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视角: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 有曙光就有未来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09:42  中国体育报

  采访沈阳校园足球工作的几天,记者无时无刻不在被有关足球的一切感动着:在这里,有数九寒天还坚持训练的教练、学生,有为足球全力付出的校长、老师,有全力支持子女参加足球运动的家长,更有数十所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中、小学校。虽然目前中国足球的大环境并不算好,但沈阳,以及像沈阳一样的“校园足球”城市,还是给中国足球带来了一丝曙光。

  诚然,目前“校园足球活动”还有诸多不足,比如各城市水平参差不齐,比如短时间内难以给竞技层面实质性的支撑,比如缺少更多社会部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等……但相比于不足和困难,能在满目疮痍的中国足坛启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已经是一大进步了。

  全浩是沈阳东湖学校的学生,之前根本不看足球比赛,更不要说中国的足球比赛了,但在参加校园足球活动之后,身为门将的他居然有了加入国家队的冲动,“我没有什么崇拜的明星,也不认识什么明星,我觉得我就是明星,将来能进国家队!”这是全浩的发言,也是全浩的态度,现在,我们或许无法要求足球之花开遍祖国大地,开遍每个孩子心里,但校园足球活动显然已经在一些地方、一些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更可贵的是,我们有一大批在基层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老师、教练。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现在校园足球的基层教练大都是义务在课外辅导孩子锻炼、踢球,甚至就连孩子们外出比赛的饮水费用、用药费用,也需要老师、教练们垫付。可就是这样,可爱的教练们仍旧在努力地工作着。相信在他们的呵护和耕耘下,中国足球的土壤上一定能开出更美丽的“足球之花”。

  学生、教练之外,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给予中国足球的最大贡献应该还是培育了基层足球氛围,让足球真正成为“大众运动”、“草根运动”。曾几何时,足球是孩子们课余饭后最热衷的体育项目,但由于场地稀缺、配套落后、其他娱乐项目的吸引,如今想踢球、爱踢球的孩子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也成为中国足球竞技序列逐渐与亚洲对手拉大距离的最主要原因。现在,在校园足球的引领下,基层足球氛围已经有了一些改善,虽然速度还不像期望中的那么快,那至少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还是让我们给校园足球、中国足球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吧:从亚洲一流到亚洲三流,我们用了十数年的时间,现在想从亚洲三流重回亚洲一流,当然也需要同样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让我们期待校园足球的曙光也可以中国足球带来光明的未来吧。

  本报记者 林剑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