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缺乏科学锻炼素养比场地稀缺更糟糕

2014年10月21日05:25  中国青年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最近,大学生体能测试陆续在各大高校进行。作为山西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体测前小王就一直在抱怨,下午两点体测开始,在测完身高、体重和肺活量后,他跟大多数同学一样,直接来到了50米跑的起点,“我也不知道短跑前应该热身,老师也没说,就直接跑了”,结果在终点处,小王“腿一软”差点摔倒。紧接着又进行了1000米跑测试,还是没有热身,在坚持跑完后,小王出现腿软和头晕等不适症状。

  小王对于“热身”的忽视,在不少参加体测的学生中十分普遍。据记者了解,这样“直接上场”的情况,在学生日常的运动中已成常态,而穿着休闲鞋跑步、打球的学生同样随处可见。武汉轻工大学大二学生楚天奇,从小就喜欢打篮球,但不太注意热身,没有力量训练,也不注意保护身体,导致现在“双脚脚踝和膝盖都有伤”,在同记者的交流中,他感叹:“现在一直在做恢复治疗。”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按照老师的叮嘱在1000米跑前进行热身,因为他觉得“没必要”。

  “没必要”隐射的正是中国青少年科学锻炼意识薄弱的“硬伤”。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军表示:“应当反思学生在体育课到底学了什么?”在郭建军看来,以楚天奇为例,膝关节的健康离不开膝关节周围的力量练习、拉伸练习和平衡练习,“老师只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却没教会防伤的意识和方法,这就是问题,通常防伤应当是传授运动知识最关键的部分。”

  当前,体育课通常遵循“强势思维”,“最好的体育课也只教会学生几项运动技能,却没能为青少年培养科学锻炼的素养”,而这种素养的缺失并不局限于青少年,更是国人普遍缺少“体育教育”的结果,“体育老师只懂运动技能,不懂健康教育,所以就不可能教给孩子,而家长更缺乏对体育的正确认识。”郭建军认为,国人长期缺乏“体育教育”的结果就是,“大家只知道锻炼有好处,但概念模糊,对于不锻炼的坏处和怎样锻炼就更没概念了。”

  在逐渐明确体育课到底应该具备什么功能之后,培训体育教师就显得十分迫切,但郭建军认为,更关键的是要提高青少年体育相关人群的科学锻炼素养,包括家长、校长以及除体育教师外的其他任课老师,“这些更是影响青少年形成科学体育意识的关键群体,尤其是家长”。实际上,通常3~12岁是人们掌握基本体育动作技能的主要阶段,而这些跑跳投及游泳等基本技能正是青少年享受快乐体育的基础,“否则,很多孩子都没有享受快乐体育的资格。”郭建军说。

  郭建军从家长处听到最多的就是“做完作业再锻炼”的“错误引导”,他认为,这种观念正反映出体育在家长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地位,“就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一样,知道锻炼的必要性和如何正确锻炼,同样是一种基本的意识”,甚至“科学锻炼素养是第一要求”,场地及体育设施等问题还在其次。假期中很多体育馆的空置也反映出,“没有正确的体育意识,条件再好,大家也不认为和自己有关系”。

  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

文章关键词: 锻炼体育课体育评论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四中全会独家交互策划:让阳光照耀每个人
  • 体育英超-两后腰救主 曼联2-2落后切尔西10分
  • 娱乐伊能静晒逛街照否认怀孕 秦昊想要女儿
  • 财经三季度GDP增速今公布 或降至7.3%
  • 科技苍井空做内衣电商:半数买家为男性
  • 博客专访李娜:我不会用“伟大”形容自己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博士后教高中是否大材小用 国考最热职位
  • 育儿6成被访小学生更爱爸爸陪 称妈妈废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