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国铅球的希望--记东亚运男子铅球冠军张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19:45 新华网 | |||||||||
新华网澳门11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高鹏 从十运会上打破沉寂了15年的男子铅球全国纪录,再到第四届东亚运动会上改写赛会纪录,张奇的每一次出手都“掷地有声”。从这位21岁年轻人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中国男子铅球的未来。
在4日东亚运动会的比赛中,张奇发挥得非常稳定,六次试投均在19米8以上,他每一投的成绩都足以赢得金牌。他最终夺冠的成绩为20米05,这也打破了马永峰在1993年首届东亚运动会上创造的19米50的赛会纪录。 张奇赛后告诉记者:“因为十运会后没有系统训练,所以每一投成绩都差不多。要不然,今天的成绩肯定会有起伏的。”言下之意如果他训练正常的话,今天成绩应该更好些。 上个月在十运会的比赛中,张奇以20米15打破了同样是由马永峰保持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20米大关的男子铅球选手。对此,张奇的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王平认为“完全在意料之中”。 王平说,今后通过训练,张奇的成绩应该能稳定在20米以上。“因为他的整个训练是一步步走上来的,一步一个台阶,只要达到了这个训练平台就不会出现很大的起伏。” 张奇是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和现在的小孩喜欢踢球或打篮球不同,张奇从小就对扔铅球情有独钟。“因为那会儿爱和小朋友比谁的力气大,每次赢了都感觉特自豪,所以慢慢地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张奇说。 上高二那年,张奇被王平教授相中,招入北体大竞技体育学校。在王平的科学训练下,张奇的成绩稳步提高。2003年城运会,张奇拿到他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在今年6月的亚洲田径大奖赛新加坡站的比赛中,带病参赛的张奇就曾经以19米78的成绩平了全国纪录。 目前张奇还是北体大的在校大学生。据他介绍,平时一般都是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有时候上下午都有课,训练则要推迟到下午4点30分以后才能开始。 与传统的训练观念不同,王平认为,训练的效果不在于时间长短,应当掌握运动项目和队员的特点,科学地控制训练的量和强度。“21世纪是智力竞争的时代,训练必须有所突破。”他说。 全国纪录、东亚运动会纪录都已被张奇征服,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是亚洲纪录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