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A《城市笔记》 李承鹏:我爱北京天安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2月11日12:26 《足球》报 | |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李承鹏 那年毛泽东主席带大军打到北平城下,有高人进言:“缓进城”。为什么?因为这座城市实在太大,千年帝王之都上空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博大精深之气,哪怕主席这样的伟人也得缓进——为了新中国能够长治久安,所以毛主席才在西柏坡盘桓数月,择日进城宣布了那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否则建国还要早”,老人们说。 北京有多大?东西长160公里,南北长176公里,当年祥子拉着偷来的骆驼从南城外绕到北城外进东便门,足足走了半个月;现在在北京混的人,就是那帮“北漂”,东城住了半年还没有跨过西直门半步。 走在这座城市里,会从身体和心灵上迷路。 每一天,这座城市都有20000名来自各地的艺人削尖脑袋找路子;每一天,这座城市都有五湖四海的乡镇企业家揣着支票想做大做发;每一天,这座城市都有成千上万颗理想被粉碎得如沙尘暴的粉末然后重新勇敢聚集,再被无情粉碎。 一座躁动不安的超巨大的城市,可爱且可恨,像昨晚刚饱吃了一顿涮羊肉的胃口,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消化一切,有的就留在身体里成为某一部分,有的则是从下边不露声色地排泻出去。 广州有最前卫的想法,上海有最炫丽的玩法,北京呢?我们不认为北京是头脑,是心脏。它其实是胃,它不排外,可也别指望它怎么热情地待见你。 北京是很牛逼,不管不顾别人想法的牛逼。大街上随便一小孩就可以对你大讲“沙尘暴的忧患和治理”,一个没牙的老太太就可以高屋建瓴地分析国家大政方针。京片子嘎巴嘎巴的,也不晕镜头。哪怕吃的只是炸酱面,也要管国家大事。 后来拍了一个《决战紫禁之巅》,刘伟强(该片导演)一定没去过北京,至少没进过紫禁城,把个布景弄得金碧辉煌,衣着光鲜的。其实真正的皇宫就是大,并不精致,皇上就是高高在上,但并不是小帅哥——崇祯皇帝拿着宝剑追砍自己的女儿,“愿汝生生世世勿在帝王家”,苦啊。 真正的北京人已经不去“三里屯”了,北街是农民去的,南街是外地人去的。真正的北京人现在去“后海”,也就是朱自清在我们小学课本里写过的“什刹海”,真正的北京人看不起上海的“新天地”,“那儿哪是泡吧,就是一新型的音乐茶座”。眼神斜斜地说。 “后海”酒吧全是老房子,“老白的家”、“莲花”、“可汗督吧”……那里的一只门把手都有上百年历史,一只烤红的铁炉子可以追溯到道光年间,你可以把从西山上砍下的柴禾送进去让熊熊火苗打在脸上,也可以与小厮谈尽天下事,但从不赊账,晚上看什刹海的湖面慢慢结冰,早上听冰面“哗哗”地融化。 生活于是生动起来。 这是北京人认为的品位,是“CLASSIC”,不是很新的“新天地”能够比的,“大”和“老”,是解读这座城市的密码。12 遗憾的是,这么大这么老的城市,在足球方面却找不到太多的根基,无论大连还是上海都在100年前开始踢球,但北京——我们只能从谢洪的《京都球侠》里寻找传说中的香火。直到主席从西柏坡走进这座城市,把“北平”改回为“北京”,王俊生、史万春、徐福生等才开始踢球。 “幽圳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是成天府之国”——这段古文有点不靠谱,这是因为它的自然环境和“天府”沾不上边。忽必烈攻进北京就命名了许多“海”,北海、西海、中南海、什刹海——这是因为生于草原的他从没见过海,一洼水面也就是天下美景了,后来他打到杭州打到福建应该有点后悔。 …… 但是我爱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我爱小时候“前门”附近出售的陶罐装正宗酸奶和现在永定门附近的“满朋轩”羊褐子。 冬天,走在来不及扫净的雪地上,听脚下“吱吱”欢唱,昨夜的一场宿醉还有点上头,夏利出租车的收音机里传来陈升清唱的《北京一夜》——“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