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一那年,老师拿起条红领巾,表情严肃地告诉我:这,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
那个年代里,红领巾是品学兼优的象征,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佩戴此物。至少我学习成绩低于班级平均值时,是与她无缘的。
后来不同了,小学生几乎人人皆佩戴,作用已渐与校徽这样的大众装饰靠拢。尽管我承认,这条红带子拥有诸如户外越野时测定风向,运动受伤时紧急包扎等效用,但心里多少仍有种“好玩意儿又被糟蹋了”之感。
但无论如何,这都比让国足佩戴红领巾要好。遥想某日国足出线,或有如下采访:
——你们实现了中国足球的世界夙愿,心情如何?
——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无数先辈此刻都和我在一起。
——他们在哪里?
——在我脖子上。
——……你叫什么名字?
——叫我红领巾!
若这真发生,那我只能说他佩戴的那个东西,是被狗血染红的。
这些年来,狗血是中国足球唯一的卖点。国足就若一艺伎,本应只卖艺不卖身,但因技艺不精,唯有卖身。可惜连卖身也捞不到好评,只能身败名裂,以扮丑搞笑娱乐大众过活。
真想采访下国脚们此刻感受。但我想或许他们也并不情愿。如果这真是某位足协领导的高招,那我想他们显然又表错了情。为青少年而战?还得先问问青少年情不情愿!
如今校园里,还有多少少年在踢球?周末城市里踢球的大都是平均年龄30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当年伴随着职业化初期成长,而今却像是中国热爱足球的最后一批人。孩子们在哪里?补英语和奥数。拥有一个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今后当个公务员或进国企。这是他们的奋斗目标。而足球在中国,只是一个可被人人呵斥的行业。
因此现在你说,这是孩子的榜样,会吓着他们。搞不好小学生们今后不乐意戴红领巾。因为以后要是看到执勤查红领巾,没戴的孩子上来就是一句:你全家都在国足踢球!这伤得起么?
而对于国足队员,佩戴红领巾后也未必立马容光焕发回光返照逆转乾坤。就像男篮学毛利人跳战舞,该输的依旧会输。
其实并不缺榜样,当年柳海光舍命冲顶,范志毅[微博]头缠绷带坐镇后防,杨晨[微博]强忍肩部脱臼攻破日本球门,我们都记在心上。榜样从来无需摆拍,我们不想看到一批大龄儿童矫情地用打领带的手法佩挂红领巾上场,而真正戴着红领巾的孩子却无缘享受足球乐趣。
给国足一条红领巾,不如给孩子一个足球。他们是希望,我们寄望他们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快乐而进取的。就像最近那段流传甚广的日本高中足球联赛总决赛视频。一众少年因足球走到一起,彼此了解并学会融入团队,为梦想战斗不放弃。那些青春洋溢的脸,那些痛哭流涕的画面,才是真正的少年青春备忘录。
我希望我们的孩子也能拥有这些,希望他们能从足球中受益,希望他们踢球不太影响功课,尽量少打碎玻璃,不会被老师骂被家长训。而很多年后,他会清楚记得,少年时那些灿烂的春光,那些和足球相关充满斗志的岁月,以及是谁给了他一个足球。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