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篇报道,挺抓人眼球的。说是一个中国乒乓神童,欲为日本夺取2020年奥运金牌。
说这话的,是一个生在日本、父母都是中国乒乓球原国手的中国孩子,名叫张智和。他参加的是日本国内锦标赛,接受的也是日本媒体的采访。他的父母去年已经在申请全家的入日本籍归化。
10岁的张智和是不是乒乓神童,仅凭战胜一些日本孩子,我觉得说服力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从娘胎里出来就生长在日本的孩子,他向日本媒体说出“想为日本夺世界冠军”,肯定比回答“入籍归化”这样的问题来得顺理成章。
其实,如果要写,写他的父母肯定更有人看,也更加真实。当年,何智丽不肯让球,随后嫁到日本,最后代表日本队打败中国选手。这样曲折的故事,显然不是比分与成绩可以概括的。结果,还有传记作家叶永烈,为她这件事专门写了一本书。
很多事情,都有前因后果的。不光是体育比赛,就连杀人这样的重大刑事案件,其实背后也有许多故事。前几天,一篇《杀人者老范》,就是很好的典范。
我一直认为,在许多重大事件背后,主角通常都有一个心理变化过程。详细了解这些变化,可以让人有更多反思,才有可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今天,我们几乎已经没听说中国乒乓球队里还有“让球”一说,不光是乒乓球队,公众对所有体育运动比赛的公平与公正的环境,更加关切。如果没有当年何智丽的让球,没有记者们以及作家们的深入采访,还原故事本源,那么,中国体育的进步也许就不会那么快了。
其实,张智和若干年后即使能为日本夺冠,也不是什么坏事。中国的一些优势项目,人才济济,跑出去为世界乒乓球事业做点贡献也是正常。至于他父母怀着什么心情、心态去看待这件事,可能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新民晚报》体育部副主任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