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魏江雷:Run的N种含义,你实现了几个?

2016年08月02日08:49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新浪高级副总裁魏江雷。新浪高级副总裁魏江雷。

  (文章来源:陪着你你跑微信公众号)

  一个人会有多重标签,就如同一个词会有多重意义。

  魏江雷曾在多家全球化公司有二十多年工作经验,除职业经理人身份之外,他也是个坚持跑步十多年的Runner。

  谁都知道跑步英文是Run,但不为人知的是这个单词有832种含义。

  这一次,陪跑君“以Run之名”,与魏江雷聊聊他的跑步故事。

  Run——“跑步”

  魏江雷从2000年开始接触跑步。“当时在美国工作,开始跑步的原因特别简单,就是减肥。我记得那时候去拍驾照照片时把自己都吓了一跳,眼睛剩下一条缝,太胖了。”十多年的跑步经历让他体重减掉了18斤左右。

  不过,和大多数跑步爱好者不同,他现在不会将“跑者”的标签身份用于日常人际交往中。

  “十几年前还没有多少人跑步时,我更愿用跑者介绍自己,这是种荣耀。但现在跑步的人越来越多,我反而开始不愿意用跑者标签来定义自己。”

  是不愿再让别人知道自己喜爱跑步吗?并非如此。因为对他而言,跑步已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

  类似观点陪跑君也有过——很多人会说自己是“读书人”。但陪跑君心中,读书本该是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不应强调读书人的身份,更不必称其为爱好。

  同样,当跑步从习惯变成自然,标签对魏江雷自然也不再重要。迄今,四十岁的他每周会完成近50公里的跑量。

  Run——“参赛”

  很多人跑两三个月就会迫不及待地挑战全马,魏江雷却在跑了11年后才开始他人生首次全马。陪跑君不由得提出疑问,“为何您会如此“淡定”?”

  “很多人为追求荣耀而跑步,很快就挑战全马,但这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我一直都是为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会循序渐进。”

  正因如此,魏江雷对跑量、成绩并没有那么在意,曾有多年单次跑量都在10公里内,参赛也以半程马拉松居多。

  首次全马,也可以说是个“意外”。2011年北京马拉松时,他还是想和以前一样报个半马,谁知半程名额已经报完了,只能报全程。

  “尽管有难度,但因为我每周训练量还不错,最后还是跑完了,跑了4小时29分。”

  既然是比赛,就会有伤痛,魏江雷也不例外。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由于跟腱受伤,魏江雷经历了一段禁足期。那段日子,也给他的跑步习惯和心态带来一些变化。

  “我以前会忽略热身,一开始就跑得很快,以至出现这种问题,这次受伤告诉我热身、拉伸一定得做。”

  Run——“旅途”

  我们经常会因工作辗转于各个城市之间,我们也可能在一座城市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我们真的了解所处的城市吗?了解这座城市里的人吗?

  “你没在城市中跑步,对城市是没有感知的。你不知道这个城市早上六点钟同晚上六点钟有何不同,你看不到清晨起来一幕幕活灵活现的景观。”魏江雷说。

  每座城市有其独特魅力,而各地马拉松比赛在路线方面往往都会经过精心设计。跑完42.195公里的路程,参赛者能更加贴近这座城市。

  回忆印象深刻的马拉松赛事时,魏江雷提到了厦门和杭州。

  “厦门马拉松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厦门是海岛,路途中碧海蓝天、风景如画,滨海大道也很美。而杭州马拉松中途有20多公里路过茶山,有段路满是桂花香味,大片的茶树一眼望不到边,人在景中,景因人动。”

  跑马拉松就像是一次短途旅行,在路上不仅能看到各种风景,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你一样的,和你不一样的。因为这个共同爱好,人与人有了交集。

  Run——“传播”

  马拉松不仅是场比赛,更应是城市推广的名片。不过,马拉松比赛直播相比于其他比赛可能让观众比较枯燥。

  那么,有什么方法让就马拉松直播更有趣味呢?

  “如果把马拉松定位成一个推广跑步运动的盛会,那关键点肯定不是前面几个运动员的跑步景象。”魏江雷说。

  魏江雷以武汉马拉松的新浪直播为例——“我们在直播中放了武汉的五个历史名胜、武汉的五座桥、武汉的五件拜寿礼、武汉的五个最佳餐厅,让大家看赛事的过程中,能真正感觉武汉风土人情及城市面貌。”

  而在舟山马拉松直播过程中,新浪直播用三个小时五十分钟将整个舟山面貌呈现给观众。包括公园、渔港,各类小吃,还包括当地名菜清蒸带鱼。

  “所以说马拉松直播,可以呈现给观众除马拉松外完全不一样的一切,这叫城市的风光大片show。”魏江雷说。

  当然,赛事并非推动全民运动的唯一途径。魏江雷认为普及跑步运动的最有效途径是通过跑团这种民间组织。

  “现在中国大概有35000个跑团,活跃跑团超过20000个。期待未来通过一些机制,让这些跑团团长有正确的跑步运动健身理念,让跑团作为基层民间单位去普及跑步知识和跑步理念。”魏江雷说。

  魏江雷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跑步城市出现,而不是更多的“马拉松办事城市”。

  Run——“经营”

  作为职业经理人,魏江雷也向陪跑君谈及了他对跑步产业的理解。

  新浪体育以前是个体育媒体,只做内容。如今,花钱购买体育赛事、扩大流量的模式已离新浪体育越来越远。

  “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做了很多赛事。当然这有个前提,一个是流量和用户黏性,如果没有流量新浪不可能办比赛。”魏江雷说。

  有人曾将新浪体育与ESPN进行类比,但陪跑君发现,美国体育产业其实十分细分——ESPN专注传播,耐克做服装,四大联赛有具体运营商。而公开资料显示,新浪体育已涉及赛事运营、体育培训、体育经纪等多个领域。

  这不由得让陪跑君思考——为何ESPN没考虑过同时做赛事运营,而新浪体育有信心成功?

  在魏江雷看来,这是中美两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所致。

  美国是个相对成熟而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体育产业细分行业中都产生了不少“巨无霸”企业。

  “中国体育产业体量不够大,很难在某个细分领域撑起一个大体量企业,以至于企业都在多元化。我相信未来中国在赛事制作、赛事组织、赛事运营、赛事转播等细分行业都会形成不少独角兽企业,但这还需要很多时间。”

  Q & A

  I RUN

  Q:您平时工作很忙,怎样协调跑步与工作、与家人相处时间等?

  A:我一般早上6点跑,夏天因为天热会提前到5点半,跑完再去工作。周末一般7点半跑步,跑完后家人一般都还没起床,不会影响陪伴他们的时间。

  Q:有个歌词叫“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您去年受伤时是否想过,如果真的一直都不能跑步了,那您该如何接受?

  A:我从未这么悲观过,因为我知道我的情况最后无非是跟腱弹力下降、降低跑量。当然有可能跟腱断裂,但这种几率是很小的。

  Q:您在跑步方面有没有什么个人目标?如参加六大满贯或者取得一个怎样的PB?

  A:这都不是我追求的,我的跑步动机不来自于参赛或奖项。

  我认为跑步是件孤独的事,是否参加六大满贯与跑步没有太大关联,只是从拿一个奖项到拿一个更大奖项。

  Q:您会对跑步的人印象更好吗?

  A:要看具体情况。跑步的人与不跑步的人对跑步理解不一样,跑步的人跑步目的也不一样。一个人坚持跑步只能说明他具备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代表他有健康的心态。

  WE RUN

  Q:有人认为“并非每个城市都需要一场马拉松”,也有人认为“任何城市都能量身打造一场适合自己的马拉松”。您的答案是什么?

  A:这要看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当地市民是否形成跑步习惯,如果有,这个赛事肯定会有市民响应。二是看城市管理者是否能理解马拉松对改变城市的意义。

  如果两个情况都不具备,只是把马拉松作为一个时髦的事进行策划,那这个城市就并不合适举办马拉松。

  Q:商业角度看,中小城市赛事盈利能力是否能达到预期?

  A:赛事商业化的本质就是注意力经济,有人参与、关注就有价值。

  如果1万人跑,有100万人关注,赛事价值就是100万人,如果1万人跑但只有1万人关注,就只有2万人的价值。如果城市没人真正关注跑步,即使央视一套转播,那商业价值也会很有限。

  Q:马拉松赛事火热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备受争议的赛事,目前这个行业是否也有专业性人才、机构缺失的问题?

  A:其实对每个跑者而言,今天能大量参加比赛是一个荣幸,应该感谢政府、感谢办赛单位。但同时,办赛单位也有义务去满足跑者最基本的需求。

  第一,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点,办赛单位应该围绕城市特点办马拉松,让自己市民可以享受运动乐趣。

  第二,赛事服务缺乏门槛,导致赛事服务方办赛水平良莠不齐。城市管理者组织赛事时要能鉴别、挑选好的服务商。

  不过,这些水平低或不理想的赛事一定会长期存在。这些都是跑步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原始积累,有其残酷性,教训或学费都是必不可少的。

  Q: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向赛事服务方向转,比如悦跑圈现在都不提自己是IT公司,而是提自己是赛事公司了,您怎么看这种趋势?

  A:悦跑圈和咕咚有本质不同,咕咚聚焦于只做技术工作,包括咕咚内部的人都不跑步,悦跑圈则要做很多赛事服务。

  不过,悦跑圈专注的赛事服务大部分是去服务一个别人举办的赛事,这点与新浪体育并不相同。我们是自己自创IP、为自己的赛事IP提供服务。

文章关键词:跑步马拉松北京马拉松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