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早报:欧洲杯的吐槽生态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24日06:23  东方早报

  麦卡

  “今天参加比赛的双方是希腊队和希腊队的赞助商德国队(微博)。”

  “揭幕战罚丢点球,对德国罚进点球。看台上的默克尔可以放心了,希腊队用行动证明,他们是有欠必还的。”

  “还好德国队(微博)淘汰了希腊,否则他们岂不成了买凶杀自己的冤大头?”

  有关欧洲杯的吐槽,在希腊与德国的1/4决赛达到了一个高潮。两国在欧债危机上的最大债务国和最大债权国的特殊身份,极大地激发了吐槽一线工作者的灵感。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注定无法“独善其身”与世界隔绝,它始终都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某种延伸。这一特性导致它被过度解读,但从另一角度而言,这也增加了足球的附加值和谈资,令比赛多了一种解码的趣味。

  八强球队在吐槽界的生存状态各异。

  最弱势的莫过于挣扎在欧元区边缘的希腊人,从揭幕战开始,全世界的毒舌们就拿他们取乐不休。他们警告裁判“掷币选边时要小心硬币被希腊人抢走”,他们断言“最想夺得金杯的一定是希腊人,因为可以把它熔掉变卖”。不过,最近两战希腊队的顽强表现多少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不过他们会说,这叫恻隐之心。

  最强势的是德国人。在他们充栋的各色奖杯面前,再刻薄的人恐怕也要心存敬畏,即便是冷嘲热讽,也是把自己放在较低的位置。莱因克尔当年那句“足球就是22个人踢球最后德国人胜出的运动”已成传世的不朽经典,而在德国人横扫死亡之组、进而打出13连胜的恐怖数据之后,毒舌们也忍不住哀叹:“要看到德国人被击败?只有一条途径——历史频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强者都能享受德国人的待遇。比如西班牙。阵容中大量的巴萨球员让他们在吐槽界树敌不少,包括影帝布斯克茨在内的很多素材也得以重复开发利用。法国队在齐达内退役之后长期蛰伏,除了宿敌英国人还在孜孜不倦地黑他们之外(“英格兰登顶欧洲还差两场比赛,击败意大利和德国,然后等法国人投降”),里贝里们还没有成为被嘲讽的主流目标。C罗的任意球动作、坚硬的发蜡和个性一度成为毒舌们的最爱,但他的勤勉和3个进球让人暂时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意大利人原本算不上“被吐槽界”的劲旅,直到他们迎来了巴洛特利。随时进入二次元状态的巴神身上有取之不尽的段子元素。

  永远不会寂寞的是英格兰人。因为就算没人黑他们,热爱自嘲的约翰牛也无法戒掉自黑上瘾的毛病。球队在历届大赛中的长期失意,和他们骨子里的刻薄产生了永不消停的化学反应,这届三狮军团“史上最弱”的名声更让英迷得以坦然地以吊丝自居,生命不休自嘲不止。除了自嘲之外,霍奇森的口音(他得了一种叫Rhotacism的结巴病,将所有的R音都发成W音)和戏朋友妻还搞种族歧视的特里是最大的吐槽素材的富矿。

  吐槽虽然信手拈来,但却并非毫无风险,更非百无禁忌。毒舌们想要自保,最好至少保证政治正确,即不涉及弱势群体,不伤害弱势群体的利益或尊严,不涉及肤色,不涉及女性。每年都有主播因为带有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色彩的言论被舆论弹劾下台,即便是普通人,也很容易因为类似言论受到道德上的批评。

  当然,不想受到限制的毒舌们自有去处,一个名叫sickipedia的网站眼下大热,其成功的最大原因莫过于它划出一块无需遵守政治正确原则的网络空间,供人自娱自乐——只要不进入大众的公共领域,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他们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一黑到底。

  在国外的吐槽界,政治不正确比政治立场不正确更危险。绍尔评价戈麦斯在场上跑动太少时讽刺“我担心他是否生了褥疮,需要别人替他翻一下身”,引来的只是德国队(微博)的轻微反击——如果他解说的是一场女足比赛,那他已经被解雇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欧洲杯专题 

更多关于 欧洲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