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沈祥福的“成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31日11:19 中体在线 | |
不管是不是以大欺小,国奥队与摩洛哥队的比赛都可以称得上一场完胜。摩洛哥队在年龄层次上的确与国奥队差了一两个档次,但在技术能力、战术素养、拼劲斗志等方面,他们却算得上国奥队近期碰到的最强的对手之一。因此,相对于此前非议颇多的中叙之战,国奥队此仗终于打出了自我,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中锋战术奏效 国奥主帅沈祥福在本期集训中招入了曹明、李大维、王栋以及张宝峰等几名新人。除王栋之外,这几名新人的共同特点是身高体壮,但技术能力与老队员相比却丝毫并不逊色。在此前的训练和热身赛中,中后卫张宝峰和高中锋曹明的能力基本得到了认可。尤其是来自长春亚泰的中锋曹明,更使过去国奥队所倚仗的靠速度打突袭的进攻打法发生了一次革命。 在国奥队以前的361阵型中,突前的前锋多以速度见长,以地面推进和反击为主,但这种战术限制了两个边路的突破传中和中国球员擅长的空中做业。再加上几名速度型前锋的速度优势在逐渐褪化,这种打法便显得有些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沈祥福果断引入了高中锋战术。在与俄罗斯和摩洛哥队的比赛中,由于曹明在前锋线上的扯动和奔跑,国奥队在进攻时边中结合、地面与高球结合十分流畅到位。曹明在上一场比赛中为队友助攻一次,自己在两场比赛中各有一球入账,显示出了不俗的个人能力,从而证实沈祥福对进攻战术改革的成功。 进攻套路丰富 与国家队相比,国奥队的进攻套路更加丰富,既有地面的层层推进,边路与中路的有机结合,还有高空轰炸,任意球和定位球的战术配合更是多种多样。虽然还不能说这些东西在与韩国和伊朗队时能够全面开花,但这却是这支国奥队所一直倡导的,更是沈祥福一直坚持的。 无论是在中叙之战还是近期的热身赛中,国奥队的定位球都显示出了相当强的威力。这缘于沈祥福一直坚持不懈地对这一环节的强化。徐亮不仅有一脚直接破门的绝活,其他球员在任意球和角球配合时也多半心有灵犀,常能形成绝杀。相对而言,阿里·汉的国家队在这方面不仅没有任何固定的套路,甚至基本没有做过任何强化,靠得多半是球员的临场发挥。在这方面,沈祥福显然比阿里·汉要务实的多。 沈祥福在每期集训时都会对球员们在场上的细节进行强化,对动作频率的要求也从未放松过要求。这使球员们在战术纪律方面能够始终如一。比如对于边路进攻的配合,沈祥福每次集训都不厌其烦地对球员们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对合理的反应进行强化。在四国赛的两场比赛中,国奥球员基本没有出现低级失误,成功完成了教练员的赛前部署。 良性竞争形成 从过去的中青队到现在的国奥队,出出进进的球员不在少数,但无论在哪个阶段,国奥队都几乎没有受到某位球员缺席的影响。良性竞争使这支球队一直有一种极强的战斗力,每个位置都有足够的替补人选,每名球员的特点又都比较鲜明。 沈祥福在每次国奥集训前几乎都要招入几位新人,也会有几名老球员被舍弃,这使球队能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之中。随着阵型和战术的改变,国奥队的阵容发生着改变,但球队的战斗力几乎没有受到根本性的影响。徐亮缺席的日子里,孙祥马上填补他的空缺;路姜和张烁淡出也并没有影响国奥队的实力;于涛位置后撤之后,高中锋曹明马上取而代之;缺了“老一辈”的曲波和高明,杜震宇和吴坪枫照样能完成任务。即便是主力中后卫杜威缺阵,张宝锋和张耀坤也能够独当一面。这让沈祥福少了军中无将之忧。 与摩洛哥队的比赛中,沈祥福在上下半时对阵容进行了调整,但中国队却保持着始终如一的优势。这足以反映出国奥队良性竞争所带来的良性效果。本报记者孟洪涛(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