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益唯:民营职业足球的困局

2013年12月31日08:09  东方体育日报

  《体坛周报》驻沪记者

  严益唯

  广州恒大[微博]终于结束了一个辉煌的赛季,上海申花[微博]的种种动作,马上又成了国内足坛的一个新热点。恒大彪炳的成绩,反映了中国职业足球最光鲜的一面。上海申花艰难的生存现状,则是如今中国民营资本投资职业足球的一个尴尬缩影。

  关于申花的经营的现状,记者之前已经有过详细报道。这里讨论的不是申花的个案。其实关于民营资本投资足球的经营困局,这两年在圈中不算什么秘密。即便是财大气粗的房地产企业,像浙江绿城早在两年前就曾经传出甩手俱乐部的传闻。已经降级的武汉卓尔[微博]虽然在最后挣扎保级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些投入,但是之前俱乐部的预算,相对当下动辄过亿的赛季投入相比,的确有些“寒酸”,据说还因此引起了当地一些官员的不满,因为当初除了卓尔还有其他民营企业准备接手这支武汉职业足球队,卓尔的手笔显然没有跟上中超这一轮投资大潮,难免被人说三道四。

  其实,并不是卓尔舍不得花钱,而是最近两个赛季球员的身价飞涨,球队的奖金飞涨,让这些仓促应战的俱乐部举步维艰。引援费用和球员的工资奖金,本来就是一个中超球队最大的亮相开支,相对两年前,现在中超球队一个赛季的支出,涨个几倍并不稀奇。与此同时,中超俱乐部的经营者却抱怨,他们挖空心思,做得再好,俱乐部的经营收入每年能增加一两千万也算万幸。俱乐部的赤字却在急速飙升,而且可以预见的未来,俱乐部的经营增收,根本无法追上支出的上涨幅度。

  相对一些国营企业,这些民企一般都很难承受俱乐部飙涨的赤字。更让这些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感到压力的是,如今中超的每个俱乐部都有极大的名次压力。有圈内人士就抱怨,相对经营上的困难,几乎每个球队都有夺冠的刚性需求,更是让俱乐部难以从容面对财务上的危机。

  民营企业投资职业足球,早年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些政策扶持,所谓堤外损失堤内补,球队烧钱也就可以持续。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足球俱乐部索取政策扶持的空间越来越小。如果像前几年那样低成本运作,那么一些民企将投资足球当做给企业做广告,也可以坚持。但是,现在俱乐部投入飞涨,而短期内,中国职业足球也很难像国外一些联赛那样形成自身的造血机制。很多民企投资人如果不选择退出,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事实上,一些俱乐部最近两年已经透支严重,加上中超的投资高烧未退,这些俱乐部甚至已经失去了继续支撑下去的能力。

  中国职业足球,未来要面临的或许不仅仅是青训的危机,还有在投资泡沫破灭后如何重整旗鼓的难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9名暴徒袭击新疆莎车公安局8人被击毙
  • 体育舒马赫恐永久脑损伤 医生称无头盔难幸存
  • 娱乐冯小刚:朋友说我骂的好 遇陌生人获力挺
  • 财经干部吸烟背后:三大烟厂靠政府采购发家
  • 科技百度影音下架盗版内容 称转型娱乐平台
  • 博客美国网民热议习总吃包子 传达出什么信息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北大八连冠
  • 育儿3岁以上儿童禁入异性浴区,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