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威利是美国知名的跑步媒体人,跑圈专家。出于兴趣,他很想知道:在世界其他地区的跑者什么样?在巴黎或曼谷跑步与在费城或班戈有何不同?为此,他做了很多调研,其中包括今年4月底的中国之行。在他看来,虽然在中国语言障碍很严重,但跑步是一种通用语言。
今年4月,戴维受邀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穿越老山·南京国际跑步节。他很痛快就答应了,那不仅是因为他很想在自己的履历中增添新内容,更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跑步热潮非常着迷。
据戴维所知,按照中国田协的统计,2010年中国只有13场马拉松赛事,但到了2015年就增加到了134场,并有超过10亿参与者。2015年,在中国总共有超过300场跑步赛事,而跑者总数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20倍。
为尝试理解这背后的驱动力,戴维用了6天时间走访了3座城市:南京、上海和北京。他在每座城市跑步,并采访了大约12名跑者和赛事总监——男男女女从初跑者到经验丰富的马拉松跑者再到专业精英跑者都有。他想以跑步为视角,了解中国文化在过去50年间的深刻变革以及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某些方面,我期望发现的东西得到了证实,但另一些却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困惑。”
戴维认为,在中国,跑步主要是一种由社会经济和前瞻性公共政策驱使的城市现象。由于跑步在中国的爆炸性增长,数以百万的人现在能用新方法来考虑一下他们的休闲时光和健康问题了。所以他们采用了最方便有效的锻炼方式——毕竟,换双鞋,换件衣服,你就可以出门了。
据一项研究发现,中国中央政府非常关注在1991-2001这20年间,中国人愈发久坐不动的趋势。在超过一半中国人居住的城市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而在女性中,随着家庭逐渐变小,其传统角色已经改变,更多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而科技的发展又降低了她们在家时的体力活动量。所以,政府积极鼓励人们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赛事也雨后春笋般的到处冒了出来。比如,邀请戴维参加的南京跑步节,就由南京政府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不过,戴维也发现了一些制约跑步的因素,比如空气质量。“天空看起来就像阴天一样,但那不是阴天,而是雾霾!”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选择了晨跑或夜跑(或者当空气特别不好时在跑步机上跑)。但是跑步节的比赛是在南京郊外美丽的国家公园举行的,那里看不到雾霾。
交通状况是另一个制约因素。很多人选择在公园跑步而不是路上,都是因为糟糕的交通。“到中国第一天早上,我像以往旅行时做的一样——早起轻松跑个几英里。在南京酒店外的两车道马路上挤满了汽车、卡车,以及摩托车、自行车和人力车。所有这些车辆经常不顾迎面而来的车辆,使马路中间严重拥堵。我尽可能在路肩上跑过,但更为复杂的情况是那里根本就没有路肩。”他的同事琳恩提醒他,他可能是在这条路上跑过的第一个外国跑者。“这可能解释了他们为啥会一时没反应过来,但我不确定,他们是因为我是外国人而感到困惑,还是因为我很享受在这条路上跑。”
来华第二天一早,戴维就参加了跑步节的比赛。他显然是那里5000多名参赛者中唯一的西方人,但人们还是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起点处有很多人在笑着自拍,沿途也有很多人跟他击掌。此时,他第一次感受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中,很难一眼看遍所有事。
在中国的最后一个早晨,戴维独自去探索北京。他渴望独自跑步的时光,并想在回家前尽可能多经历些东西。他想跑步绕过紫禁城,穿过天安门广场,去看看琳恩说的有很多跑者聚集的公园。早上5点,天气很凉爽,空气还很清新。他带着手机出门了,不过在跑过两条街后,他发现既没有Wifi,也没有地图。尽管担心迷路,但他依旧没有停下脚步。
幸运的是,戴维遇到了一个50多岁的在晨跑的老先生。他就一路跟着老人,希望他能带自己到想去的地方。果然,他跟着老人跑到了故宫外。突然,他在那里见到了比赛以来见过的更多跑者。各种年龄、各种打扮,年轻的女人、整装的军校学员等等⋯⋯
那时,戴维感到:在这里跑步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在北京!墙那边的建筑已经有500岁了!而我们甚至不说同一种语言⋯⋯但以这种非常酷的方式,我们在一起了!”
(新浪跑步 月光)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