-7(5) |
2002 |
第一轮 |
吉内普里(美国) |
6-3/6-3/6-3 |
|
第二轮 |
吉梅尔斯托布(美国) |
6-0/6-1/6-1 |
|
第三轮 |
德尔加多(巴拿马) |
6-2/6-1/6-2 |
|
第四轮 |
甘比尔(美国) |
6-2/6-3/6-3 |
|
1/4决赛 |
米尔尼(白俄罗斯) |
6-7(5)/6-3/7-5/6-3 |
|
半决赛 |
休伊特(澳大利亚) |
6-4/7-6(5)/6-7(1)/6-2 |
|
决赛 |
桑普拉斯(美国) |
3-6/4-6/7-5/4-6 |
2003 |
第一轮 |
克雷特加(西班牙) |
6-1/6-2/6-2 |
|
第二轮 |
文希格拉(瑞典) |
7-6(1)/6-1/6-4 |
|
第三轮 |
卡费尔尼科夫(俄罗斯) |
6-3/7-6(4)/6-4 |
|
第四轮 |
邓特(美国) |
6-7(5) 6-4 7-5 后者退出 |
|
1/4决赛 |
科里亚(阿根廷) |
6-4/6-3/7-5 |
|
半决赛 |
费雷罗(西班牙) |
4-6/3-6/6-3/4-6 |
2004 |
第一轮 |
吉内普里(美国) |
7-6(5)/6-4/6-2 |
|
第二轮 |
梅耶尔(德国) |
7-5/2-6/6-2/1-0 后者退出 |
|
第三轮 |
诺瓦克(捷克) |
6-4/6-2/6-3 |
|
第四轮 |
萨格西安(亚美尼亚) |
6-3/6-2/6-2 |
|
1/4决赛 |
费德勒(瑞士) |
3-6/6-2/5-7/6-3/3-6 |
2005 |
第一轮 |
萨巴乌(罗马尼亚) |
6-3/6-3/6-1 |
|
第二轮 |
卡洛维奇(克罗地亚) |
7-6(4)/7-6(5)/7-6(4) |
|
第三轮 |
伯蒂奇(捷克) |
3-6/6-1/6-4/7-6(2) |
|
第四轮 |
马里塞(比利时) |
6-3/6-4/6-7/4-6/6-2 |
|
1/4决赛 |
布雷克(美国) |
3-6/3-6/6-3/6-3/7-6(6) |
|
半决赛 |
吉内普里(美国) |
6-4/5-7/6-3/4-6/6-3 |
|
决赛 |
费德勒(瑞士) |
6-3/2-6/7-6(1)/6-1 | |
(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