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冷门”橄榄球的“热”思考

2013年08月19日21:40  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8月19日体育专电题:“竞技”与“普及”的距离——“冷门”橄榄球的“热”思考

  新华社记者卢羽晨王恒志

  中国队19日晚收获了队史首枚亚青会女子橄榄球银牌,男队则不敌日本队无缘四强。但在中国女队的斐济籍教练奥西等人看来,体育,不只是比赛;成功,不只是成绩,中国橄榄球运动目前最需要的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随着橄榄球(7人制)将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重返奥运大家庭,这个冷门项目在中国“热”了起来,即将在辽宁举行的第12届全运会将7人制橄榄球列为正式项目,全国有12个省区市开展起橄榄球运动,注册运动员达到1040人,中国橄榄球奥运之队今年6月成立……

  然而,橄榄球在中国的普及依然困难重重。

  记者不久前采访全运会橄榄球预赛时,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主管橄榄球项目发展的某位领导就说:“橄榄球普及?这事是其他部门负责,我们负责精英体育。”

  不可否认,“精英体育”确实需要大力关注,但将“精英”和“普及”割裂开来,“精英体育”终究是无本之木,难以持久。

  1990年底,国内第一支橄榄球队在北京农业大学成立,这个项目此后基本在二三十所高校里开展,国家队选材面窄一直是“顽疾”。

  沐浴“入奥”春风,近年橄榄球普及逐渐受到关注,但来自各方面的担忧和阻力依然不小。去年南京尝试在一些小学开设橄榄球课,就曾引发一些家长和学校对孩子受伤的担心。

  实际上南京试点的是“入门级”的触式橄榄球,禁止身体冲撞,目的是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这个项目。南京市橄榄球协会秘书长牛勇说:“首批6个试点小学现在都有了校内比赛,我们计划借亚青和青奥的东风进一步推广,今年下半年发展到30所小学,并组织全市比赛。”

  目前在试点小学,很多孩子喜欢上橄榄球,古平岗小学校长吴春晓说,橄榄球课很受欢迎,一有比赛就像盛会一样。

  来自澳大利亚的国青男队教练李杰[微博]认为,目前橄榄球在中国发展,缺的正是橄榄球文化和对这项运动的了解,因此,普及和推广就亟待主管部门下工夫。

  奥西表示,橄榄球队需要长期训练,通常要两到三年的培养周期才能见雏形,但他手里这帮14-17岁的国青孩子,有些人才练半年左右。更令他担忧的是,一旦这些孩子成绩不好,球队就面临被解散、或经费被削减的困境。

  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2016年或2020年奥运会的适龄选手,即便从“精英体育”的角度考虑,在中小学大力推广橄榄球项目依然十分必要。

  奥西执教国青女队近半年,在他看来,亚青会这枚银牌的鼓舞作用十分重要,但仅仅成绩好,并不意味着就能“可持续发展”。

  中国橄榄球队一直成绩不错,女队多次获得亚锦赛冠军,但依然面临无人可选的窘境。

  与内地相比,香港“迷你”(青少年)橄榄球俱乐部就有50个左右。在亚洲开展这项运动较早的日本,大学有几百支队,中学有上千支队。为推广橄榄球在日本青少年中普及,日本橄榄球协会在主要城市还建有类似于兴趣班的“橄榄球学校”,日本孩子每年只需花120美元(含保险费),就能在周末学习橄榄球——这要远远低于足球兴趣班每个月80美元的费用。

  国际橄榄球理事会(IRB)亚洲区地区总经理加拉格尔说:“普及推广是充满挑战的,我的建议是,一方面多举办赛事,让观众和运动员更好地参与橄榄球;另一方面,也要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运动里,那才是橄榄球的未来。”(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